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作者】 秦红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契机,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但是我们又不能因此而冲淡学科教学的特色,所以挖掘各个学科的教学中的安全知识点,坚持“综合渗透”才是最好的途径,使安全教育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将安全工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抓。把安全教育的内容作为校本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其发挥作用。下面是我校在学科渗透研究中的一些尝试: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动员孩子们广泛阅读关于安全知识的书籍,积累安全知识,收集安全故事。组织孩子们办安全知识手抄报、宣传专栏;绘画安全标识图,创作安全知识儿歌、顺口溜、相声、小品、快板等。既把安全教育寓教于乐,又丰富了安全教育文化。 
  有一位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司马光》一课时,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赞扬司马光,然后,话锋一转,提出一个出人意料但又合乎逻辑的问题:我们赞扬了救人的司马光,那么,对那个被救的小孩,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安全问题,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假山是用石块垒成的,又非常陡峭,爬上去玩会把假山弄垮,把自己砸伤,或者掉下来摔伤摔死。如果那个小孩不是掉在水缸里,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司马光也救不了他。有的说,玩耍要注意安全,不能到有危险地去玩。还有的提出,应让大人把那口装满水的大缸跟假山分开,实在要放在假山旁,也应该加个盖子什么的。这样的讨论,既丰富教学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这种自我教育可能比教师的说教更易为学生接受。
  二、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从教材中用心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例如数学课教学行程问题时,可创设一个学生横穿马路时的情境,让学生根据马路的宽度、小学生行走的速度,算出穿过马路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汽车行驶的一般速度和横穿马路所需时间,求出汽车和横道线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横穿马路时要注意左右两侧的汽车,汽车和横穿线之间的距离通常不得少于多少米。
  再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统计后,可以出这样一道题:请同学们利用周六日的时间,站在马路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到达现场后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即不遵守交通法规,对会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讨论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了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三、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在小学美术课中,有许多的课程是手工制作类,这就需要用到很多工具,如:剪刀、刻刀、玻璃、裁纸刀等。小学美术第四册中手工课《我做的虫》一课,由于该课是教学生做小昆虫,学生比较感兴趣,而教学中需用到剪刀、裁纸刀等工具。剪刀、裁纸刀如使用不当,易造成伤害。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强调,不拿能这些用具玩耍,更不能拿剪刀、裁纸刀指着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在中高年级教学中,可通过命题创作、色彩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在《交通标志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交通标志为学生认识学习标志特点的素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如注意儿童标志、人行横道标志、过街天桥标志、禁止行人标志等。了解这些标志根据颜色、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指示标志、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三大类。最后通过选择不同的环境需要的标志,并涂色的活动认识各种标志的作用。即对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又充分展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
  四、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1、利用教材渗透安全教育
  《科学》教材中隐含的安全教育因素很多,只要教师注意挖掘,几乎每课中都有进行安全教育的潜在内容。如在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安全教育可以表述为:“不要攀爬树木,以免摔倒”;“注意别在搅拌中弄伤手指”;“别食用实验用过的材料”;“使用起钉锤等工具把铁钉、螺丝钉和图钉从木头中取出来时注意别划伤自己或同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内容,结合课堂探究活动,巧妙地从不同方面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2、利用实验渗透安全教育
  在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实验既生动形象,又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归纳,升华为理性认识,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四年级下学期第二章中《一天的营养》这一课,就是通过一些实验使学生知道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份。通过学习,他们懂得了自己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就会改变以前挑食,偏食的习惯。但这时如果不正确引导,他们又会对小食品感兴趣,因为小食品种类多,味道好,他们自认为这样就会营养齐全。所以,这时就应该向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既要让他们学会怎样去鉴别选购小食品,还要教育他们不要滥用小食品。
  五、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安全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上网是小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网上信息收集、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如何引导小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小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看的内容;另一方面,上课时利用屏幕广播适当播放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小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