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浅析
【作者】 雍 慧
【机构】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高中政治教育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德育渗透,这种现象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不符合,而且对学生的发展和需求有一定差距,所以高中政治教学应注重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资源,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政治;立德树人
高中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守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律,立足教学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在高中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德育渗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高中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1.1认知方面
高中生普遍责任意识差,责任是对尊重的延伸,也是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为人们的成长提供了各种机会,所以我们必须对社会有所回报,积极参与并促成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感,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但是这仍与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有所差距,具体表现一是自我责任缺失,生理上不重视自己的身体甚至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心理上对待学习的态度消极,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控能力;二是家庭责任意识淡薄,极少的学生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几乎遗忘了自己的家庭责任,对家庭尽责是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三是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经常有学生破坏公共财物、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其余学生也不进行阻止,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重,缺乏奉献与合作意识。
1.2情感方面
道德情感方面,部分高中生的感恩意识差,知恩图报是人之常情,但对于现在的高中生却是一件奢侈的事,不懂父母、教师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付出,缺乏应有的感激意识和表达感激的能力。在学校里,部分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把一切都认为理所当然,甚至有部分学生对老师产生敌对心理和对抗情绪,无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面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给予的帮助也毫无谢意。古人有云"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高中生更应学会感恩,学会报答,这是做人很重要的一个品质。
1.3意志方面
随着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社会物质文明得到极大进步,优越的生活条件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种种便利,同时也导致许多高中生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具体表现为自控能力差,求知意识不高、自制力不强等。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做事容易冲动,与别人发生矛盾往往会意气用事,失去理智,不顾后果的做出伤害他人的不道德行为。只因一时冲动,丧失了正确的道德选择能力。
1.4行为方面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部分高中生的诚信却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加强高中生诚信教育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诚实的,但难免有些学生会因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误入歧途。高中生不仅应在学业上表现出应有的诚信,日常生活更应具有诚信水平,这也是学校教育期望达到的目标,学业固然重要,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更不容忽视,因为教育不仅仅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而且要使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高中生在道德认知上与社会要求的基本一致,普遍表现较好,对基本道德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具体行为表现不容乐观,部分高中生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反差较大的现象,不公正的舆论和被人误解的情况常使高中生不敢去行德,使其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既要重言论,也要重行为,必须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2 高中政治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策略
2.1教师方面
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既要是知识渊博的智者,同时也是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教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首先需要考虑自身人格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把这作为教育、熏陶学生品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点,传统的政治课程存在内容偏多、偏深、偏难的问题,课程改革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进行有机渗透,做到容量适当、难度适当,提炼和精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必备知识和基本内容。高中政治不仅起着传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作用,最关键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熏陶。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实现德育目标,比如情境教学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善于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善于利用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辅助技术进行德育教育。
2.2学校方面
注重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尽量聘用专业出身的老师作为政治老师,高中政治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更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给予支持,学校应当积极支持以德育教育为目的教师工作和学生活动。
2.3教育部门方面
当前高中对各门学科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形式,以考试形式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思想政治学科也不例外,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作为政治考试的内容可以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觉悟,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经验以及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促进自身良好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素养的提高,教学过程发掘教材内容,利用多样化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肖献熙.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下旬,2017,(7):132.
[2]呼燕妮.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4):222.
[3]朱瑞芳.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法制教育实践[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8):33.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政治;立德树人
高中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守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律,立足教学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在高中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德育渗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高中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1.1认知方面
高中生普遍责任意识差,责任是对尊重的延伸,也是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为人们的成长提供了各种机会,所以我们必须对社会有所回报,积极参与并促成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感,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但是这仍与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有所差距,具体表现一是自我责任缺失,生理上不重视自己的身体甚至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心理上对待学习的态度消极,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控能力;二是家庭责任意识淡薄,极少的学生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几乎遗忘了自己的家庭责任,对家庭尽责是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三是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经常有学生破坏公共财物、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其余学生也不进行阻止,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重,缺乏奉献与合作意识。
1.2情感方面
道德情感方面,部分高中生的感恩意识差,知恩图报是人之常情,但对于现在的高中生却是一件奢侈的事,不懂父母、教师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付出,缺乏应有的感激意识和表达感激的能力。在学校里,部分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把一切都认为理所当然,甚至有部分学生对老师产生敌对心理和对抗情绪,无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面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给予的帮助也毫无谢意。古人有云"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高中生更应学会感恩,学会报答,这是做人很重要的一个品质。
1.3意志方面
随着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社会物质文明得到极大进步,优越的生活条件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种种便利,同时也导致许多高中生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具体表现为自控能力差,求知意识不高、自制力不强等。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做事容易冲动,与别人发生矛盾往往会意气用事,失去理智,不顾后果的做出伤害他人的不道德行为。只因一时冲动,丧失了正确的道德选择能力。
1.4行为方面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部分高中生的诚信却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加强高中生诚信教育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诚实的,但难免有些学生会因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误入歧途。高中生不仅应在学业上表现出应有的诚信,日常生活更应具有诚信水平,这也是学校教育期望达到的目标,学业固然重要,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更不容忽视,因为教育不仅仅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而且要使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高中生在道德认知上与社会要求的基本一致,普遍表现较好,对基本道德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具体行为表现不容乐观,部分高中生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反差较大的现象,不公正的舆论和被人误解的情况常使高中生不敢去行德,使其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既要重言论,也要重行为,必须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2 高中政治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策略
2.1教师方面
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既要是知识渊博的智者,同时也是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教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首先需要考虑自身人格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把这作为教育、熏陶学生品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点,传统的政治课程存在内容偏多、偏深、偏难的问题,课程改革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进行有机渗透,做到容量适当、难度适当,提炼和精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必备知识和基本内容。高中政治不仅起着传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作用,最关键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熏陶。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实现德育目标,比如情境教学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善于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善于利用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辅助技术进行德育教育。
2.2学校方面
注重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尽量聘用专业出身的老师作为政治老师,高中政治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更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给予支持,学校应当积极支持以德育教育为目的教师工作和学生活动。
2.3教育部门方面
当前高中对各门学科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形式,以考试形式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思想政治学科也不例外,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作为政治考试的内容可以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觉悟,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经验以及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促进自身良好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素养的提高,教学过程发掘教材内容,利用多样化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肖献熙.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下旬,2017,(7):132.
[2]呼燕妮.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4):222.
[3]朱瑞芳.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法制教育实践[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