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名著阅读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 蔡喜清

【机构】 花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名著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和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应保证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注意指导方法,激发并巩固阅读名著的兴趣,真正让名著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指导  汇报交流  激发巩固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为孩子的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名著是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对话,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而名著也正是训练语感的最好的阅读材料。我认为:名著阅读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应该让名著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保证在不增加孩子压力的情况下,让他们愉快地进行名著之旅呢?
  一、保证名著阅读的时间。
  名著阅读要持之以恒,保证阅读的时间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区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实验为名著进入课堂在时间上提供了保证。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可以浓缩教材文章,按单元主题几个课时学完课文,或者用一篇带多篇的辐射方式,这样就能挤出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名著。阅读名著的时间主要在课余,但把一切任务都放到课外却不合适,可以本着“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的方法,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潜下心来走进名著,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种习惯延续到课外,能极大地带动孩子的课外阅读。另外,一定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基本不布置读书以外的家庭作业,以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
  二、多种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时,孩子一般喜欢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只是看热闹。其实阅读名著更重要的是品味人物特点、走进故事情节,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名著的表达方法。因此,要想方设法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一)上好阅读指导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工具书,学会做读书笔记或阅读卡片,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在旁边做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课上,可以指导孩子走近作者、了解作者;可以指导孩子阅读内容提要,了解主要内容;还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影响,了解名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告诉学生精彩的故事情节,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如一位教师在上《绿山墙的安妮》时这样激情导入:
  它,是一本引领着宋氏三姐妹成长的励志文学经典;
  它,是赋予了青年时代的希拉里克林顿勇气的故事;
  它,是一部特别适合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子阅读的文学经典。
  它,它就是今天老师隆重向你推荐的阅读书目——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如今,这本书仍以多种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绿山墙的安妮》。
  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此外留白效果也不错,教师在上课时没必要把所有内容讲白、讲透,尤其讲到了精彩之处,要吊一吊学生的胃口,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自己解决。如在《青铜葵花》的阅读指导课上,我这样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悬念:?葵花走进了青铜的家庭,从此,青铜的孤独世界发生了变化,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葵花有青铜这样的哥哥很幸福,可是有一天葵花却留下了一张字条去江南了。她为什么要去江南呢……在青铜久久的期盼中,执着的等待中葵花终于回来了,可是不久,一只白轮船把葵花接走了,葵花到哪里去了呢?接下来,他们的命运会怎么样呢……于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地走入文本,兴趣十足地把原著读完。
  (二)利用电视引导
  现在,电视台经常播放一些根据名著制作的电视剧。于是,我让学生理直气壮地坐在电视前。当然,看电视并不等于看名著,看电视只能把名著丰富的内涵表现出其中的一部分,而名著的精华只能在品读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所以看完电视后,再试着去读名著,有些看似可有可无的情节,有些看不透的镜头,孩子可以从书中找到最好的诠释,犹如再次和朋友交谈,一定感到很惬意,很轻松。记得在学习《草船借箭》后,我向学生推荐了《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人物众多,情节曲折,于是在语文课上,我选择《火烧赤壁》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学生对三国兴趣大增,立时掀起了读《三国演义》的热潮,一时间,全班同学,只要谈起《三国演义》,都眉飞色舞。
  (三)上好汇报交流课
  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会产生很多种想法。汇报交流课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的感受与收获,这也是督促学生深入阅读的一种课型。在汇报交流课上,可以对书中的观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可以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可以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课本剧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还可以指导学生了解作品的真谛……比如一位教师在《时代广场的蟋蟀》交流课上,让学生交流“你对柴斯特的离开持什么态度”,大部分孩子支持:柴斯特在家乡时的歌唱是自由自在的,是娱乐、是幸福的,他的歌声还能阻止狐狸追逐兔子的脚步;而在纽约,他虽然出名了,但要每天定时演奏,这让他觉得很累,一点儿也不快乐,柴斯特选择回到故乡,他只是忠实于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是他心灵的选择。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除非你感到幸福,否则你的付出就不是奉献,而是伤害——伤害自己。除非你感到快乐,否则你的歌声也有毒!又如在一节《三国演义》汇报交流课上,学生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让人大开眼界,孩子们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开展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有利于巩固学生阅读的兴趣。 因此在读完一本名著后,我们可以开展竞赛活动,如定期举行“故事会”:学生准备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美文欣赏:名著中有很多优美段落,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便在班上举行了“三国知识知多少”的抢答赛;还有《文苑采撷》展评……由于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为了夺得冠军,孩子们必然要走进细读潜心细读,而良好的成绩也巩固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黄山谷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大量阅读名著,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把阅读名著作为孩子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让名著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名著阅读成为孩子腾飞的翅膀,让他们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