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唱好生活这首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的探索

【作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简简单单的一句古诗,揭示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一条规律;要使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成为一潭“清水” ,必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从而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政治课堂将因生活而更加精彩,生活将因政治课堂而更加丰富。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那么,在导入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方法呢?我觉得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①游戏导入,在《感悟青春》的教学时,让学生一起做“超级模仿秀”,在欢声笑语中感受青春的激情;在《走近法律》的教学时,通过“单号立,双号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规则中去初步感受“规则”并试着去遵守规则。②小品导入,在《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教学时,学生表演小品“今天我当家”(父母有事必须离家一天,要你独自面对一天的生活起居、饮食、家务等),通过小品把学生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出来,教师巧妙的设问引导学生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分析。③案例导入,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录像片段,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地球的美景所吸引。
  在他们兴致正浓时,老师话题一转,说:“可是,目前我们的地球正遭受着严重的创伤,我们的家园到处在告急,到处在呼喊!”随即展示地球遭受各种污染的图片,尤其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乡镇村庄遭受污染的画面。源于自身生活空间的照片不断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了他们原有的生活积淀和生活体验,并与文本信息建立起了联系,他们真切地感到地球环境正在日趋恶劣,而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
  二、教学目标生活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后,我们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精神文明建设”后,布置学生结合“2012年盐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学校、村庄或小区有哪些不文明行为?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盐城因我而美丽”,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设计出实施方案。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三、设置作业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目的是实现知行统一。因此课堂教学应向社会生活延伸,让课内课外相结合,使认知通过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实现知行的统一。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应该:1.联系学生学校生活。2.联系学生家庭生活。3.联系学生社会生活。
  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利用学业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索的能力,并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要知识巩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如学习了《两代人的对话》一节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题:给父母写封信,夸夸自己的父母;给父母洗一次脚并以周记的形式写下过程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父母、热爱劳动的热情。又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我让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商家的各种促销手段,分析促销背后的陷阱,搜集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侵害的事例,这样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会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作为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融合,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举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让思想品德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