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美术教师常用语反思

【作者】 颜铭芳

【机构】 江苏丹阳市正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美术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多元思考、自由表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方式来参与课堂教学,由此产生了不少常用教学用语,这些教学用语的使用拓宽了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对学生个性的一种尊重,但是细细品位其中的一些做法,有些地方值得反思。
        一.片段与反思
  [例一]:“欣赏了这幅作品你想到什么了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学生四人小组或两人小组,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场面极为热闹,小组汇报说的头头是道,听课者也觉得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样的合作交流真的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体现了合作的理念了吗?合作交流在这里体现了多大的价值呢?事实上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偏失和误区:
  反思一:美术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独立与倡导合作的关系?独立精神与合作精神都是良好的人际品质,独立思考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途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内容都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既有“独立”又有“合作”,“独立”中有“合作”,“合作”中体现“独立”,在时间和空间的分配上做出正确的分配,一个对学生没有什么挑战性可言的教学目标,能独立完成达成目标的还有“合作交流”的必要吗?
  反思二:教学中教师怎样把握关注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机会,同时激发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但小学生由于受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合作交流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合作,学困生大多成为听众,参与美术活动机会少,长此以往更令部分学困生失去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而教师在评价时也更注重对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容易忽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那么,这种流于形式又忽视个体关注的合作学习的价值又何在呢?
  启示: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时,既要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更要加强合作技能技巧指导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对学生实行异质分组,并确定有价值的合作内容,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在具体实施时更要加强监督引导,建立良好的教学反馈机制,这样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会有较积极的反映,合作学习才能显示出对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
  [例二]:“欣赏完这幅作品,你还能有更奇妙的想法吗?”教师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各种奇思妙想如泉而涌,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点头致意,或连声夸奖,对学生的种种设想不深究、听之任之。
  反思一:学生的回答精彩而丰富,教师能不能多一些点睛之笔呢?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问题的提出,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回答呈现了不同层次、角度的思维层次,为美术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起了推动的作用,但是教师往往缺乏有针对性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给人的感觉如蜻蜓点水,抓不住挖掘和进一步引导的切入点。
  反思二:学生想象力稍加激发,美术表现活动立即开展合适吗?这种提问虽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成为深入挖掘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并没有紧跟而上,往往思维引导至此嘎然而止,教师急切地让学生进行美术表现活动,完成学生从语言到美术作品的转化,教学环节之间缺乏自然和合理的衔接过渡。
  启示:教师应当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并抓住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深入激发,使学生的形象能力既具有发散性又能体现出完整性和集中性,从而形成更为鲜明的思维图象,促进学生的美术表现欲望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有机的结合,节奏有快有慢、有收有放,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在美术活动中释放自己的情感,避免不必要的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分析存在的问题
  (1)盲目创新,贪多求全。现在许多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较多地使用了这些用语,特别是在各种形式的观摩课、展示课、研讨课中,这样的“流行用语”更被广泛使用。小学美术教学提倡创新,但创新必须立足于美术学科的“本”之上,盲目创新,动不动就是“小组活动”、“合作交流”、“发散思维”,教学目标繁杂,任务不伦不类,必然使课堂流于一种“大杂烩”式的教学。
  (2)学生过于关注自我,忽视欣赏、关心他人。在教师的表扬和激励下,学生急于表现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一味地想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小学美术教学虽具有很强的个性,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综合性,不仅要倡导合作化的活动、评价,更要求学生学会聆听,虚心接纳正确评价他人的意见,如何在培养学生主体性、张扬个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关心他人,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必将对营造学生的完美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3)主次混淆,迷失个性。有些教师一味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漫无目的的“分组讨论”、“合作表现”等,根本没有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把课上成一种“表演课”的形式,是形式的新颖。小学美术教学具有极强的个性,但个性的表现必须依附于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必须把转变教学方式和教材的内涵紧密融合,形成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