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作者】 岳瑷瑛
【机构】 广阳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来,我所执教的班级,始终坚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学收到一定的成效。下面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诱发学习数学兴趣
在教学实际中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而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首先,教师本身要对数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老师的兴趣往往潜移默化的感染到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无误,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和能力。语音大小适量,语速快慢适当,板书美观漂亮,布局合理,这些都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具有全面素养的功底。比如美术、音乐、朗诵等方面,因为画的漂亮的图案、优美动听的歌声以及抑扬顿挫的朗读都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角色转换,增强主体意识,培养数学兴趣
教学中我们要打破师道尊严的桎梏,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思想,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应时常有意的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群体活动中,不画圈子,不牵鼻子,不把教师的思想加给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探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学生的思想解放出来。
我的课堂常常有一半时间是留给学生操作的,尤其是练习课或复习课的时候,更是他们施展才能的时机。有好几次,因为是总复习,那些难度高的题我没打算花时间去解决,但有些孩子的表现让我感动,越是难题越要挑战,老师不讲解没关系,他们自己来解决。每周二、周四的晨读,他们的小老师还会抄5—8道应用题让同学们自行解决。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成了课堂真正的小主人,解得其乐融融,他们收获得不仅是知识本身,更多得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三、加强直观教学与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最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模型、实物、适当利用多媒体,形象而又直观得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得掌握所学的知识。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我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学生得出: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那么长方体中这些面又有什么特点呢?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两个对面画在纸上进行比较等等,通过动手操作,使同学们初步感知相对的面大小形状一样,接着,老师用取下的长方体的对面验证大小形状,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意识。
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激励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基础性格、智力等存在着差异,所以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是不可能的,多元化的真诚评价是不可少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评价发言时应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赞美的眼神,鼓励的手势对学生进行评价,允许学生保留意见,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语言,让学生觉得 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处处帮助他们。如果回答中有错误或不当之处,要诚恳的指出并提出希望,绝不能讽刺挖苦,对作业的定性评价,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多,可画星星、小红花或笑脸等,这样一个图像代替;中、高年级的学生宜用中肯的语言评价,比如“你回答的很流利,让大家听得很明白,谢谢!”“没关系,慢慢来,相信你一定行。”“你的这种解法真是与众不同,有创意。”……短短的评语充满着爱心,激励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多元化评价的魅力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关键做到评价要真诚,要有针对性,不能滥用。要做到抓住评价的时机,真正让评价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诱发学习数学兴趣
在教学实际中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而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首先,教师本身要对数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老师的兴趣往往潜移默化的感染到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无误,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和能力。语音大小适量,语速快慢适当,板书美观漂亮,布局合理,这些都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具有全面素养的功底。比如美术、音乐、朗诵等方面,因为画的漂亮的图案、优美动听的歌声以及抑扬顿挫的朗读都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角色转换,增强主体意识,培养数学兴趣
教学中我们要打破师道尊严的桎梏,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思想,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应时常有意的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群体活动中,不画圈子,不牵鼻子,不把教师的思想加给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探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学生的思想解放出来。
我的课堂常常有一半时间是留给学生操作的,尤其是练习课或复习课的时候,更是他们施展才能的时机。有好几次,因为是总复习,那些难度高的题我没打算花时间去解决,但有些孩子的表现让我感动,越是难题越要挑战,老师不讲解没关系,他们自己来解决。每周二、周四的晨读,他们的小老师还会抄5—8道应用题让同学们自行解决。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成了课堂真正的小主人,解得其乐融融,他们收获得不仅是知识本身,更多得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三、加强直观教学与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最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模型、实物、适当利用多媒体,形象而又直观得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得掌握所学的知识。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我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学生得出: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那么长方体中这些面又有什么特点呢?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两个对面画在纸上进行比较等等,通过动手操作,使同学们初步感知相对的面大小形状一样,接着,老师用取下的长方体的对面验证大小形状,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意识。
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激励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基础性格、智力等存在着差异,所以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标准是不可能的,多元化的真诚评价是不可少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评价发言时应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赞美的眼神,鼓励的手势对学生进行评价,允许学生保留意见,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语言,让学生觉得 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处处帮助他们。如果回答中有错误或不当之处,要诚恳的指出并提出希望,绝不能讽刺挖苦,对作业的定性评价,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多,可画星星、小红花或笑脸等,这样一个图像代替;中、高年级的学生宜用中肯的语言评价,比如“你回答的很流利,让大家听得很明白,谢谢!”“没关系,慢慢来,相信你一定行。”“你的这种解法真是与众不同,有创意。”……短短的评语充满着爱心,激励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多元化评价的魅力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关键做到评价要真诚,要有针对性,不能滥用。要做到抓住评价的时机,真正让评价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