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农村学困生教学

【作者】 向荣明

【机构】 应台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如何让农村学困生爱学好学?要改变转化农村学困生,教师必须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农村学困生,教师要克服偏见,胸有学困生,偏爱学困生,热爱学困生,才能改变农村学困生厌学的现象,激励他们进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农村  学困生  教学
  在人们的印象中常常存在这么一个观念,农村的孩子没有城市的孩子聪明、好学,有些教师也往往持有一种偏见,认为农村学困生不是“蠢”就是“笨”,而且普遍厌学。要提高农村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难上加难的事。另外,一些教师对学困生教学信心不足,再加上采用的是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越学越厌学.针对农村学困生厌学的现象,我把“如何让农村学困生爱学好学”作为一个课题进行实践研究,期间取得这样几点体会,实用起来效果较好。
  一、克服偏见,偏爱学困生
  1、克服偏见
  由厌学怕学到学困生,一些教师认为要改变他们的“蠢”“笨”是难上加难的事。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遇难就怨,怨他们朽木不可雕也,怨以往教师没有教好,怨学困生不爱学习,故而放任自流;另一种是采取对学困生施压的方法,这样做,怎么能激发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优生有缺点,学困生也有优点,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起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尊重学困生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讲学困生的自尊心还要强些,因为他们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以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他们。而有的老师往往过多注意到他们的缺点短处,而不注意肯定其长处和优点,因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常受到批评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憎恶等逆反情绪,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教育工作者对学困生不良行为的矫治,重要的是改变教育方式,要换个爱护尊重的态度对待学困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爱护、转变学困生
  我的班上有个留守学困生叫丁某某,他家中只有爷爷奶奶在家,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平时少人管束,学习散漫,各科成绩都差,为了不让他掉队,我作了仔细调查,发现他身上虽说有很多毛病,但也有一些优点和特长没有发现并肯定。如他怕写作文,但他爱讲故事……他也有过想学好的志愿,但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经过仔细调查分析,我满怀信心,家访时给他送学习用品,并向他的爷爷奶奶介绍他的优点和长处,并要求他爷爷奶奶督促他学习,我对他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使他解除了心理上的负担,感到温暖。我知道他怕写作文,想写,又苦于无语可写,有了话也写不出来。开始,我不急于求成地要求他写作文,而是引导他做好事,学写日记,提高他的认知能力,当发现他在日记中写出“昨天下午,我和班长帮助孤寡老人端水做好事”这句话时,我及时把他登在班上的“好事栏”中,并及时和他爷爷奶奶沟通,激励他进步,增强他学习的信心,我还抓住他会讲故事的特点,提出若干问题,让他思考,把帮助孤寡老人端水做好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实地讲出来,有准备地让他在班上口头作文,他的这次口头作文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我进一步要求他把讲的话记下来,经过一番帮助,他理顺这几句话,加上我及时的评价,他很受鼓舞,当他再看到学习园地另一位同学写的较好的文章时,觉得这比不上人家,表示要努力跟上。从此,我引导他多观察、多仿写、从写一物、一景、一事、一人到独立写、多读多写多修改,逐渐养成想写爱写的好习惯,因而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他也信心倍增。
  这个实例说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他们的高度热爱和耐心,要掀起学困生的好学激情是无从谈起的。
  二、改革教学、胸有学困生
  1、搞好开端、鼓舞信心
  新学期开始,学困生自卑感和自信心同时存在,即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也有好学向上的愿望,这是转化他们的机遇所在,这时我们教师应注意挖掘学困生的积极因素。教师开学时应“废除”那种书面质量检查给学困生当头一棒的惯例,而应采用正面引导的方法,我在上四年级《爬山虎的脚》为题的导言课时,课前展示上届学生的作业本及笔记本等,课堂上我介绍了他们有代表性的习作和他(她)们的奋发向上的事例,激发他(她)们也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信心,让他们学有榜样。
  接着,我掌握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和不同学困生的喜好,结合班、队展开各项活动,如故事会、辩论会等,让他们各显才能。胡某某喜欢歌舞,让她带队排演“国庆节”舞蹈……,由于他(她)们的喜好得到充分的发挥,做事时各发挥才智,干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和掌声,对他们的成绩和点滴进步,我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我让学困生参与班级管理,发挥他们的特长。这样开学不久,大部分学困生由于得到信任,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对老师也觉得和蔼。对同学觉得可爱,对学习也跃跃欲试了。
  2、立足课堂、因势利导
  在跟学困生曾某某谈心时,他激动地说:“过去老师和家长都说笨,我不承认自己笨,过去老师讲课,一讲就讲了全堂课,我有不懂的问题也没时间提问,平时老师提问,总是那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回答。放学了,老师留我补课。回到家里,爸爸骂我表现不好被留堂。夜里想学习,又太累”他这些话道出了农村学困生的心声和差的原因。
  的确,要立足课堂,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可不是容易的事,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要有恒心和耐心,还要掌握不同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及其瞬息间的情绪变化,创造良机,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程某某,开始他在课堂上学习漫不经心。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发现他很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我事先了解他非常熟悉叶圣陶的其他童话故事,趁此良机,我在课堂上鼓励他讲一讲《稻草人》中的故事,他讲的有声有色,声情并茂,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优等生的帮助下,他写了篇优秀的作文《我读爬山虎的脚》。该习作又被同学推荐到校展示牌。从此,同学们对他另眼相看,他得到鼓励,上课自觉地集中精力了,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课堂上,肯定一个学困生的点滴优点和进步,顺势加以诱导,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全体学生也是一次触动。
  3、务实求活、培养能力
  面对学困生,我废除那种多而杂,“灌输”的教学法,坚持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教给方法。例如在给学困生打基础时,我既不主张从篇入手,面面俱到,又不主张脱离课文孤立的从字、词、句补课。而是从篇着眼,从句入手,句中学习,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突出重点、化整为零、从零着眼,针对教学中重优轻差这一弊病,我采用三别(教例、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有别)和三多(多引导、多表扬、多鼓励)的办法,关心学困生,让他们也爱学好学。
  4、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困生心情愉快,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在无拘无束中进行交流学习。许多学困生上课不敢说,特别是农村的学困生上课不发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被老师指责批评。因此,要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困生在课堂上敢说、肯说,消除学困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同时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困生,并且真诚地赞扬学困生,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动力。在课堂上对于学困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几年的探索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改变农村学困生,必须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偏爱学困生这几点,只有持之以恒,才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金花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林文正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