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营造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氛围
【作者】 马 进
【机构】 鲁班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新课改倡导的是“人性化”教育,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教学要大力贯彻个性化原则,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通过学习,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要创设一种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安全、自由”的学习,体会应有的人文关怀,享受人生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氛围呢?
一、 培养师生情感。
课堂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传统教学 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不顾及学生的内心感受,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教学。这样的师生关系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被动地学习和接受知识,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尤其在一些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要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不要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要让学生觉得可以和教师谈心,从而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倡导“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有独立思维的人,并使其在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呵护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只要有可取之处,哪怕是一点点“亮点”,教师也应予以肯定,而不要全盘否定。例如,我在讲解“青春闪光”这一内容时,设计了“想象青春”的课堂活动:看到“青春”二字,你想起的颜色是什么?形状是什么?动物是什么?季节是什么?体育运动是什么?本设计旨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人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果然,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就拿“颜色”来说吧有的说“青春是红色的,因为红色是国旗的颜色”;有的说“青春是黄色的,因为黄色是星星的颜色,青春是闪烁的星星”;有的说“青春是金色的,因为青春是人生的黄金季节”;有的说“青春是绿色的,因为绿色代表希望”;有的说“青春是蓝色的,因为蓝色代表广阔”;还有的说“青春是白色的,因为青春洁白无暇”……不难看出,学生五彩斑斓的个性风采和创新品质均得到了很好地展示和张扬。
三、利用教师微笑。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微笑,就是阳光,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在学生心中,教师的微笑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使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独特的成熟的心态,一种教师特有的气定神闲,宽容忍让精神的体现。有老师微笑的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从而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如上课时教师情绪低落或一脸严肃甚至严厉,就会让学生们产生胆怯,惶恐,不安紧张的情绪,上课如临大敌,心绪不宁,这样的课堂氛围,师生双方都会疲惫不堪。教学效果就自然大打折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
四、创设生活化空间。
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和想象空间。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
五、利用实验教学。
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如讲 “环境污染与破坏”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环境一旦被污染,被破坏造成的影响,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具有不可逆性,我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在一杯清水中滴入墨水并加以震荡,然后想各种办法将清水与墨水分离。这个小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纷纷动手实验,想各种办法将清水与墨水分离,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有的学生说:“在清水中放入盐,然后滴入墨水,清水和墨水是分层的。”紧接着有学生反驳:“墨水滴入清水后震荡,再加入盐是无法把清水与墨水分离的。但我们用84消毒液以1:3的比例清除墨水的蓝色。”我适时总结:环境正如这杯清水,一旦被污染,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原状,即使你想办法改造,治理了被污染被破坏了的环境,也与从前完全不一样了。以直观的实验和演示的方法,创设环境,营造体验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认知体验的氛围中获得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深入探索积累情感体验。
总之,氛围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营造的,以学生为中心,老师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引导,一定能取得政治教学的成功。教学如同放风筝,学生飞在天上,老师掌握着牵引线,只要很好地控制,创造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就能飞得更高更远。
一、 培养师生情感。
课堂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传统教学 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不顾及学生的内心感受,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教学。这样的师生关系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被动地学习和接受知识,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尤其在一些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要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不要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要让学生觉得可以和教师谈心,从而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倡导“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有独立思维的人,并使其在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呵护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只要有可取之处,哪怕是一点点“亮点”,教师也应予以肯定,而不要全盘否定。例如,我在讲解“青春闪光”这一内容时,设计了“想象青春”的课堂活动:看到“青春”二字,你想起的颜色是什么?形状是什么?动物是什么?季节是什么?体育运动是什么?本设计旨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人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果然,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就拿“颜色”来说吧有的说“青春是红色的,因为红色是国旗的颜色”;有的说“青春是黄色的,因为黄色是星星的颜色,青春是闪烁的星星”;有的说“青春是金色的,因为青春是人生的黄金季节”;有的说“青春是绿色的,因为绿色代表希望”;有的说“青春是蓝色的,因为蓝色代表广阔”;还有的说“青春是白色的,因为青春洁白无暇”……不难看出,学生五彩斑斓的个性风采和创新品质均得到了很好地展示和张扬。
三、利用教师微笑。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微笑,就是阳光,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在学生心中,教师的微笑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使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独特的成熟的心态,一种教师特有的气定神闲,宽容忍让精神的体现。有老师微笑的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从而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如上课时教师情绪低落或一脸严肃甚至严厉,就会让学生们产生胆怯,惶恐,不安紧张的情绪,上课如临大敌,心绪不宁,这样的课堂氛围,师生双方都会疲惫不堪。教学效果就自然大打折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
四、创设生活化空间。
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和想象空间。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
五、利用实验教学。
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如讲 “环境污染与破坏”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环境一旦被污染,被破坏造成的影响,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具有不可逆性,我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在一杯清水中滴入墨水并加以震荡,然后想各种办法将清水与墨水分离。这个小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纷纷动手实验,想各种办法将清水与墨水分离,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有的学生说:“在清水中放入盐,然后滴入墨水,清水和墨水是分层的。”紧接着有学生反驳:“墨水滴入清水后震荡,再加入盐是无法把清水与墨水分离的。但我们用84消毒液以1:3的比例清除墨水的蓝色。”我适时总结:环境正如这杯清水,一旦被污染,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原状,即使你想办法改造,治理了被污染被破坏了的环境,也与从前完全不一样了。以直观的实验和演示的方法,创设环境,营造体验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认知体验的氛围中获得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深入探索积累情感体验。
总之,氛围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营造的,以学生为中心,老师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引导,一定能取得政治教学的成功。教学如同放风筝,学生飞在天上,老师掌握着牵引线,只要很好地控制,创造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就能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