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 闫 莹

【机构】 嘉兴技师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现今的世界,英语已经成为人与人沟通的主要语言。以英、美等为代表的西方经济、科技强国,仍在全球经济贸易、商业文书、政府交往、学术论文、旅游交通等领域起到广泛作用。在软件程序开发、网址域名注册等方面,基本被英语涵盖。中职院校主要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和技能型人才,不仅要让院校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更要让他们快速掌握西方科技的操作、运用与创新能力,在中职院校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英语能力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不能调动学生兴趣等诟病表现突出。在课堂中开展行动导向性教学探索与实践,起到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行动导向;中职院校;课改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以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母语都是英语,也正是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科技主导了世界的经济贸易、商业文书、政府交往、学术论文、旅游交通等领域,且涵盖了在软件程序开发、网址域名注册等方面。中职学生要想快速成为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具备快速掌握西方科技的操作、运用与创新的能力。然而,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能力不均衡、学习无兴趣、对未来缺少信心等方面原因,对待学习英语有种无形的抵触。笔者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特点和学校环境,在总结与思考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探索,收到一定的成效。
  一、 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解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在行为导向教学中更多的是隐化教学目的,让学生的“学”跃然眼前,更多的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开展行为导向教学,要求学生能有系统的性学习,能更好的让学习发现自身存在的知识盲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技术有下列几种:项目教学、模拟、表演、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其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可以灵活变化。
        二、 中职英语的学与教
        (一) 中职学生的现状
        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对于职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说,在工作上存在了很大的难度;又由于当前严峻的升学和就业形势,导致多数人认为上中职学校没有发展前途,基础好的学生都上了高中,中职学校的生源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心理品质上即为严重的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无法正确对自己做出评价,思想观念相对弱化,做事处世急于求成,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偏高。大多数学生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读英语课文,孩子们感到英语太难了,不喜欢学习,很大程度上让中职教学陷入困境。但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优点,他们的信息来源广泛,接受社会的途径多样,热衷于通过网络、游戏、生活中细节,动手能力强。尽管自尊心不成熟,但有好胜、争先精神,容易在获取小的成功后,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二) 中职英语教学分析
        中职英语有别于普高的基础课,它应偏重于某一专业领域,相比普高英语更具专业性,在教学内容与标准上更凸显职业特点。然而当前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偏重于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水平,致使教学犹如填鸭般的填鸭式教育,在饲养鸭子过程中养鸭者用含糖量高的柱状饲料塞进鸭子嘴里使其快速增肥。中职英语的教学重点体现在词汇、语法等知识点,没能体现出专业特色,针对专业特点的学习,没能注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实用元素,更是少了些许趣味。
        三、行为导向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
         中职英语学习的是我们生活中各种情景模式的日常用语,比如travelling, school life, shopping等等。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是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想象,他们很容易就会理解和接受。只要学生产生了兴趣,那学习对他们来讲就不是负担了,越学越喜欢,越简单。面向社会就是说课堂教学要反映当今社会的发展水平。学生们经过几年的学习最后必将走进社会,提前让学生了解到当今社会的发展情况,对学生来讲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一)课堂实践
        《FOOD》这一章的《section B》
        教学任务:让学生用英语描述汉堡的制作过程。
         教学实践:首先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场景,把教室简单的布置成restaurant,并准备了制作汉堡的所有材料,先让学生说出这些材料是什么,然后分组成boss、staff、provider of raw materials、waiter、customer角色,完成汉堡制作、提供服务等工作。结束后,每个boss、staff、provider of raw materials、waiter、customer角色均有用英语总结感受。
  教学效果: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感受西方饮食制作过程,体验西方文化,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极大兴趣,和对新教学模式的渴望。整堂课以同学们“做”与“说”为主,老师只是一个助手,协助同学们完成任务,纠正语法错误,增加词汇。四十五分钟的课程在活跃、探究、交流中快速完成。
  (二)行为导向教学的思考与再实践
  通过数堂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并不完全一致,理念与行为的断裂是课堂教学实施的瓶颈因素,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相联系,才能更好的把握“教”与“学”的灵魂。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讲授法、演示法、四步教学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灌输了大量的知识,因此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行为导向教学,将教学时间不超过30%,余下70%的时间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目标。具体可以分为:确定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交流展示、成果评定、总结反思。
  确定任务: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本次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及任务的组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制定计划: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寻找和任务相关联的信息,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设计,确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计划的要求独立开展工作活动,并做好相关的文字记录,教师则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或是疑问是进行适当的指导。
  交流展示: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根据先前拟定的计划,进行自己的成果展示,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总结反思:在所有的任务完成后,学生首先自我评价所承担的任务和结果,然后和教师一起讨论结果,并对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出发点,也就是说教师的指导在于任务的开始和收尾,而不是教学过程中。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切行为都是独立的,自主的。因此它是一种完整的学习模式来培养完整的行为模式的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句谚语,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不应该只顾着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会学习,以使其适应今后工作中所遇到的状况。
  (三)行为导向教学的困境
  行为导向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到现实效果,但笔者不能在中职院校全面展开行为导向教学方式,期待着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改变。
  1、职教观念滞后。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观念的束缚,学校以学生书面考试成绩评价老师的教学成果,缺少合理的评价体系,衡量不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致使老师只能唯教材“填鸭”,老师无法更好的拓宽实用性教育。
  2、现实局限性。长期以来,中国儒家文化注重善本位、群本位、情本位注重伦常、注重资历、尊重权威还需要学生表现内敛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已经适应了被教师紧盯的管理方式和‘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行为导向教学突破了“同学一人一桌,老师一课台”的模式,与原有的课堂形成较大冲突,学生很难走出课堂。拓宽教学产生教学费用,校方评估体系难以满足基本要求,因此老师只能拿取部分班会费或自费。
  3、高职学生个体差异。在长期的高职教学实践中发现高职学生从小开始一直在同龄学生中学习成绩处于偏下加上社会评价体系等诸多原因高职学生的成功感一般比较低。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容易打退堂鼓,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的干扰。对一些积极不强、英语表达能力欠佳的学生,害怕开口说英语被同学、老师嘲笑,打消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国外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英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英语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而课本中的学习只是提供了一些范例,这样就给我们留了更大的探究的空间。就好像我们吃饭要想吃的好,就不能单一的光吃白米饭,我们应该在白米饭中合理地搭配小米、红豆、玉米,这样才能熬出一锅营养又美味的粥。学生面对花样层出不穷的教学活动,肯定非常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尝试
  英语课程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是英语课程资源;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也是英语课程资源;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同样是英语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无一例外地可以成为英语课程的资源。
  当下很多教师没有挖掘身边的资源,造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源浪费。因此教师必须多加学习拓展自己的英语视野。网络上有很多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比如:http://www.crosswordpuzzlegames.com/creat.html,这个网站中就有很多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的活动,游戏。新颖的教学活动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到更多,从而感觉到学习的幸福感。
  中职英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从职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广泛的开发英语学习资源,并灵活利用,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结语
  行动导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逐步成为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主导性教学范式。这一概念近几年来进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教学”在英语课堂中不但弥补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更使学生在特定的课堂学习中更好的掌握英语相关技能。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任何一种知识、经验的传递、摸索都有一个长期的过程,“行动导向”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曾经或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尤其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学指导,“行动导向”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参考文献:
  [1]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刘邦祥.“以职业行动为导向“一体化地推进职业学校的教学与课程改革.2007.
  [4]行动导向教学实务.中德合作江西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综合项目内部资料.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