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四措施搞好语文作文教学
【作者】 姜华萍
【机构】 山东招远
【摘要】【关键词】
【正文】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分数占据了语文考卷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提升理念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前提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到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理念,从“真”开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的载体,写作才能成为快乐开心的事情。
我的做法是:新生一入学,首先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日记本、一个剪贴本。并告诉孩子们,这是我学习语文的两大宝,一个用来“画画”,小学时画画是用五颜六色的笔描出色彩斑斓的世界,现在是用方方正正的汉字写出色彩斑斓的世界;另外一个用来收藏,也就是采摘别人的“鲜花”,装饰自己的“房间”,聚集他人的“宝贝”填充自己的“行囊”。画画和收藏,这不都是非常快乐的事吗?就这样,日记和剪贴展评,成了每周作文课上的风景。把自己的“杰作”摆在桌子上,大家你看看我的,我翻翻你的,一种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就这样开始了。随着日记篇数的增多,剪贴本的加厚,我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剪贴本要分类和批注,批注的形式和内容可自由灵活,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一点感悟,可以是一段评论。日记也开始限定字数或限定内容。如围绕“鸡蛋历险记”活动,将老师做好标记的生鸡蛋交给学生保管,要求鸡蛋始终不能离开身体半米,看谁保管的时间长……这样从真正的生活开始训练写作,虽然做起来很慢,但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检查学生的“作品”,总会让老师眼界大开。感觉每一本日记或者剪贴就是一个聚宝盆,里面有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 实践活动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手段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实践活动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手段。可是有些教师要说了“当今中学生的生活是两点一线,从家去学校,从学校到家,有多少现实生活材料可写?”,按照这种逻辑,如今学生的日日夜夜都不能算是“生活”了!其实,即使学生真的完全“封闭”在校园里,其间的酸甜苦辣不也是“生活”吗?何况由于“素质教育”的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连地球都变成小小的“村落”了,谁人能称中学生与世隔绝?像讲故事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征文比赛、现场作文比赛,演讲赛等活动,完全可以在校园进行,学生们都乐此不疲。实践证明: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这样做并不过分也容易做到,而且这样做起来,无论是教语文还是学语文,都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三、尊重差异是作文百花齐放的保证
由于生活环境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存在着千差万别,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前提,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当然个性化语言风格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平时从一词一句开始训练。通过训练个性化的人物描写,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室里掀起了一股人物描写热。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尊重差异,用心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每个学生都可以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只要个性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绮丽景象。
四、教学相长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一江水,长流水”,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只有教师出口成章,文采飞扬,学生的语言才能生动形象。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除了多读书,多思考和积累自己的教学得失外,还要求自己每次作文指导必须有下水文。学生们在崇拜的同时极力效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篇篇佳作让我惊叹。
一、提升理念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前提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到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理念,从“真”开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的载体,写作才能成为快乐开心的事情。
我的做法是:新生一入学,首先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日记本、一个剪贴本。并告诉孩子们,这是我学习语文的两大宝,一个用来“画画”,小学时画画是用五颜六色的笔描出色彩斑斓的世界,现在是用方方正正的汉字写出色彩斑斓的世界;另外一个用来收藏,也就是采摘别人的“鲜花”,装饰自己的“房间”,聚集他人的“宝贝”填充自己的“行囊”。画画和收藏,这不都是非常快乐的事吗?就这样,日记和剪贴展评,成了每周作文课上的风景。把自己的“杰作”摆在桌子上,大家你看看我的,我翻翻你的,一种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就这样开始了。随着日记篇数的增多,剪贴本的加厚,我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剪贴本要分类和批注,批注的形式和内容可自由灵活,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一点感悟,可以是一段评论。日记也开始限定字数或限定内容。如围绕“鸡蛋历险记”活动,将老师做好标记的生鸡蛋交给学生保管,要求鸡蛋始终不能离开身体半米,看谁保管的时间长……这样从真正的生活开始训练写作,虽然做起来很慢,但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检查学生的“作品”,总会让老师眼界大开。感觉每一本日记或者剪贴就是一个聚宝盆,里面有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 实践活动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手段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实践活动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手段。可是有些教师要说了“当今中学生的生活是两点一线,从家去学校,从学校到家,有多少现实生活材料可写?”,按照这种逻辑,如今学生的日日夜夜都不能算是“生活”了!其实,即使学生真的完全“封闭”在校园里,其间的酸甜苦辣不也是“生活”吗?何况由于“素质教育”的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连地球都变成小小的“村落”了,谁人能称中学生与世隔绝?像讲故事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征文比赛、现场作文比赛,演讲赛等活动,完全可以在校园进行,学生们都乐此不疲。实践证明: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这样做并不过分也容易做到,而且这样做起来,无论是教语文还是学语文,都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三、尊重差异是作文百花齐放的保证
由于生活环境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存在着千差万别,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前提,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当然个性化语言风格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平时从一词一句开始训练。通过训练个性化的人物描写,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室里掀起了一股人物描写热。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尊重差异,用心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每个学生都可以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只要个性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绮丽景象。
四、教学相长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一江水,长流水”,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只有教师出口成章,文采飞扬,学生的语言才能生动形象。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除了多读书,多思考和积累自己的教学得失外,还要求自己每次作文指导必须有下水文。学生们在崇拜的同时极力效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篇篇佳作让我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