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怎样激发小学生读英语的兴趣
【作者】 陈海艳
【机构】 安乐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习英语开口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有的学生敢于集体读英语,却不敢单独开口说英语,读英语。朗读是语言技能中的一项,是学习语言知识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
关键词:语境 兴趣 交际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英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然而,在小学英语朗读的过程中,却有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读英语时,毫无感情,有拖音现象;有的不敢读,声音很轻;有的只是做做样子,动动嘴唇,根本没有读出声音。更有些学生怕学、怕说英语,甚至讨厌英语。有的学生一起说的时候特别起劲,让他自己说就满脸通红支支吾吾。然而,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通过说来表情达意,从而达到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交际。可目前在教学中学生却产生了英语“说”的最终目标和现实学习中学生不敢说、不愿读的矛盾。
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
1.确定明确的朗读时间
(1)抓好英语早读。早读是朗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早读课,可以有助学生的记忆,能很快地体现学习成效。我在教授的两个班里做了个实验,一个班狠抓早读的质量,另一个班主要抓学生的语法和笔头练习。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在单元检测试中,我发现早读质量高的班,在听力部分和写单词方面都比另一个班强。总的方面,坚持早读的班级基本功比较扎实,而且更容易开展课外知识。因此,早读在小学英语中是非常必要的。在早读时要注意边理解,边记忆,大声地朗读,教师还要施加适当的压力,要求学生背诵四会句子,用任务来强化学生的记忆,打下扎实基础。当然背诵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从老师或录音带上学到正确的发音,反复多读直至背会。
(2)抓好课堂教学的朗读训练。平时的课堂教学是开展朗读训练最直接、最有效,更是最佳的时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把精力和时间放在语法上,而忽略了堂上的朗读教学。实际上,朗读和学习效果是相辅相成的。只要课堂上让学生把英语读得朗朗上口,那么他们对英语学习才会有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学习效果就自然事半功倍。
(3) 抓好课外英语朗读活动。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是有限的,远远达不到要求,必须把朗读训练延续到课外,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他们有更足够的时间接触英语,受到英语环境的熏陶。小学生对贴近生活、有趣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因此,我在班里的图书角放了一些不同水平的朗读材料,供课外学生们阅读。《小学生英语》、《剑桥英语》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挑选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在一周的时间里,我会利用一节活动课开展朗读比赛,交流朗读心得。比赛的形式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可以是背诵、歌谣、故事、对话等形式。从而使朗读训练延伸到课外,甚至蔓延到整个校园。
2.确定明确的朗读目标和任务
朗读训练开始前,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布置朗读任务,使学生在朗读时有的放矢,如识记单词、朗读、背诵重要的句子、短文,理解句意,复习检查。在我所教班级里,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朗读任务。如,对后进生我要求他们主要朗读单词;中层生要求他们在识记单词的基础上,背诵重要的句子;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识记书本的单词、句子和短文外,还鼓励他们多朗读课外材料,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3. 发挥领读的作用
(1)教师的领读。教师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他们会不经意地模仿教师的语言和发音。可以说,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性认识大部分来自于教师的模仿。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教师示范时要注意让学生静听并观察老师的口型。因此,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先听课文录音,并模仿语音语调,熟读课文,以最佳的状态展示在学生的眼前。
(2)教材录音带和VCD的领读。教材提供的录音带和VCD是很好的领读者。它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领读,让学生更有兴趣跟着读、跟着学,而且小孩子都喜欢动画人物,更喜欢模仿他们的语音和语调。这样,他们就可以在玩中学到自己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4. 训练形式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小学生好动善变的特点,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爱好,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个人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等形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起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朗读的内容除了对话外,还可以是单词、歌谣,甚至是英语歌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培养语感,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小组读。为了纠正后进生的错误发音,我采用“一帮一”的方式来进行小组比赛。这种方式的朗读比赛,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又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要及时,应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但又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注意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和任务,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同。如,我在每节英语课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朗读课文、表演对话等,评出当天的“英语朗读之星”。这位同学将有机会在下节英语课前,有五分钟的自我展示机会,把自己喜欢的英语短文或歌谣与其他同学分享。对这些优秀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又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既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又给其他同学一个榜样作用,激励他们争当下一个“英语朗读之星”,引导他们向表现好的同学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同时,每个月我都评选出一批“英语朗读进步星”,这项奖项主要针对那些基础比较薄弱、不敢开口说英语、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而设立。通过这些评比,班里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很好,更大大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语境 兴趣 交际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英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然而,在小学英语朗读的过程中,却有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读英语时,毫无感情,有拖音现象;有的不敢读,声音很轻;有的只是做做样子,动动嘴唇,根本没有读出声音。更有些学生怕学、怕说英语,甚至讨厌英语。有的学生一起说的时候特别起劲,让他自己说就满脸通红支支吾吾。然而,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要通过说来表情达意,从而达到学习本学科的目的——交际。可目前在教学中学生却产生了英语“说”的最终目标和现实学习中学生不敢说、不愿读的矛盾。
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
1.确定明确的朗读时间
(1)抓好英语早读。早读是朗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早读课,可以有助学生的记忆,能很快地体现学习成效。我在教授的两个班里做了个实验,一个班狠抓早读的质量,另一个班主要抓学生的语法和笔头练习。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在单元检测试中,我发现早读质量高的班,在听力部分和写单词方面都比另一个班强。总的方面,坚持早读的班级基本功比较扎实,而且更容易开展课外知识。因此,早读在小学英语中是非常必要的。在早读时要注意边理解,边记忆,大声地朗读,教师还要施加适当的压力,要求学生背诵四会句子,用任务来强化学生的记忆,打下扎实基础。当然背诵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从老师或录音带上学到正确的发音,反复多读直至背会。
(2)抓好课堂教学的朗读训练。平时的课堂教学是开展朗读训练最直接、最有效,更是最佳的时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把精力和时间放在语法上,而忽略了堂上的朗读教学。实际上,朗读和学习效果是相辅相成的。只要课堂上让学生把英语读得朗朗上口,那么他们对英语学习才会有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学习效果就自然事半功倍。
(3) 抓好课外英语朗读活动。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是有限的,远远达不到要求,必须把朗读训练延续到课外,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他们有更足够的时间接触英语,受到英语环境的熏陶。小学生对贴近生活、有趣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因此,我在班里的图书角放了一些不同水平的朗读材料,供课外学生们阅读。《小学生英语》、《剑桥英语》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挑选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在一周的时间里,我会利用一节活动课开展朗读比赛,交流朗读心得。比赛的形式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可以是背诵、歌谣、故事、对话等形式。从而使朗读训练延伸到课外,甚至蔓延到整个校园。
2.确定明确的朗读目标和任务
朗读训练开始前,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布置朗读任务,使学生在朗读时有的放矢,如识记单词、朗读、背诵重要的句子、短文,理解句意,复习检查。在我所教班级里,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朗读任务。如,对后进生我要求他们主要朗读单词;中层生要求他们在识记单词的基础上,背诵重要的句子;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识记书本的单词、句子和短文外,还鼓励他们多朗读课外材料,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3. 发挥领读的作用
(1)教师的领读。教师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他们会不经意地模仿教师的语言和发音。可以说,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性认识大部分来自于教师的模仿。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教师示范时要注意让学生静听并观察老师的口型。因此,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先听课文录音,并模仿语音语调,熟读课文,以最佳的状态展示在学生的眼前。
(2)教材录音带和VCD的领读。教材提供的录音带和VCD是很好的领读者。它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领读,让学生更有兴趣跟着读、跟着学,而且小孩子都喜欢动画人物,更喜欢模仿他们的语音和语调。这样,他们就可以在玩中学到自己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4. 训练形式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小学生好动善变的特点,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爱好,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个人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等形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起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朗读的内容除了对话外,还可以是单词、歌谣,甚至是英语歌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培养语感,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小组读。为了纠正后进生的错误发音,我采用“一帮一”的方式来进行小组比赛。这种方式的朗读比赛,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又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要及时,应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但又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注意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和任务,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同。如,我在每节英语课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朗读课文、表演对话等,评出当天的“英语朗读之星”。这位同学将有机会在下节英语课前,有五分钟的自我展示机会,把自己喜欢的英语短文或歌谣与其他同学分享。对这些优秀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又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既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又给其他同学一个榜样作用,激励他们争当下一个“英语朗读之星”,引导他们向表现好的同学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同时,每个月我都评选出一批“英语朗读进步星”,这项奖项主要针对那些基础比较薄弱、不敢开口说英语、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而设立。通过这些评比,班里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很好,更大大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