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英语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 刘 洁

【机构】 且末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而灵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重视单词教学、重视识别句式能力的培养,还要教学生阅读技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中学教学阶段。
  一、重视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教学的最基本单位,学生的词汇量越大,理解语言的范围就越广,能力就越强。可以说,掌握足够的词汇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词汇量不够,就会造成在阅读过程中因生词过多而读不下去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单词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求学生尽可能多记忆一些有用的词组、短语和搭配,将单个的词扩展为更大的语义单位,这样就能相应地提高阅读速度,而且也有助于在阅读中把握文章脉络。另外还应该教会学生猜测词义的方法,如:构词法(合成词、派生词、词义转换)、定义解释法(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因果关系法、上下文暗示法等,尽可能训练学生的猜词能力,让他们明白这些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碰到生词没必要惊慌。 
  二、重视识别句式能力的培养 
  掌握了足够的单词还不足以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因为学生常常会在一些长句、难句前望而却步。而高考阅读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长难句增多,句子类型多变,不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测试学生的心理素质。而阅读的“译码过程”并非逐词翻译、对号入座。熟练的阅读者往往只需要抓住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即可领悟句子大意。这就是识别句式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句式识别能力,从五种基本句型抓起;注重学习并列连词and、but、for、so等连接的并列句;认真抓好复合句的教学;注重辨别一些修辞性句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到关键词,并促进对语篇的理解。 
  三、教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掌握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并不等于具备了阅读能力。只有掌握并运用一系列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将习得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具有个性心理特征的阅读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1.提高速度 
  高考阅读要求的速度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因此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速度的训练。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文章的阅读,即使未能被动完成也必须停下,并要求他们复述文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相应缩短规定的阅读时间。 
  2.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1)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做准备。寻找主题句,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2)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四、扩大阅读范围 
  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在选材上非常注重蕴含时代气息,具有可读性,但同时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背景知识。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只有正确理解该语言所属的社会及其文化,才能真正运用好这种语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料和因特网,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更好更快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并在阅读过程中合理运用,正确理解文章大意。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提供资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这些材料是否会感兴趣,所以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关于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书籍资料,另外还可要求学生在课外多读一些原著或经过改写的原著,真切感受异国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氛围,从而缩小文化代沟,也提高了他们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