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

【作者】 张林森

【机构】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国际金融教研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者根据多年双语教学经验,指出双语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理解误区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作者认为;双语专业课的教学重点是专业,不是语言;双语专业课应该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双语专业课的练习应该突出自创性……
        关键词:双语专业课   逻辑思维   双语教学模式
  本人从事双语教学20多年,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还不成熟,但本人愿意将自己的一些感想拿出来,与学者们进行交流,以便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自己的双语教学方法历经了几个阶段的变化;从最初的朗读英文教材,到指导学生英语阅读(掌握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再到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每句话背后的专业含义(英文教材,中文解释或中英文混合解释)………,逐渐加深了对双语教学的理解。下面介绍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请读者多加指教。
        一、 双语言教学理解误区
  通过与其他双语教师交流,本人发现人们对双语教学存在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很有可能误导学生,造成学生们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下面介绍几种误解。
        (一) 英文教材和英文解释
        有人认为;双语教学必须使用纯英文教材,而且必须是最新版的外国教材,以便跟上时代。教学时必须用英文解释,不允许有任何中文,即英文教材+英文解释 = 双语教学。但是,无论从字表面还是字后面的含义看,这都是“单语”教学,如何称之为双语教学?许多双语教学实际上是朗读英文教材略加一些解释,对于专业的理解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含意上,连“单语”(纯英文)教学的目的都达不到,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语言背后的专业内容。这种教学充其量也就是“英语阅读课”,根本谈不上双语专业课。
        (二)只允许看英文,不允许看中文
        一些人认为;为了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必须只看英文,不得看中文。这种强迫式做法违反了科学规律。学习过逻辑学的人知道;逻辑思维是用语言进行的,形象思维在做结论时也要使用语言。初学双语专业课的学生缺少英文专业术语积累和专业逻辑思维训练,例如缺乏专业定理的正确理解和解释,刚开始学习双语专业课时,不可能用英文进行思考。强迫初学者看纯英文专业教材只能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为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强,不愿意学习“婴语”(婴儿初学时期的模仿),更愿意在逻辑思维指导下快速吸收新知识,同时熟悉相关语言的使用(语言是工具,熟能生巧)。
        (三)双语教学就是模仿外国教学环境
        一些人认为,双语教学是教材和教学方法外国化,教师解释和课堂指导外国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模仿”外国人,以便尽快实现“中国人的外国化”。殊不知外国老师也要因人施教,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专业。纯模仿只能发生在演艺界,不可能发生在学术研究氛围的大学校园,否则大学就不能成为“创新”基地。外国作者编写的经济类教材取材于外国环境,与中国环境存在差异,需要中国老师结合中国情况进行再创造,否则学生很难理解。请注意,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试问,哪位教双语专业课的老师在备课时没有用中文思考(翻译)过呢?语言教学也需要创新,因为语言也在不断演绎进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言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演变。
        (四)英文阅读课与双语专业课
        初次接触纯英文教材的学生通常感到教材内容难以理解,经常遇到大量生词;查阅生词占用了学生们的大量精力,使学生们感到筋疲力尽,根本拿不出精力理解课文内容。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我们采用了中学写作课介绍的方法,例如每一章有一个主体节;每一节有一个主题段落;每个自然段有一个主题句,自然段落中其它内容是为了进一步解释主题句的;只要理解段落主题句的内容,即可掌握整个自然段的含义。我们将这一方法用于英文教材的理解,并告诉学生不用查阅每个生词,只要理解段落主题句的含义,即可掌握整个自然段的含义。查阅生词是为了理解段落主题句。这种方法似乎提高了阅读速度,但也使学生忽略了文字后面的专业内容。
        二、 对双语专业课教学误区的纠正
        (一) 双语教学专业目的优先
        双语教学目标不应该只停留在字面含义的解释,而应深入了解文字背后的专业含义。只有理解文字背后的专业内容,才能掌握专业英语的文字表达方法,因为表达者知道,文字只是用来表达专业的手段,只有把握好更深层次的目标,才能做到文字表达流畅和自如,否则只能是鹦鹉学舌。双语教学应该以专业为中心,辅之以语言。为达此目的,学生在开设双语课之前应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便做好语言准备。初学双语课时,只要学生能够表达出专业主题思想,允许学生出现一些语言表达错误(不扣分),目的是让学生放开思想,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的矫正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对专业内容理解正确时,其表达内容就变得更加丰富。因为,当学生在专业方面有了自信心时,其语言表达就变得更加灵活。
        (二)双语专业课的过渡阶段
        双语专业课应该分两个阶段进行;双语专业课的初级阶段和双语专业课的高级阶段。初次接触双语专业课的学生应该在中文逻辑思维的指导下尽可能多地接触英文专业术语和英文表达的各种专业定理。简言之,初学双语课的学生最好使用中英对照教材。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专业内容,教师解释应该以中文为主。这才是真正的bilingual。当然,这只是过渡时期的学习方法。此过渡期应该为一个学期。为了尽快让学生从中文思考过渡到英文思考,过渡期间的考试应该是全英文,并提前将考试安排告诉学生,迫使学生尽快实现这一转变(从中文思考到英文思考的转变)。上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英文论述相关专业定理,锻炼学生英文思考能力,因为专业定理与逻辑思维相关。能用英文进行逻辑思维的人其英文表达能力就很强。
        在双语专业课的高级阶段,学生应该使用纯英文教材,教师讲解应该是英汉混合或纯英文解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上,并要聘请外国教师做有关专业的英文讲座,由于已经积累了相关专业的英语词汇,并做过一些专业定理的英文训练,学生们应该听得懂这类英文讲座,同时鼓励学生向外籍教师多提专业方面的问题。提问时不要怕犯语言方面的错误,因为外教矫正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三)专业理解与阅读速度
  英文教材的阅读速度与专业理解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当学生理解了专业核心内容时,其阅读速度自然加快,因为此时的注意力放在了专业内容上,而非文字表面含义(语言上)。语言是工具而非科学。在双语专业课上,学生若将精力放在语言上,其思考必然肤浅。若要学生将精力放在专业上,需要老师在专业上予以指导。老师的教学重点一开始就应该放在专业解释上,而非语言解释上。双语专业课通常在大学三或四年级开设。此时的学生大多数已经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其基础英语足以应对双语专业课涉及的非专业英语。所以,双语专业课的老师应该将精力放在专业和专业术语上,而非逐句解释文字。
  三、关于双语课的练习
  使用纯外文教材时,让教师最头疼的是如何使用教材中的外文练习,因为大多数练习没有参考答案,教材中也找不到相关答案的直接内容。编写教材的人似乎想让教师自由发挥,而这正是中国教师欠缺的。
  (一)以练代读
  学生在阅读英文专业教材时可能出现理解障碍,例如无法把握课文的核心含义、不知道定理或定义与现实的联系、只知道文字表面意思,不理解文字背面的专业含义等。采用专业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专业理解障碍。练习内容应该与教材内容有直接联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专业内容。为达此目的,教师应该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专业内容,将理解难点编成练习。编写练习时应掌握“深入浅出”这一基本原则,让学生通过练习逐步理解专业难点。
  (二) 自创练习
  双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对相关专业的理解和结合专业教学目的,编写适合学生的专业练习内容。教师对专业内容的理解深度直接影响所编练习的档次。练习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例如绘制流程图或与课文相关的曲线图、坐标图、表格等;撰写课文中提到的相关报告和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撰写课文中的说明、解释等;将课文中讲述的方法进行模拟应用,例如产品定价、产品创新等。做模拟练习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理解能力进行一定程度自由发挥。为了指导学生正确做练习,老师可向学生提供一些复杂练习示范或样本,供学生参考。鉴于练习是围绕专业内容编写(非语言练习),处于双语专业课学习初级阶段的学生可以用中文或中英混合方式完成练习(高级阶段则需要全英文),因为此阶段的学习重点放在专业上,只有专业理解正确,语言表达才能准确,否则只能是照抄英文教材,是否理解就很难说了。
  (三) 笔头练习与口头练习
  双语专业课的笔头练习重点不应放在语言上,而应放在专业上。鉴于教材中各章节内容存在逻辑联系,各章节练习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前一章的笔头练习可以做为后一章书面练习的基础 - 将后一章书面练习做在前一章书面练习上,让学生们感到其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的专业和语言方面的逻辑思维更加完整。在口头练习方面,处于双语专业课学习初级阶段的学生可在课堂上用英文重复一些定理、定义,并伴随一些英文解释,以此锻炼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因为人们口头讲的就是其心中想的。虽然口头练习中模仿(书中讲的)成分占比较大,但这是初学者必须经历的阶段。中文理论课的练习也是以模仿教材为主,因为学生还不具备“创新”能力。注意,理论练习中的模仿指理论的灵活应用,与前面提到的模仿教学方法不同。
  四、关于双语专业课的师资
  我国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单科型的。对双语教学而言, 双语教师至少要有外语和学科两门专业知识,但实际情况却是, 要么教师懂外语而无法胜任学科,要么教师懂学科而外语水平又欠佳,其结果是;要么将双语专业课上成外语课辅修课,影响学生对专业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么因教师外语基本功不到位,使学生曲解课文内容,大大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何从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培训,是当务之急。第一,高等学校培养。开设培养双语师资的专业,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转教双语专业课时,应补习相关专业知识;从事专业课教学的人转教双语专业课时应该补习外语知识。第二,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双语教师。过去,我国主要聘请外语教学的外籍教师。现在,我们应该有计划地聘请从事专业教学的外籍教师。当然,在聘请外籍教师时,必须依据学校的实际需要,认真审查外籍教师的教学资格,防止滥竽充数。总之,师资水平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 
  五、结束语
  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模式分为“沉浸式”( 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保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和“转变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三种类型。“沉浸式”强调完全使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与生活相关的基础英语教学,此阶段以模仿为主,不需要太多的逻辑思维。“保持式”则指初期完全使用母语教学,继而逐渐转移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这一方法比较适合初级双语专业课教学,因为学生们不可能一开始就能从中文思维转变为英文思维,需要一段过渡期,以便积累英文专业术语和英文逻辑思维经验。“转变式”突出英文思考和英文表述,它比较适合高级双语教学,即外文教材+外籍教师=转变式教学。
  许多学者认为“保持式”更为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理由是中国不存在“沉浸式”社会语言环境。采用“沉浸式”获得巨大成功的典范是加拿大,这是因为其本身具备双语应用环境。在这个国家中,法语和英语均为官方语言。而我国自秦朝始,通用的是单一的汉语。如果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全英文教授专业课,学生无法直接从中文思维直接转变为英文思维,因此很难理解教学内容。直接切入非母语讲授各门类学科的“沉浸式”模式显然难以实施。从历史上看,中国经济封闭发展居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语言将会汇入世界语言进化潮流之中。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必须尊重现实。
  参考文献:
  [1]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10).
  [2]陈肖慧,沈峰满,张丽,等.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看双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0-71.
  [3]申沛,冯永平.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2):24-31.
  [4]Jack C. Richards.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陈君,周波.我国“双语教育”的前景、展望[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6).
  [6]裴敏欣.“软实力”也是强国之本[N].环球时报, 2004-04-16.
  [7]柯森.双语教育的概念界定、实施模式和分析框架[J].现代教育论丛,2003(4).
  [8] 张同乐,程鹂《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安徽大学学报,2006-1,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