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批评艺术

【作者】 黄杏芬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在一次“你觉得现在的孩子有哪些突出特点”的访谈中,很多父母谈到这样一个现象——现在的孩子听不得批评。
孩子听不得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现在都提倡“赏识教育”、“个性教育”、“愉快教育”,家长们教育孩子时,越来越注意方式方法,甚至产生了偏颇:尽可能多地说孩子的“优点”,尽可能多地张扬孩子的个性。表扬听得太多了,再也听不进批评了。    
2.成人的简单、粗暴,不懂得批评的艺术,使孩子稚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让他对批评感到惧怕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用拒绝批评的方法来进行自我保护,结果批评的作用适得其反。
3.过度保护、过度溺爱使得孩子在家缺少犯错的机会,久而久之形成“我总是对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一旦在外面犯了错,也很难意识到“我错了”,因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也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把批评的“良药”变得“可口”,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1.批评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尊重孩子不仅能促进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发展,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及行为控制能力。在批评孩子时切忌态度粗暴、语言尖刻,把批评教育变成了审犯人,当众批评孩子,会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2.抓住批评的时机,对于某些情绪容易激动的孩子宜采取冷处理的方法。
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应及时给予批评。这样才能使孩子把过失和自责联系起来,建立更牢固的刺激——反应联系,进而减少犯同样错误的几率。同时,对于某些情绪容易激动的孩子宜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这样,给孩子一段时间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孩子己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师的意见。
3.教给家长正确评价、及批评子女的方法。
父母与教师批评孩子时态度要一致,意见要统一,才能形成共同教育的合力。切不可一个批评、一个袒护;一个说好、一个说坏;父母之间更不能相互埋怨、推卸教育责任。只有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相互理解,才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效果。
4.注意批评后的抚慰。
孩子受到批评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疏远老师,作为老师应主动亲近他(如邀请他参加游戏),必要时还可增加一些身体接触(如摸摸头、拉拉手等),要让孩子知道,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做错事就应受到批评。
总之,批评是关爱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批评是手段,关爱才是目的,父母、老师的机智与耐心才是激励孩子努力上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