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作者】 姚菲龙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许多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传统的小学学生音乐教学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这样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了一些音乐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 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1.兴趣与好奇心是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保持小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和小学生们一起合着音乐的节拍做游戏,而拉近他们与音乐的距离。例如在教学《快乐宝贝》时,教师先让学生用双手拍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型:
  (1)x. x xx xo x.x |
  (2)x x. x |
  (3)x.x xx xo x.x | x x. x |
  (4)x x x x.x | x o o o || 等,
  然后再和着节奏一起来说歌词
  (1)x. x  x x xo x.x | x x. x |
   噜 啦噜啦啦  快乐  宝贝
  (2)x x  x x.x | x o o o |
  就 是我就是 我
  最后一起来学唱歌曲,这不但能提高学唱歌曲的效率,而且对于启发他们表达内心情绪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好学的简单乐器当玩具,如口琴、竖笛,木琴,打击乐器等,引导他们用这些玩具吹出、奏出或者敲出自己喜爱的旋律和节奏,这样就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与音乐建立了感情,感受音乐是他们的好朋友。
  2.感性是小学生音乐学习反应的主要形式 
  小学生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其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例如在教唱《美丽的村庄》时,将歌曲中的小动物们做成头饰,再编排一些形象的动作,学生们不但唱得好,动作表情也十分到位,将歌曲表现得活灵活现。
  二、如何根据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的事物不仅能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用我们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例如在教唱《茉莉花》时,教师先跟伴奏范唱一遍,因此,在学生们感受到了美的声音后,都愿意加入到歌曲的学唱中来。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奏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例如在欣赏钢琴曲《樱花》时,并没有直接给学生放录音,而是先由教师亲自弹奏乐曲,再由学生来谈谈听后的感受,之后再相机给学生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等关于乐曲的相关知识,最后再指导学生唱出乐曲的主旋律。在最后的模唱环节,学生们就会迫不急待想自己尝试,加入其中。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2)以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的兴趣就在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当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他就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巩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学唱《白鸽》时,当学生会唱歌曲后,教师将口风琴和打击乐器配发给学生,再教给学生演奏指法,经过教师的编排,学生合作奏、唱出了这首歌曲。学生整节课都在不断的进步,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失望,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始终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音乐感性体验 。
  (1)组织学生体验、感受音乐。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课堂上的音乐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进行。在听的过程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作品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乐曲,什么都不讲,由学生自己先听,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在给学生介绍作曲家,讲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关于作品的小故事,让学生对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听乐曲,再谈感受,将两次感受作对比,让学生体会相同的音乐,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下欣赏,感受也会不同。
  (2)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还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唱了《爸爸是船,妈妈是帆》后,就点名请了几位学生站在讲台上领唱,歌曲又被学生的二次创意中得到了升华。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着音乐美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多种模式,实践创新教育。
  1.双向教学法。
  双向教学法是指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这样能调动学生追求个人成功的潜在动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兴趣,而这种动机和兴趣则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在动力。例如在音乐剧《东郭先生》时,教师为学生设置表演场景,使音乐教学的现场变成了音乐剧的排演现场,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甚至一些学生在排演的过程中,还自主创作,收到了比预想还好的效果。
  3.学生自主学习法。
  学生自主学习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作为“导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对其学习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术与艺术修养。
  总之,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加强创新能力,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当代音乐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