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掌声在,爱就在——《掌声》教学设计
【作者】 王素娟
【机构】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设计理念】
课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上台演讲时,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教学时充分抓住英子由自卑、忧郁转变为自信、开朗这个主题线索,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精巧的版式设计,逐层深入地展开教学。通过情境激发、品词析句、研讨对话、朗读感悟、拓展延伸等方式,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深化爱的主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 孩子们,我为你们带来一段精彩的演出,想看吗?希望你们仔细观看,用心感受。(点击课件)观看录像片段《千手观音》
2、 观众为他们鼓起了热烈的掌声,你们的掌声在哪里?想说点什么?
这么优美的舞蹈竟是一群聋哑姑娘表演出来的!多么令人震惊!她们是听不到大家的掌声的,现在让我们用她们的语言,用一种特殊的掌声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吧!(师生互动:高举双手,摇晃手掌)
3、掌声能表达敬意,能给人鼓励,掌声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这节课继续学习:29 掌声
【设计意图】课伊始,利用多媒体积极创设情境,精心选取一段残疾人精彩演出的录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而且让孩子对掌声有所感悟,从而自然过渡到对文本的学习,顺理成章。
4、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文中的一个小姑娘,她就是——(英子)出示图
谁来说说,在英子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感受变化,设疑促学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英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孩?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2)汇报:你认为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女孩?相机板书:自卑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后,让学生自主的进入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创设一个互动对话的平台,在民主的对话中,体会文本情感。
2、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生读文,说说现在英子变得怎样了?相机板书:自信
(2)看到英子的变化,你为她感到—— (高兴)谁来高兴地读读这一段? 以前的英子是那么自卑,现在的英子那么自信,是什么让英子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掌声)掌声真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
【设计意图】 顺着学情的需要,打破了课文顺序,在对比中学习,了解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掌声”力量的探究。
三、聚焦“掌声”,领会内涵
1、请同学们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掌声的句子读读。
2、 文中写了几次掌声?谁来读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随机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3、英子才刚刚站上讲台,还没开口讲故事,同学们为什么送给英子掌声呢?我们先来看看掌声前英子的表现,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英子的句子,仔细体会英子当时的心情,然后与附近的同学交流交流。
4、交流反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A、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1)你体会到英子当时的心情怎样?
(2)假如你是个残疾人,很多人的目光看着你,你会感到怎样?会怎样想?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师生评价。
B、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1)英子在犹豫什么?会想些什么呢?师相机评价,从哪个词也能看出他的犹豫?(慢吞吞)抓住“犹豫”“慢吞吞”“红红的”体会。
(2)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C、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现在你就是英子的同学,注视着英子,同学们想用目光告诉英子什么?
(2)其实,这时候老师也在注视着英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期待鼓励中,英子终于鼓足勇气,战胜自我,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面对这样一个勇敢的女孩,难道我们不该为也她喝彩吗?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成果,采用并联式的块状预设,充分利用课件,教师以学定教,相机点击相关句子,顺学而导,让我们的课堂学习更加灵活。
5、点击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英子走上讲台,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让掌声来得更响亮些吧!(生读)
(2)多么热烈、多么鼓舞人心的掌声!同学们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是的,这掌声包含着对英子的——(鼓励、尊重、关爱、支持……)
6、故事讲得很精彩。一讲完(出示)“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同学们又想用掌声对英子说什么?这掌声里包含着同学们对英子的——相机板书:赞扬
(2)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掬了一躬,此时此刻,英子最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与英子对话,真切地感受、体验英子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交流、点拨、引导,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掌声与爱同在。
7、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英子的来信中:(齐读信)
(1)“英子永远忘不了这掌声”,你们会忘记吗?(点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让我们再次朗读。
(2)这是什么样的掌声?还是什么样的掌声?相机板书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补充相关材料,进一步感知身残志坚。
同学们,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聋哑姑娘为什么能演出这么美的舞蹈?这是掌声的力量,这是“爱”的力量。生活中,还有很多残疾人,因为有了爱,他们身残志坚,在北京残奥会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让我们感动!(点击图片)师简介何军权:知道这是谁吗?他是一位游泳运动员,叫何军权,他特别爱笑,被称为“无臂英雄”。他3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但在很多人的关爱下,他不放弃、努力奋斗,始终微笑着面对生活,在上届雅典残奥会上,他取得了4块金牌,在北京残奥会上,他获得了一金两银一铜的好成绩!
让我们也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掌声”延伸课的内容,利用课件出示北京残奥会上运动员出色的表现,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到残疾人的奋力拼搏,感知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我们应该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2、总结拓展。其实,生活中,不仅仅是残疾人,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关爱,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自己的爱心送给别人!
生活中,爱可以这样表达:(点击图片)
爱还可以这样表达?生说,师引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爱的理解。课件先图文并茂,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说话的引子,再自由表达。这样,学生对爱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这种爱一定能在我们的身边,实实在在地传递。
3、总结升华。
播放《爱的奉献》歌曲,师生同唱。
总结: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 本课板书依据课文线索,将文中作者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三线合一。英子从“自卑忧郁”到“自信快乐”都是掌声的力量,再加上箭头符号的指向连接,使英子前后变化的因果关系得到了答案,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一个流动的课堂,它突显了教学的核心内容,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这对处于多媒体教学时代,教师的板书在课堂上渐行渐远的当下,无疑是个很好的示范。
课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上台演讲时,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教学时充分抓住英子由自卑、忧郁转变为自信、开朗这个主题线索,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精巧的版式设计,逐层深入地展开教学。通过情境激发、品词析句、研讨对话、朗读感悟、拓展延伸等方式,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深化爱的主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 孩子们,我为你们带来一段精彩的演出,想看吗?希望你们仔细观看,用心感受。(点击课件)观看录像片段《千手观音》
2、 观众为他们鼓起了热烈的掌声,你们的掌声在哪里?想说点什么?
这么优美的舞蹈竟是一群聋哑姑娘表演出来的!多么令人震惊!她们是听不到大家的掌声的,现在让我们用她们的语言,用一种特殊的掌声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吧!(师生互动:高举双手,摇晃手掌)
3、掌声能表达敬意,能给人鼓励,掌声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这节课继续学习:29 掌声
【设计意图】课伊始,利用多媒体积极创设情境,精心选取一段残疾人精彩演出的录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而且让孩子对掌声有所感悟,从而自然过渡到对文本的学习,顺理成章。
4、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文中的一个小姑娘,她就是——(英子)出示图
谁来说说,在英子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感受变化,设疑促学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英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孩?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2)汇报:你认为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女孩?相机板书:自卑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后,让学生自主的进入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创设一个互动对话的平台,在民主的对话中,体会文本情感。
2、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生读文,说说现在英子变得怎样了?相机板书:自信
(2)看到英子的变化,你为她感到—— (高兴)谁来高兴地读读这一段? 以前的英子是那么自卑,现在的英子那么自信,是什么让英子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掌声)掌声真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
【设计意图】 顺着学情的需要,打破了课文顺序,在对比中学习,了解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掌声”力量的探究。
三、聚焦“掌声”,领会内涵
1、请同学们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掌声的句子读读。
2、 文中写了几次掌声?谁来读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随机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3、英子才刚刚站上讲台,还没开口讲故事,同学们为什么送给英子掌声呢?我们先来看看掌声前英子的表现,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英子的句子,仔细体会英子当时的心情,然后与附近的同学交流交流。
4、交流反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A、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1)你体会到英子当时的心情怎样?
(2)假如你是个残疾人,很多人的目光看着你,你会感到怎样?会怎样想?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师生评价。
B、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1)英子在犹豫什么?会想些什么呢?师相机评价,从哪个词也能看出他的犹豫?(慢吞吞)抓住“犹豫”“慢吞吞”“红红的”体会。
(2)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C、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现在你就是英子的同学,注视着英子,同学们想用目光告诉英子什么?
(2)其实,这时候老师也在注视着英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期待鼓励中,英子终于鼓足勇气,战胜自我,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面对这样一个勇敢的女孩,难道我们不该为也她喝彩吗?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成果,采用并联式的块状预设,充分利用课件,教师以学定教,相机点击相关句子,顺学而导,让我们的课堂学习更加灵活。
5、点击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英子走上讲台,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让掌声来得更响亮些吧!(生读)
(2)多么热烈、多么鼓舞人心的掌声!同学们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是的,这掌声包含着对英子的——(鼓励、尊重、关爱、支持……)
6、故事讲得很精彩。一讲完(出示)“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同学们又想用掌声对英子说什么?这掌声里包含着同学们对英子的——相机板书:赞扬
(2)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掬了一躬,此时此刻,英子最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与英子对话,真切地感受、体验英子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交流、点拨、引导,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掌声与爱同在。
7、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英子的来信中:(齐读信)
(1)“英子永远忘不了这掌声”,你们会忘记吗?(点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让我们再次朗读。
(2)这是什么样的掌声?还是什么样的掌声?相机板书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补充相关材料,进一步感知身残志坚。
同学们,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聋哑姑娘为什么能演出这么美的舞蹈?这是掌声的力量,这是“爱”的力量。生活中,还有很多残疾人,因为有了爱,他们身残志坚,在北京残奥会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让我们感动!(点击图片)师简介何军权:知道这是谁吗?他是一位游泳运动员,叫何军权,他特别爱笑,被称为“无臂英雄”。他3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但在很多人的关爱下,他不放弃、努力奋斗,始终微笑着面对生活,在上届雅典残奥会上,他取得了4块金牌,在北京残奥会上,他获得了一金两银一铜的好成绩!
让我们也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掌声”延伸课的内容,利用课件出示北京残奥会上运动员出色的表现,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到残疾人的奋力拼搏,感知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我们应该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2、总结拓展。其实,生活中,不仅仅是残疾人,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关爱,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自己的爱心送给别人!
生活中,爱可以这样表达:(点击图片)
爱还可以这样表达?生说,师引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爱的理解。课件先图文并茂,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说话的引子,再自由表达。这样,学生对爱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这种爱一定能在我们的身边,实实在在地传递。
3、总结升华。
播放《爱的奉献》歌曲,师生同唱。
总结: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 本课板书依据课文线索,将文中作者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三线合一。英子从“自卑忧郁”到“自信快乐”都是掌声的力量,再加上箭头符号的指向连接,使英子前后变化的因果关系得到了答案,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一个流动的课堂,它突显了教学的核心内容,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这对处于多媒体教学时代,教师的板书在课堂上渐行渐远的当下,无疑是个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