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开展在实践中“做数学”

【作者】 谢晶晶

【机构】 金乡镇四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这种学习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无意识”,更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强调动手实践,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数学  教学
  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重要途径。
  一、注重情感交流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不只是教学知识,还有教学情感,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为课本束缚,灵活多变地利用课本知识,深入引导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培养。若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数学学科逻辑性强,重理性多于感性,教师就要将理性的数学知识变成感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语文框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才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二、在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我们就要让学生到课外去,到社会中去,把课堂上学习的的知识扩展延伸,去解决社会实践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应用意识,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生学完圆柱、圆锥体积之后,有的学生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一些物体,如剪刀、斧头铁制的玩具狗。他们是不规则的几何体,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体的体积呢?由此针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我们组织了开展测量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的实践活动。具体要求选择一个不规则的物体(如铁制的动物玩具、土豆、石块等)。采取怎样的测量方法,你是怎样想到的?把实践过程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准备明天在班上交流。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分工、准备、讨论探究、实践操作,用多种方法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其中一个小组在交流中汇报他们的实践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如下:我们测量的物体是铁制玩具小狗的体积,我们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测出它的体积。
  1.我们从洗澡时,当人做到澡盆里时水会溢出来,从这个生活中的现象我们想到:取一个圆柱形杯子,测出它的内直径是5.6厘米,先在杯子内放一定的水,测出水的高度,再把玩具小狗放入杯子中,使它完全淹没,水上涨高度的2.5厘米乘以杯子的地面积就是玩具小狗的体积;
  2.我们从数学课本练习题中知道,钢铁每立方厘米重7.8千克,我们可以称出铁玩具小狗的重量后除以每立方厘米7.8千克,就可以计算出它的体积;
  3.用橡皮泥把铁玩具小狗裹起来,做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它的体积。然后取出玩具小狗后再把橡皮泥做成一个小长方体,并量出它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它的体积,最后用大长方体的体积减去小长方体的积极就是玩具小狗的体积。此时,笔者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实验方法,笔者又补充说:“如果我们取上面三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就更接近玩具狗的实际体积了。
  三、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做数学----应用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可见,数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新增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学习领域,并从关注人的发展的高度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丰富对数学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地实践活动,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展示的天地,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化地开发,个性才能得到最大化地张扬,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最优化地激发,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在这种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性最强、学习的效率最高、学到的知识也最易掌握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周振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 
  [2]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0,(10). 
  [3]蔡美玉,. 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0,(29). 
   [4]夏永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 
  [5]张云侠,合理分层 有的放矢——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 甘肃教育,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