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作者】 彭 湃
【机构】 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和新课改的要求,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和地区优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地渗透德育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 立德树人
2018年5月2日,习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和新课改的要求,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和地区优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地渗透德育进行立德树人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呢?
一、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重要。例如:《黄河颂》的教学环节中,处处都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教学中,老师首先激情导读,让学生跟着老师吟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然后,再让学生集体朗读;最后,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朗诵的乐音,展现黄河奔腾咆哮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观看和诵读中认识到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母亲,她哺育了中华的文明,黄河就是我们的祖国,她波涛汹涌,奔腾不已,黄河在今天,又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一带一路,让我们引领世界的潮流。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我们是生逢其时的幸运儿,我们是朝气蓬勃大步向前的尖兵,我们是见证飞船登月、蛟龙入海的天使,我们为伟大的民族而自豪,为强盛的祖国而歌唱。今天我们讴歌黄河,赞美黄河,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进,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早日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样的教学,激励了学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顺理成章,立德树人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二、弘扬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正如歌曲中唱到的一样: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家的稳定富强,哪来的家庭富足幸福?初中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材琳琅满目:《黄河颂》、《芦花蕩》、《过零丁洋》、《木兰诗》、《邓稼先》《最后一课》……这些文章中反映抵御外辱,不屈不挠,有的讴歌祖国河山壮美,有的赞美祖国物产丰富,有的反映祖国历史文化的久远,有的颂扬科学爱国奉献精神。这些课文,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查阅相关背景,读懂课文注释1的内容,助力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思考爱国主义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例如:《芦花蕩》中,老头子的精神面貌,老头子穿越封锁线的故事,老头子用巧计打鬼子的故事等等,都展现了他的革命豪情和斗争的智慧。同时,让学生思考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的关系,爱国主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如何在实践中践行爱国主义……结合国际风云变化,我国与他国在贸易摩擦时,我们该如何理智的爱国?能有过激行为吗?这样,课文故事与现实生活结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理性爱国的思想,充分发挥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培养了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让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探索挖掘红色资源,参与社会实践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路线得以落实。《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实际学情量身定制,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次次积极参与,展示自我的实践活动。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深入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去,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践行立德树人的现实智慧。南充是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文化,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能鼓舞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努力的拼搏。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主题为"我为红色旅游做贡献!"的讨论会。老师先设计一张南充市红色旅游调查问卷,让同学生课余利用周末节假日做好调查收集工作,然后,在适当时机,开展一场讨论会,让同学生各抒己见,谈谈有哪些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利用红色旅游开展搞好旅游发展?展望红色旅游的前景……对于如何开展关于旅游,同学们想表达愿望多多,山水,人物,地域风情,英雄故里,名人轶事等等大家都借此机会展现自我,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对旅游和经济的观点,看法。在一场精彩的讨论会之后,师生得出一致的愿景和期望:愿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带动南充经济的腾飞。希望同学生学会关心时事,关心政治,关心本地区的发展。为本地的红色旅游做出自己的贡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立德树人教育和审美陶冶中,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只有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良好的品格,让立德树人教育和知识能力的发展形成和谐的交响乐!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德育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人格,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
参考文献:
[1]许海梅.坚持立德树人,提升语文教学实效.[J].《语文天地》,2016年
[2]余艳芬.关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思考.[J].《教育(文摘版)》.2016年第12月02期
[3]王民英.浅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J].《现代农村科技》.2016年1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 立德树人
2018年5月2日,习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和新课改的要求,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和地区优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地渗透德育进行立德树人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呢?
一、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重要。例如:《黄河颂》的教学环节中,处处都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教学中,老师首先激情导读,让学生跟着老师吟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然后,再让学生集体朗读;最后,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朗诵的乐音,展现黄河奔腾咆哮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观看和诵读中认识到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母亲,她哺育了中华的文明,黄河就是我们的祖国,她波涛汹涌,奔腾不已,黄河在今天,又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一带一路,让我们引领世界的潮流。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我们是生逢其时的幸运儿,我们是朝气蓬勃大步向前的尖兵,我们是见证飞船登月、蛟龙入海的天使,我们为伟大的民族而自豪,为强盛的祖国而歌唱。今天我们讴歌黄河,赞美黄河,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进,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早日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样的教学,激励了学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顺理成章,立德树人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二、弘扬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正如歌曲中唱到的一样: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家的稳定富强,哪来的家庭富足幸福?初中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材琳琅满目:《黄河颂》、《芦花蕩》、《过零丁洋》、《木兰诗》、《邓稼先》《最后一课》……这些文章中反映抵御外辱,不屈不挠,有的讴歌祖国河山壮美,有的赞美祖国物产丰富,有的反映祖国历史文化的久远,有的颂扬科学爱国奉献精神。这些课文,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查阅相关背景,读懂课文注释1的内容,助力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思考爱国主义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例如:《芦花蕩》中,老头子的精神面貌,老头子穿越封锁线的故事,老头子用巧计打鬼子的故事等等,都展现了他的革命豪情和斗争的智慧。同时,让学生思考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的关系,爱国主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如何在实践中践行爱国主义……结合国际风云变化,我国与他国在贸易摩擦时,我们该如何理智的爱国?能有过激行为吗?这样,课文故事与现实生活结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理性爱国的思想,充分发挥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培养了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让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探索挖掘红色资源,参与社会实践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路线得以落实。《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实际学情量身定制,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次次积极参与,展示自我的实践活动。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深入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去,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践行立德树人的现实智慧。南充是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文化,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能鼓舞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努力的拼搏。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主题为"我为红色旅游做贡献!"的讨论会。老师先设计一张南充市红色旅游调查问卷,让同学生课余利用周末节假日做好调查收集工作,然后,在适当时机,开展一场讨论会,让同学生各抒己见,谈谈有哪些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利用红色旅游开展搞好旅游发展?展望红色旅游的前景……对于如何开展关于旅游,同学们想表达愿望多多,山水,人物,地域风情,英雄故里,名人轶事等等大家都借此机会展现自我,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对旅游和经济的观点,看法。在一场精彩的讨论会之后,师生得出一致的愿景和期望:愿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带动南充经济的腾飞。希望同学生学会关心时事,关心政治,关心本地区的发展。为本地的红色旅游做出自己的贡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立德树人教育和审美陶冶中,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只有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良好的品格,让立德树人教育和知识能力的发展形成和谐的交响乐!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德育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人格,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
参考文献:
[1]许海梅.坚持立德树人,提升语文教学实效.[J].《语文天地》,2016年
[2]余艳芬.关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思考.[J].《教育(文摘版)》.2016年第12月02期
[3]王民英.浅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J].《现代农村科技》.2016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