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挫折教育

【作者】 董 亮

【机构】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挫折教育”就是对学生容忍、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而体育教学把“健康第一”放在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培养小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教育势必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挫折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体育教学 挫折教育
  大量资料显示,在充满逆境的当今世界,事业的成败、人生的成就,不仅取决于人的智商、情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逆商,也就是接受挫折的能力。众所周知,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的过度保护、溺爱以及学校教育的偏颇,造成了现在小学生普遍的耐受力较差,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受不了一点委屈。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学生面对一点小的困难就表现出畏缩不前,遇到一点小的失败就痛哭流涕,有的甚至不能正确对待家长、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之间出于善意的指责,对家人、老师和同学产生逆反心理。但是,我们清楚的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要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开拓创新的强者,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为此,笔者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针对挫折教育作了一些认识、尝试和探索。 
  一、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挫折
  挫折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困难与失败,在遭遇失败时不要被失败击垮,而是能够尽快的从失败中解脱出来,调整好心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下次的成功打好基础。在体育课堂中应该时常给学生做一些思想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让学生明白失败并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而失败后心理被击垮,一蹶不振,才是最可怕的。现在的挫折是为日后成功打下基础,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挫折是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和成熟的重要途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这样的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
  通过一些杰出的成功者成功前经历的一些挫折的实例,来讲述艰苦努力的重要性。例如:邓亚萍身高只有一米五,对于一名乒兵球运动员来说,是个非常不利的身体条件,但她刻苦训练,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成为第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通过这些鲜活的实例鼓励学生,让知道在挫折面前不要害怕,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挫折会给人以打击、悲伤和痛苦,但也会让人慢变的坚强,经历过风雨才会有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挫折其实对学生自身而言是一件好事,认识到挫折的必然性和客观性,树立真确的挫折观
  二、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实施挫折教育
  1、运用环境磨练法
  体育老师可以结合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抗挫折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去不断尝试、不断体验。如组织冬季长跑课、翻越障碍物课等,让学生涉足“险境”,亲历险象。也可利用不良天气,如在寒风烈日下伺机到室外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2、运用比赛竞争法
  老师可有意地安排一些意志脆弱的学生,让他们在比赛中出现负分的情况下参赛,鼓励他们奋起直追,即便失败,也可磨练意志,提高胆量。
  3、运用激将法
  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找岔子”、“卖关子”、“小瞧你”等,有意抬高训练难度,激发学生的“不服气”情绪,让学生主动化解为难情绪,积极挑战自我,迎难而上。
  4、运用“淘汰下岗”法
  对爱出个人风头或不按要求练习的学生,采取警告、淘汰下场的办法,让他们遭遇“淘汰下岗”危机,则可改变他们的傲慢习气和霸道作风。
  5、运用批评反思法
  如投掷练习时,可以对那些不听要求、不按秩序乱投一气的学生,让他们“丢面子”,当众给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并到指定的地方反思一分钟,使他们心服口服,接受批评。
  6、运用颠倒裁决法
  在一些课堂比赛中,教师有意将比赛结果颠倒裁决,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不公”,激发“不满”情绪。使情绪得到渲泄,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达到考验意志,锻炼胸襟的目的。如在“拔河”比赛中,判以微弱优势取胜的一方输,原因是其占据了有利地形——下坡;在“对抗”比赛中,判负者胜,原因是负者体重较轻,且胜者有犯规嫌疑。
  7、运用学生互助法,帮助寻找正确的归因
  其实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归因方式。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方式,至关重要。积极的归因方式有利于应对挫折,可以增强成功期望,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消极的归因方式如总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认为自己不聪明,那么就会降低成功的期望,那么应对挫折的能力就更低了。因此学会积极的对挫折进行归因。比如一节《前滚翻》的课,就可以通过分小组进行相互练习,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提出动作的不足之处加以整改,获得展示机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相互之间找到不成功的因素,教师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从学生的自主练习中对学生进行了解和帮助,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积极完成技术动作,树立自信心。
  8、树立榜样,提高学生抵抗挫折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积极为学生树立抗挫折的榜样。这些榜样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表现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是学生熟悉的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等。让学生对榜样熟悉而敬佩,让他们在榜样的感染下,自觉的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战胜挫折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学生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克服困难,拼搏奋进,完成任务。
  总之,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一良好的契机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要多多地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正确面对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挫折做好应有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丁卫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初探[J].《教学与研究》,2009.4
  [2]郑彩霞.谈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素质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