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置
【作者】 杨文祖
【机构】 西宁市沈那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置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问题设置的精彩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也愿意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问题设置。本文主要分析了现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问题设置现状,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提高高中数学问题设置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置
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的意识,扩展其思维。就目前而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很差,未将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学生在学习时,很难产生兴趣,这样不但会对学生的成绩造成很大影响,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本文就如何有效设置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作阐述。
一、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置的现状
当前,很多学校在高中数学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很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设置的时候,思考的比较简单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针对知识点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不需要进行思考,便能够通过课本回答教师的问题,无法将学生的思维开发出来,还有一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学生过于笼统回答的时候也比较的困难。比如说,教师教到和数学归纳法有关的内容时,会直接问学生什么是数学归纳法,这个问题本身包含的信息量就特别的大,学生进行思考时针对性不强,往往只会想到其含义,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提问价值的。
(二)教师设置的问题内容都比较的机械
这种问题设置无法真正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往往选择一些课本上的问题,学生早就知道答案,不但不能开发学生思维,教学效果也很差,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松懈的感觉,不利于数学学习的进行。比如说,老师提问学生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例题进行提问,例题在课本中是有详细答案的,学生只需要看课本便知道答案,这种提问也是没有实际效果的。
(三)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不够注重
教师设置问题之后,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回答情况,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进行讲解,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灌输给学生,学生若是回答错误了,教师也不应该只是批评,而应该进一步的解释,给学生以鼓励。比如说,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学生若是回答错误便会对其进行批评,若是回答正确,老师便不会进行评价,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思路讲给学生,这样的老师严厉有余,慈爱不足,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进行课堂问题设置,提高其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设置
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来,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有趣味的东西或者问题往往兴趣会比较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课堂氛围自然也会更加的良好。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抛物线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篮球投篮加入进去,并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会兴趣盎然,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二)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其启发性,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便会有一定的疑惑,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为了一个问题进行争论,这样学生的交流也会增多,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得到开发,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会愿意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和探究性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设置一些灵活性比较强的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灵活,很容易学会一类题的解法。
(三)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度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数学科目的特点进行,保证课堂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度性。适度性指的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仔细的分析教材,这样设置出来的问题不但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和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还能够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度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太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其针对性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和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有关系,这样学生便能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好的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四)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评价比较积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很容易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待学生回答的答案,并进行合理的评价,绝对不能在学生回答完之后不进行任何评价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启发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的全面,若是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该马上批评,而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鼓励其学习和改正。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提高其问题的质量。保证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创造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孟庆香.高中数学有效课堂问题设置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2]张昌盛.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3)
[3]赵毅斌.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开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3)
[4]熊军燕,黄纪宏.关于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8)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置
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的意识,扩展其思维。就目前而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很差,未将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学生在学习时,很难产生兴趣,这样不但会对学生的成绩造成很大影响,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本文就如何有效设置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作阐述。
一、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置的现状
当前,很多学校在高中数学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很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设置的时候,思考的比较简单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针对知识点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不需要进行思考,便能够通过课本回答教师的问题,无法将学生的思维开发出来,还有一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学生过于笼统回答的时候也比较的困难。比如说,教师教到和数学归纳法有关的内容时,会直接问学生什么是数学归纳法,这个问题本身包含的信息量就特别的大,学生进行思考时针对性不强,往往只会想到其含义,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提问价值的。
(二)教师设置的问题内容都比较的机械
这种问题设置无法真正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往往选择一些课本上的问题,学生早就知道答案,不但不能开发学生思维,教学效果也很差,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松懈的感觉,不利于数学学习的进行。比如说,老师提问学生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例题进行提问,例题在课本中是有详细答案的,学生只需要看课本便知道答案,这种提问也是没有实际效果的。
(三)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不够注重
教师设置问题之后,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回答情况,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进行讲解,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灌输给学生,学生若是回答错误了,教师也不应该只是批评,而应该进一步的解释,给学生以鼓励。比如说,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学生若是回答错误便会对其进行批评,若是回答正确,老师便不会进行评价,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思路讲给学生,这样的老师严厉有余,慈爱不足,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进行课堂问题设置,提高其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设置
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来,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有趣味的东西或者问题往往兴趣会比较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课堂氛围自然也会更加的良好。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抛物线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篮球投篮加入进去,并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会兴趣盎然,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二)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其启发性,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便会有一定的疑惑,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为了一个问题进行争论,这样学生的交流也会增多,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得到开发,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会愿意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和探究性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设置一些灵活性比较强的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灵活,很容易学会一类题的解法。
(三)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度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数学科目的特点进行,保证课堂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度性。适度性指的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仔细的分析教材,这样设置出来的问题不但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和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还能够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度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太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其针对性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和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有关系,这样学生便能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好的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四)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评价比较积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很容易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待学生回答的答案,并进行合理的评价,绝对不能在学生回答完之后不进行任何评价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启发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的全面,若是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该马上批评,而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鼓励其学习和改正。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提高其问题的质量。保证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创造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孟庆香.高中数学有效课堂问题设置浅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2]张昌盛.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3)
[3]赵毅斌.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开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3)
[4]熊军燕,黄纪宏.关于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