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 李 艳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一门科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就要求教学课堂必须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以激发学生质疑、巧妙设计问题和增设问题坡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有效;思维;巧妙设计;问题坡度
数学是一门科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然而,数学课堂给大部分学生的印象则是枯燥无味的,除了数字和题目什么也没有,缺乏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怎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怎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呢?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就要求教学课堂必须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焕发出思维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二、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说出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他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三、引导动手操作,发展逻辑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特殊,对于自己的动作记忆十分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自己动手操作,比如让学生摆小棒,可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8根小棒摆好,然后根据哪个团队的学生分的种类比较多,哪个团队就取得胜利,这样学生就可以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都想通过自己的方案进行摆放,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
在认识图形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首先,多媒体能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多媒体能大容量、多视角地展示图形,能突出观察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抽象的图形知识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学生借助直观操作,把圆柱分成8份、16份、32份,不断地进行拼图,发现图形越来越接近一个长方体,这样就很轻松的得到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的教学,多媒体为学生推导公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学生观察方便、理解深刻。
五、及时的鼓励和积极性的评价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强劲动力
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赏识,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不负老师所望,要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心理。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多用一些诸如:“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真了不起”、“你说得越来越好了”、“你的方法真特别”……等鼓励赏识性的语言,或一个微笑或一个点头的动作都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另外,要容许学生犯错。人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只有八九岁的小学生,当学生出错时,我们不能嘲笑、讽刺,不仅如此有时还要表扬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著名教师吴正宪老师曾经在一堂公开课中,碰到了一位很腼腆的学生因回答问题错误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时她面带微笑走到这位学生面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大声的对他说:“谢谢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就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使这位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精神饱满的上完了一节课。如果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敷衍了事,可想而知,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打击是多么的严重!在后续的学习中,该生还会积极思考吗?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思维是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新获得的信息和已贮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或思维方式来克服思维定势,经过对种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合或借助类比、直观、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观点、新理念,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的思维活动。
关键词:有效;思维;巧妙设计;问题坡度
数学是一门科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然而,数学课堂给大部分学生的印象则是枯燥无味的,除了数字和题目什么也没有,缺乏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怎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怎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呢?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就要求教学课堂必须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焕发出思维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二、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说出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他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三、引导动手操作,发展逻辑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特殊,对于自己的动作记忆十分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自己动手操作,比如让学生摆小棒,可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8根小棒摆好,然后根据哪个团队的学生分的种类比较多,哪个团队就取得胜利,这样学生就可以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都想通过自己的方案进行摆放,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
在认识图形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首先,多媒体能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多媒体能大容量、多视角地展示图形,能突出观察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抽象的图形知识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学生借助直观操作,把圆柱分成8份、16份、32份,不断地进行拼图,发现图形越来越接近一个长方体,这样就很轻松的得到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的教学,多媒体为学生推导公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学生观察方便、理解深刻。
五、及时的鼓励和积极性的评价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强劲动力
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赏识,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不负老师所望,要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心理。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多用一些诸如:“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真了不起”、“你说得越来越好了”、“你的方法真特别”……等鼓励赏识性的语言,或一个微笑或一个点头的动作都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思考问题。另外,要容许学生犯错。人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只有八九岁的小学生,当学生出错时,我们不能嘲笑、讽刺,不仅如此有时还要表扬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著名教师吴正宪老师曾经在一堂公开课中,碰到了一位很腼腆的学生因回答问题错误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时她面带微笑走到这位学生面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大声的对他说:“谢谢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就这样简短的一句话,使这位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精神饱满的上完了一节课。如果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敷衍了事,可想而知,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打击是多么的严重!在后续的学习中,该生还会积极思考吗?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思维是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新获得的信息和已贮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或思维方式来克服思维定势,经过对种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合或借助类比、直观、灵感等,创造出新办法、新观点、新理念,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的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