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
【作者】 金明清
【机构】 高寨子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课堂练习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课堂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练习形式可以是笔头练习、动口练习、动手练习、思维训练练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而练习组织的方式(小组竞赛、闯关、接力等)应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和练习对象的年龄特征来决定。
计算课的教学后就适合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来组织练习。如口算比赛、笔算比赛或简算比赛等。如果整节课都进行单一的计算练习,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提不起兴趣。组织小组竞赛,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的竞赛状态中,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又能促进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再次,练习时应是搞麻雀战,练习一两题,针对学生练习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或补充练习,或按照预定继续练习,而不能搞大战役,一练就是好几道题,会的做完了,不会的还在等。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2.79÷0.9;2.8÷0.06;5.6÷0.2;0.102÷5.1。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又如,在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安排了如下练习:第一层次:600×5,800×9,200×6,600×7,400×8;第二层次:300×5,500×3,600×7,700×6,算后说说发现;第三层次:实际应用,例如“一包纸,每包500张,4包一共有多少张?”等问题解决的练习;第四层次:开放性练习一条环山小路,长度分别是200米,400米,180米,400米,180米,240米,200米,环山小路一圈有多长?让学生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此问题 。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三、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解决问题综合复习时,我设计这样一道习题:我校五(1)班有女生25人,女生与男生的比是5:6,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根据比先求得男生人数,再求全班;或根据5:6,求得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求全班人数,或将5:6转换成分数,女生是男生的5/6,或男生是女生的6/5,用除法或乘法解决。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种解法,既练习了不同的题型,又培养思维的开放性,可谓一举多得。
四、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水平。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我是这样设计习题的:一共有700元钱,足球一个67元,排球一个54元,既买排球又买足球可以怎么买?既练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又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再如,在学完乘法分配律等简算定律后,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24×125,学生可能会把24分成20+4、3×8、4×6,从而运用不同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总之,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一、课堂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练习形式可以是笔头练习、动口练习、动手练习、思维训练练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而练习组织的方式(小组竞赛、闯关、接力等)应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和练习对象的年龄特征来决定。
计算课的教学后就适合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来组织练习。如口算比赛、笔算比赛或简算比赛等。如果整节课都进行单一的计算练习,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提不起兴趣。组织小组竞赛,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的竞赛状态中,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又能促进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再次,练习时应是搞麻雀战,练习一两题,针对学生练习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或补充练习,或按照预定继续练习,而不能搞大战役,一练就是好几道题,会的做完了,不会的还在等。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2.79÷0.9;2.8÷0.06;5.6÷0.2;0.102÷5.1。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又如,在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安排了如下练习:第一层次:600×5,800×9,200×6,600×7,400×8;第二层次:300×5,500×3,600×7,700×6,算后说说发现;第三层次:实际应用,例如“一包纸,每包500张,4包一共有多少张?”等问题解决的练习;第四层次:开放性练习一条环山小路,长度分别是200米,400米,180米,400米,180米,240米,200米,环山小路一圈有多长?让学生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此问题 。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三、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解决问题综合复习时,我设计这样一道习题:我校五(1)班有女生25人,女生与男生的比是5:6,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根据比先求得男生人数,再求全班;或根据5:6,求得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求全班人数,或将5:6转换成分数,女生是男生的5/6,或男生是女生的6/5,用除法或乘法解决。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种解法,既练习了不同的题型,又培养思维的开放性,可谓一举多得。
四、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水平。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我是这样设计习题的:一共有700元钱,足球一个67元,排球一个54元,既买排球又买足球可以怎么买?既练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又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再如,在学完乘法分配律等简算定律后,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24×125,学生可能会把24分成20+4、3×8、4×6,从而运用不同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总之,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