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加强学前专业《婴幼儿营养》教学
【作者】 于康楠
【机构】 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现行《学前儿童卫生学》上的有些幼儿膳食营养方面知识不能满足幼教工作的实际需求,与幼儿园现实状况有脱节的现象。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入手,结合教育实践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学前专业学生的婴幼儿营养教育。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教育;幼儿膳食量;幼儿膳食搭配;理论与实践结合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和指导学生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上的幼儿膳食营养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幼教工作的实际需求,有的实习学生,对学前儿童就餐量、膳食搭配不甚了解,对儿童每餐吃什么、怎么吃有极大的随意性,教材中关于儿童不宜的食品知识也很少;另一方面,目前学前儿童中也确实存在着严重的营养问题,导致部分儿童出现各种不健康症状,有的甚至出现了亚健康的状况。有的儿童零食不断,吃饭时没有食欲;有的挑食、偏食,营养失衡;有的吃饭讲条件,答应条件才肯张口;儿童家长中缺乏专业性的幼儿营养知识培训和传播,对儿童膳食营养存在很多误区,有的幼儿园和家长不讲科学饮食,只要儿童愿意就吃,能吃饱就行,存在严重超食、偏食现象,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我国儿童营养失衡,素质下降的恶果。
二、加强学前专业学生婴幼儿营养教育的相关对策
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增补了相关知识,使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培养与幼教工作实际相结合。主要做法如下:
1、在课堂教学中阐明学前幼儿所需膳食量
幼儿膳食结构安排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要依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物质营养素的特性;二要根据季节变化,提供给儿童的食物尽量要是应季新鲜的食材,确保维生素、无机盐等重要营养素的供给;三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前幼儿进行营养摄入量的计算、搭配,合理计算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
对学前儿童的营养素供给主要是以三餐为主,一般来说,早餐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约占全日总需要量的30%左右,午餐约占40%,晚餐约占30%,所以针对学前儿童三餐的饮食搭配,主要依据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的原则。
另外,幼儿从小班到中班到大班逐步成长,膳食形式也应该由流质、半流质食物向固体食物过渡,种类也由乳类逐渐扩大到粮食、果蔬、禽、蛋、肉类等混合性食物,全方位的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
2、说明学前幼儿膳食搭配的原则及方法
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幼儿对热能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主要用于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生活活动、生长发育以及排泄物的丢失等几方面,而幼儿自身的消化系统并不是特别发达,对摄入身体的营养素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比如幼儿肝脏分泌胆汁较少,所以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差;肝脏对糖原的储存量少,如果不及时供给糖原,饥饿时就容易发生低血糖以致晕倒。所以,对幼儿的膳食搭配除了要保证营养素充足以外,还要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及方法。
(1)粗细粮搭配:细粮口感好,易消化;粗粮维生素丰富,有助于儿童增进食欲,防止消化不良,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米面搭配:面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面筋质等营养物质;米含有75%的淀粉,是儿童体内热量的主要来源,含蛋白质7%,脂肪2%,其他营养成分如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B群等均含量丰富,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使不同食物之间的不完全蛋白质可以互补并有利于儿童吸收。
(3)荤素搭配:鱼肉类食品和动物的肝脏,在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其他食品不可替代,但在体内为酸性,蔬菜、水果等含有钾、钠、钙、镁,能阻止血液向酸性方面变化,荤素搭配才能使儿童体内酸碱基本平衡。
(4)谷类与豆类搭配:谷类、豆类混合食用所提供的蛋白质对儿童发育的功效远高于单纯食用谷类。另外,豆类含有较丰富的钙、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可补充谷类食物的不足,大豆当中的磷脂是合成乙酰胆碱的重要物质,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也大有帮助,所以多补充一些豆制品是有助于学前儿童成长发育的。
(5)果蔬五色搭配:常言道“观菜色、知营养”。现代饮食科学提倡每天吃红色、黄色、绿色、紫色、白色共五种颜色的果蔬,其中红色果蔬比如甜菜、番茄、胡萝卜、苹果、草莓等;黄色果蔬比如南瓜、胡萝卜、红薯,橘子、桃子等;白色果蔬比如蘑菇、菜花等,香蕉、梨等,这些果蔬不仅能促进儿童生长,增强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而且能够保护儿童视力、帮助消化、坚固儿童骨骼。
(6)干稀搭配:“有汤有粥,健康不愁”。学前儿童每餐都应配一定量粥、稀饭,既利于消化吸收,又能补充充足的水分,“干”的食物和菜汤、稀饭这些“稀”的食物搭配,更利于儿童的肠胃吸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且食物有很多的维生素是水溶性维生素,能够很好的溶于水中被人体吸收,所以从营养素吸收的角度来看,干稀搭配的饮食方式也特别适合学前儿童。
3、强调学前幼儿膳食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1)注意食物的相克
儿童肠胃功能和生理适应能力远低于成年人,如果食物选择不当,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引起肠道疾病,因此对食品应注意慎重、合理地选择,尤其不宜多吃下列食物,如桔子含有叶红素,吃得过多,容易产生“叶红素皮肤病”而引起的腹痛腹泻,严重的甚至引起骨病。菠菜中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体内遇到钙、锌便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不易吸收。鸡蛋吃得过多会增加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容易造成营养过剩,使儿童肥胖。浓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在体内遇铁便生成鞣酸铁,难以被吸收,容易造成儿童缺铁等等。
(2)少食或不用加工食品
现在许多家长对儿童的零食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经常出现因为吃过多零食而耽误正餐进食的现象,但是零食中的很多食物并不含有真正对儿童有益的营养物质,比如果冻、薯片、熏鱼、腊肉、罐头之类的食物,吃多或常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健康。
(3)尽量不用速食
在这个“速食”时代,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往往会忽视了孩子在饮食方面的营养,为了讲求快速煮饭和进食,常常采用一些速食品来代替主食,比如方便面,方便面含有对儿童不利的食用色素和防腐剂等,会造成肥胖和影响钙的吸收。
4、重视引导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学习
充分利用每学期学生到幼儿园教育实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询问幼儿园的伙食情况,如:(1)参观食堂设备及卫生状况,要求学生说出优点、指出不足。(2)观察食材的选择与烹饪方法是否科学?(3)组织学生讨论研究每周的菜谱是否符合膳食营养要求、膳食的定量是否合理等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摆问题讲道理,使学有所用。
总之,学前幼儿膳食营养知识教学对学前专业学生很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理论与实际方面的训练,要鼓励学生报考营养师,使学生逐步走上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为他们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教育;幼儿膳食量;幼儿膳食搭配;理论与实践结合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和指导学生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上的幼儿膳食营养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幼教工作的实际需求,有的实习学生,对学前儿童就餐量、膳食搭配不甚了解,对儿童每餐吃什么、怎么吃有极大的随意性,教材中关于儿童不宜的食品知识也很少;另一方面,目前学前儿童中也确实存在着严重的营养问题,导致部分儿童出现各种不健康症状,有的甚至出现了亚健康的状况。有的儿童零食不断,吃饭时没有食欲;有的挑食、偏食,营养失衡;有的吃饭讲条件,答应条件才肯张口;儿童家长中缺乏专业性的幼儿营养知识培训和传播,对儿童膳食营养存在很多误区,有的幼儿园和家长不讲科学饮食,只要儿童愿意就吃,能吃饱就行,存在严重超食、偏食现象,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我国儿童营养失衡,素质下降的恶果。
二、加强学前专业学生婴幼儿营养教育的相关对策
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增补了相关知识,使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培养与幼教工作实际相结合。主要做法如下:
1、在课堂教学中阐明学前幼儿所需膳食量
幼儿膳食结构安排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要依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物质营养素的特性;二要根据季节变化,提供给儿童的食物尽量要是应季新鲜的食材,确保维生素、无机盐等重要营养素的供给;三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前幼儿进行营养摄入量的计算、搭配,合理计算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
对学前儿童的营养素供给主要是以三餐为主,一般来说,早餐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约占全日总需要量的30%左右,午餐约占40%,晚餐约占30%,所以针对学前儿童三餐的饮食搭配,主要依据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的原则。
另外,幼儿从小班到中班到大班逐步成长,膳食形式也应该由流质、半流质食物向固体食物过渡,种类也由乳类逐渐扩大到粮食、果蔬、禽、蛋、肉类等混合性食物,全方位的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
2、说明学前幼儿膳食搭配的原则及方法
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幼儿对热能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主要用于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生活活动、生长发育以及排泄物的丢失等几方面,而幼儿自身的消化系统并不是特别发达,对摄入身体的营养素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比如幼儿肝脏分泌胆汁较少,所以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差;肝脏对糖原的储存量少,如果不及时供给糖原,饥饿时就容易发生低血糖以致晕倒。所以,对幼儿的膳食搭配除了要保证营养素充足以外,还要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及方法。
(1)粗细粮搭配:细粮口感好,易消化;粗粮维生素丰富,有助于儿童增进食欲,防止消化不良,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米面搭配:面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面筋质等营养物质;米含有75%的淀粉,是儿童体内热量的主要来源,含蛋白质7%,脂肪2%,其他营养成分如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B群等均含量丰富,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使不同食物之间的不完全蛋白质可以互补并有利于儿童吸收。
(3)荤素搭配:鱼肉类食品和动物的肝脏,在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其他食品不可替代,但在体内为酸性,蔬菜、水果等含有钾、钠、钙、镁,能阻止血液向酸性方面变化,荤素搭配才能使儿童体内酸碱基本平衡。
(4)谷类与豆类搭配:谷类、豆类混合食用所提供的蛋白质对儿童发育的功效远高于单纯食用谷类。另外,豆类含有较丰富的钙、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可补充谷类食物的不足,大豆当中的磷脂是合成乙酰胆碱的重要物质,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也大有帮助,所以多补充一些豆制品是有助于学前儿童成长发育的。
(5)果蔬五色搭配:常言道“观菜色、知营养”。现代饮食科学提倡每天吃红色、黄色、绿色、紫色、白色共五种颜色的果蔬,其中红色果蔬比如甜菜、番茄、胡萝卜、苹果、草莓等;黄色果蔬比如南瓜、胡萝卜、红薯,橘子、桃子等;白色果蔬比如蘑菇、菜花等,香蕉、梨等,这些果蔬不仅能促进儿童生长,增强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而且能够保护儿童视力、帮助消化、坚固儿童骨骼。
(6)干稀搭配:“有汤有粥,健康不愁”。学前儿童每餐都应配一定量粥、稀饭,既利于消化吸收,又能补充充足的水分,“干”的食物和菜汤、稀饭这些“稀”的食物搭配,更利于儿童的肠胃吸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且食物有很多的维生素是水溶性维生素,能够很好的溶于水中被人体吸收,所以从营养素吸收的角度来看,干稀搭配的饮食方式也特别适合学前儿童。
3、强调学前幼儿膳食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1)注意食物的相克
儿童肠胃功能和生理适应能力远低于成年人,如果食物选择不当,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引起肠道疾病,因此对食品应注意慎重、合理地选择,尤其不宜多吃下列食物,如桔子含有叶红素,吃得过多,容易产生“叶红素皮肤病”而引起的腹痛腹泻,严重的甚至引起骨病。菠菜中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体内遇到钙、锌便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不易吸收。鸡蛋吃得过多会增加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容易造成营养过剩,使儿童肥胖。浓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在体内遇铁便生成鞣酸铁,难以被吸收,容易造成儿童缺铁等等。
(2)少食或不用加工食品
现在许多家长对儿童的零食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经常出现因为吃过多零食而耽误正餐进食的现象,但是零食中的很多食物并不含有真正对儿童有益的营养物质,比如果冻、薯片、熏鱼、腊肉、罐头之类的食物,吃多或常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健康。
(3)尽量不用速食
在这个“速食”时代,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往往会忽视了孩子在饮食方面的营养,为了讲求快速煮饭和进食,常常采用一些速食品来代替主食,比如方便面,方便面含有对儿童不利的食用色素和防腐剂等,会造成肥胖和影响钙的吸收。
4、重视引导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学习
充分利用每学期学生到幼儿园教育实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询问幼儿园的伙食情况,如:(1)参观食堂设备及卫生状况,要求学生说出优点、指出不足。(2)观察食材的选择与烹饪方法是否科学?(3)组织学生讨论研究每周的菜谱是否符合膳食营养要求、膳食的定量是否合理等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摆问题讲道理,使学有所用。
总之,学前幼儿膳食营养知识教学对学前专业学生很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理论与实际方面的训练,要鼓励学生报考营养师,使学生逐步走上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为他们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