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论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与实践
【作者】 肖 阳
【机构】 太乙宫街办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综合与实践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起到传统教学无法起到的作用——即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实学生的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综合 实践 创新
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太重视综合与实践的运用,其实这是个误区,综合与实践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起到传统教学无法起到的作用——即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实学生的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什么是综合?
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探求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即结构的机理与功能,由此而形成一种新的整体性的认识。所以,综合不是关于对象各个构成要素的认识的简单相加,综合后的整体性认识具有新的关于对象的机理和功能的知识。综合的成果往往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因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训练,还要进行“思”、“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锻炼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有“演课本剧”这一课题。教师可以把课题完全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把课本剧编得更好?”“配什么样的音乐?”“怎样让动作更得体,让语言更具有魅力?”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减少老师的参与,也许会让”课本剧的质量下降一些,但是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如:让学生“搜集广告、品评广告,自己修改劣质广告。”学生搜集广告的过程就是锻炼动手能力的过程,而评比的过程则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分类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的过程,自己修改劣质广告,还能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正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强调强调实践,强调创新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语文学习中如何综合?
这里的综合主要既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即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整体发展又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还体现在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
1、听、说、读、写等能力与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学不能让学生只会做语文试卷,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精神。要把提高学生能力与感悟语言、陶冶情操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2、语文与美术、音乐等课程的综合。例如:“配乐朗读”、“图文互解”等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运用,学生很感兴趣,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喜爱朗读,增强了学生的美感和动手能力。
3、打破学校内外的限制,开拓学生视野。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资源,使语文教学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能力、培养兴趣、综合发展”的目标。如,学习了《新型玻璃》、《鲸》、《太阳》等说明文后,就可以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活动项目。例如:
(1) 展示我的小发明。
(2)以“鲸的进化,人类的起源”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
(3)编一个儿童剧,可以以“太阳系的自述”等主题进行表演。
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临场发挥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什么是实践?
实践有多种解释,这里指实际去做,履行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什么要行万里路呢?就是要去实践,通过实践增长视野,增加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去实践,让学生深入生活,自己(或与伙伴一起)动手收集材料,进行自己(或与伙伴一起)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一定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教师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应注意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把活动变成“大杂烩”,一定要把语文能力训练,语文素养提高和人文精神培养贯穿到活动当中。例如:许多教师都组织过“学生集市”活动,那么如何在活动中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要做自己“商铺”的牌匾,给自己的商铺起个好名字。其次准备好广告词,会介绍自己的商品,让自己的广告有吸引力。最后在讨价还价中能精炼语言,表达好自己的意思,推销出商品。
五、在综合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肯定学生的新方法、新做法,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六、搞好活动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我认为教师组织活动可以不拘形式。当然一定要注意活动的安全,教师要准备要活动的预案,把时间、地点安排好,把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尤其要注意个别学生是否有特使情况。
(1)活动地点可以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教师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细致,与学校、学生、家长沟通好。
(2)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如:调查学校家庭周围的环境情况,如有破坏,请设计改善方案。调查父母的读书情况,并写调查报告。人员安排可以根据活动特点和学生与愿而定。
(3)活动组织要体现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某些想法成年人看来很幼稚,但是这些幼稚的想法也许正是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的表现。作为老师一定要为学生活动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觉得师生是平等的,老师很尊重自己的想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与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语言的运用的能力等都很有帮助,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素质教育号角吹响的今天更应得到重视与研究。
参考文献:
《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
关键词:综合 实践 创新
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太重视综合与实践的运用,其实这是个误区,综合与实践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起到传统教学无法起到的作用——即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实学生的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什么是综合?
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探求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即结构的机理与功能,由此而形成一种新的整体性的认识。所以,综合不是关于对象各个构成要素的认识的简单相加,综合后的整体性认识具有新的关于对象的机理和功能的知识。综合的成果往往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因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训练,还要进行“思”、“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锻炼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有“演课本剧”这一课题。教师可以把课题完全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把课本剧编得更好?”“配什么样的音乐?”“怎样让动作更得体,让语言更具有魅力?”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减少老师的参与,也许会让”课本剧的质量下降一些,但是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如:让学生“搜集广告、品评广告,自己修改劣质广告。”学生搜集广告的过程就是锻炼动手能力的过程,而评比的过程则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分类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的过程,自己修改劣质广告,还能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正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强调强调实践,强调创新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语文学习中如何综合?
这里的综合主要既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即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整体发展又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还体现在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
1、听、说、读、写等能力与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学不能让学生只会做语文试卷,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精神。要把提高学生能力与感悟语言、陶冶情操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2、语文与美术、音乐等课程的综合。例如:“配乐朗读”、“图文互解”等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运用,学生很感兴趣,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喜爱朗读,增强了学生的美感和动手能力。
3、打破学校内外的限制,开拓学生视野。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资源,使语文教学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能力、培养兴趣、综合发展”的目标。如,学习了《新型玻璃》、《鲸》、《太阳》等说明文后,就可以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活动项目。例如:
(1) 展示我的小发明。
(2)以“鲸的进化,人类的起源”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
(3)编一个儿童剧,可以以“太阳系的自述”等主题进行表演。
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临场发挥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什么是实践?
实践有多种解释,这里指实际去做,履行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什么要行万里路呢?就是要去实践,通过实践增长视野,增加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去实践,让学生深入生活,自己(或与伙伴一起)动手收集材料,进行自己(或与伙伴一起)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一定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教师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应注意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把活动变成“大杂烩”,一定要把语文能力训练,语文素养提高和人文精神培养贯穿到活动当中。例如:许多教师都组织过“学生集市”活动,那么如何在活动中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要做自己“商铺”的牌匾,给自己的商铺起个好名字。其次准备好广告词,会介绍自己的商品,让自己的广告有吸引力。最后在讨价还价中能精炼语言,表达好自己的意思,推销出商品。
五、在综合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肯定学生的新方法、新做法,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六、搞好活动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我认为教师组织活动可以不拘形式。当然一定要注意活动的安全,教师要准备要活动的预案,把时间、地点安排好,把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尤其要注意个别学生是否有特使情况。
(1)活动地点可以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教师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细致,与学校、学生、家长沟通好。
(2)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如:调查学校家庭周围的环境情况,如有破坏,请设计改善方案。调查父母的读书情况,并写调查报告。人员安排可以根据活动特点和学生与愿而定。
(3)活动组织要体现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某些想法成年人看来很幼稚,但是这些幼稚的想法也许正是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的表现。作为老师一定要为学生活动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觉得师生是平等的,老师很尊重自己的想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与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语言的运用的能力等都很有帮助,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素质教育号角吹响的今天更应得到重视与研究。
参考文献:
《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