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寄宿制小学师生情感沟通的方法与技巧研究

【作者】 刘晓红 许秀云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小学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主要的办学方式。农村寄宿制小学在运行和管理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和弊端,以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师生关系为例,一部分教师由于只关注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而忽视了与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交流和沟通,由此导致了师生关系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就农村寄宿制小学师生情感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方面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随着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不断深入,“教育即交往”逐渐成为一个时髦且深刻的命题。师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状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于是师生情感沟通技巧也自然成为现代教育研究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职业人士成功的因素中85%靠沟通技巧,15%靠专业才能。教师是整天与学生打交道的职业,如果不懂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没有掌握与学生情感沟通的技巧,那么,就势必会失去教育学生的主动权。
  首先在与学生情感沟通时,我们老师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沟通语言。“请、谢谢、对不起”,这是社会服务行业的专业用语,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用语。在与学生沟通时,老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风趣、幽默,这样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不必要的顾虑,从而更好地敞开心扉,说出他们的心里话。遗憾的是,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使用了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含有“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会降低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和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厌学、逃学、自虐等严重后果。
  其次在与学生情感沟通时,我们要注意情绪、情感的心理效能。有的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太注重讲道理,似乎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了,学生就会自然按照老师的意愿做出某种改变。其实,被忽视的情绪、情感因素恰恰正是师生沟通成败的关键。教师良好的情绪会增进师生间彼此的亲近和依赖,使教师的思想感情被学生所感知和理解。所以,在进行个别沟通时,教师要表现出耐心和韧劲、爱心与期望,只有感情真诚和情绪良好的双向交流,才能产生师生“共振”效应,才会得到学生的情感回报。
  第三在与学生情感沟通时,我们要避免空洞的说教与劝诫。作为教育工作者,有时我们会急着想改变学生,“你不要、不应该、不可以……”这些话在师生沟通中使用,训诫的成分难免太浓了,况且空洞的说教与劝诫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是苍白无力的。我们老师要通过真诚的分析与思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不是别人要他改变,而是他自己需要做出这样的改变,这才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较高境界。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与小学生情感沟通的方法很多:
  (一)创造氛围,轻松交流。老师如果在办公室找小学生谈话,有的学生就会感觉到紧张,说话拘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环境和条件。如:操场、楼道、搞卫生时、就餐时、课间活动等都可以进行。
  (二)组织活动,体察学生。教师可以积极组织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春游、踏青、野炊、参观等。这些活动都能使师生溶为一体,尤其是农村住宿生在这些活动中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十分容易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关心学生,扶危解困。对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这会大大感动学生,把老师当成最亲的人,从而愿意与你交往,成为好朋友。
  (四)解决矛盾,讲究策略。解决学生间的矛盾不偏向。学习好的学生犯了错误不袒护,学习差的学生犯了错误,平心静气去谈,不讽刺打击挖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巧妙地指出他身上的优点,关心他的成长。这样使他觉得老师可爱可亲,从而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五)当面夸赞,背后提醒。当着学生的面儿夸奖学生的优点和气质上的变化,包括课间时间夸赞学生的合理打扮与修饰,多说漂亮,少说丑。特别不要当众说学生的缺陷,偷偷告诉学生的不得体或不足之处,给他们留足面子。
  (六)眼神交流,传神送情。眼神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情感的自然流露。特别是老师的目光,被一群天真的孩子所关注,成了一座沟通感情的桥梁。慈爱的目光能抚慰不在父母身边落魄孤寂的心灵,激励的目光能悬升执着的风帆。因此,在与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讲究语言表达的方式,还需要传神的目光。一个激励的眼神,信任的眼神,爱的眼神反映出关爱、同情、遗憾、好感、关怀、赞成、反对与支持等等。
  (七)特殊学生,特别关爱。用具体的方式疼爱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对那些父母双亡、父母不全、夫妻离异、家庭环境不好、父或母犯罪家庭的孩子。就像歌里唱的那样:“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他们排忧解难,帮他们渡过难关。比如:多给他们创造读书的环境,为他们解决一些书本问题,在可能的条件下帮助他们的家庭完成一些家务,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鼓励他们面对人生。这样,你会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八)语言温柔,打动学生。用温柔的语言暖化学生。“棍棒教育”终将被“无斥责教育”所取代,“水的载歌载舞能使鹅卵石光滑剔透”。一个温柔的好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如沐春风。用温柔的语言去感化学生,打动学生。优秀的教师不会因为自己的温柔而失去威信;平庸的教师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粗暴而增添尊严。
  (九)作业批注,交流思想。作业批注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交流的方法。在老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针对部分学生近期的思想问题,可用简短的、有针对性的、动情的、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换思想,效果是特别好的。或者一句批语,如:作业完成的太好了,太棒了,你一定会获得成功的,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你看你不是进步了吗我为你的进步感到十分高兴,我爱你,衷心祝你成功等等。
  (十)利用班会,轻松畅谈。班会上不妨留一点时间,让学生七嘴八舌。在确立了专题后,或有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可以在班会上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由畅谈。其优点:学生无拘无束,直抒心意。从中老师可以获得许多的学生的真实的思想,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日后的交流与沟通。
  总之,掌握师生情感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不仅仅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宽容,尤其是面对不在父母身边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当老师抱着欣赏和赞美的态度去与学生交往的时候,更能够打动学生,让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化为主动的接受教育者,这才是实施有效教育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教育者所追求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