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构建班级文化,让班级人文之光引领学生奋然前行
【作者】 贺剑知
【机构】 神木县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怎样构建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让班级文化之光引领学生奋然前行,本文根据自己的尝试从如两下个方面探讨在这个问题上的心得和体会。
一、班级分析
现三中高2010级14班是基于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而集原平行班中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组成的一个我们戏称“普快”的在全年居第四层次的教学班级。
显然这样的班级和这样班级的学生存在先天的优势和缺陷。
先天的优势
1、每个学生都不乏上进心,都有成功的欲望。
2、班级学生层次相对单一,容易集中教育辅导。
3、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和城市的普通家庭,为人朴实、单纯、可塑性强。
4、我高2010级14班的任课老师的责任心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
先天的缺陷
1、基础差:入口成绩年级前500名内我高2010级14班仅有28名学生。
2、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靠、要的倾向明显
。
3、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差:“乱”字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随处可见。
4、缺乏信心:读初中时在竞争对手相对少而弱的情景下建立的自信,已经在竞争对手相对多而强的三中高一第一学期消磨殆尽。
5、缺乏毅力:面对困难总是畏惧退缩,面对挫折往往气馁。
6、绝大多数家长缺乏引导教育孩子的意识、能力、时间。
二、实践及心得
班级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学生在学校的活动主要在班级中进行。它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主要阵地。班集体建设的成败与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
新课标明确指出: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应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体学生。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给每个孩子关怀、尊重、理解、期待与赏识,就是创设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管理氛围。基于此,班级人文化管理应以充分挖掘人文化管理的功效为目的,开展系列班级文化创建活动。
让每一面墙都说话
一个班集体必须形成独有的、可继承性发展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则可以通过创设一定氛围来体现、物化。因此,只要我们重视班级布置,做到设计新颖,布局精巧,求气氛,讲韵味,就可以为班级管理创设良好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我的引导我高2010级14班成长过程中,我不断充实教室环境的内涵,让墙、门、窗、都发挥育人功能,让教室充满情趣,充满新意。期望学生在人文关怀下,学会求知,学会自律,学会做人。
在黑板的左边开辟出35厘米左右的 “每日一句”栏目。由值日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积累名言警句以励志。这些都是先贤哲人丰富人生经验的深刻总结,加以积累,在熏陶渐染中提高学生素养。
在黑板的右边开辟出35厘米左右的 “常规通告”栏目。由值日生和值日班委填写当天出勤情况、课表。
黑板正上方用隶体大字书写“自律、自觉、自立、自强”的班训。
班训下方张贴在各级活动中所获得的奖状等。
正对班训的是“为创建成功和谐班级而奋斗”的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奋斗目标正下方为我班的“名人堂”:全家福、历次月考和期末考试的状元的照片、单科第一的照片、优秀寝室成员的照片、成绩优胜同学和优秀干部照片。
“名人堂”旁是“榜上有名”栏目,用于书写每周评出的“自律之星”“文明住校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学习之星”名单。
“榜上有名”栏目旁是“常规记载栏”,记载每天纪律、生活、劳动、学习、体育考核情况。
教室左右墙壁上挂有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了解名人成长足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行,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指南,有助于他们学习、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的良好形成及高尚化。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就是为了给师生,当然首先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这种环境最重要的是以我校“修德、砺志、善知、力行,以人为本,创造成功”办学理念为核心形成的校园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长期受到熏陶,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他们的情感、态度甚至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最终会内化为他们自身的素质。
在人性的、文化的管理方式下,朝气蓬勃的学生正走向灿烂的明天。
让每一间寝室都干净
有人说“学生寝室是淫荡的制造所,罪恶的发源地”,也有人说“学生在教室是‘学生’,而在寝室就是‘畜生’”……这些话虽有夸大之嫌,但也不无道理。事实上许多学校的寝室就是这样,但三中的寝室,三中我高2010级14班的寝室不应该这样,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间寝室都干净。
我们的学生在我的要求指导下整理自己的床铺、写字台,打扫洗漱间、卫生间。桌面一尘不染还不是最高要求,要达到用电筒斜照桌面连一点抹布毛都没有。这样寝室整洁了。
我们的班委干部不定期地对我班所在的寝室进行突击检查,以杜绝不良读物在寝室传读。这样让学生的枕边书变得纯粹。
让每一个人都融入集体
班级文化与学生个体文化之间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班级文化通过各种形态、途径、方式影响学生,达到学生认同,由班级客体文化内化为学生个体文化;另一方面每个学生个体作为班级文化场中的“景点”,也会影响班级文化的总体面貌。建立班级文化与学生个体文化之间的双向观照机制,就是要形成班级文化与学生个体文化之间的良性循环。
创建班级文化的主体是全班学生,心理学的角色效应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创建文化的主体时,才会从被动接受班级文化的影响转变为创建班级文化的参与者,最终成为班级文化的受益者。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在创建班级文化中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陶冶,自我净化和自我升华。我班班级文化的各种“点子”是学生的,创建班级文化的力气是学生的。
让每一个活动都建功
文化是一个具有整合性质的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文化内涵的多维性要求多种形式与之相适应。班级文化也不例外,它可以分为很多形式。班级文化的多样性一方面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各展所长的舞台。
为达到构建班级文化的目的,结合学校、年级每学期开展的各种系列文体教育活动,于细微处着眼,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实现知行统一,情智并进,通过文化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
1、开好主题班会课
我高2010级14班组班的第一堂班会课是《我们应怎样孝敬父母》。这堂班会课让学生明白“作为学生,作为子女他们不仅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家人负责”的道理。这堂班会课让学生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树立了“不让父母担心,要让父母安心;不让父母操心,要让父母省心;不让父母揪心,要让父母舒心”的目标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展示,鼓励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得意的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组织相对多的学生参与文艺汇演。我班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中以一个较大型的歌舞表演《爱的翅膀》获得一等奖。
3、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运会,特别是集体类的赛事,以增强集体凝聚力。
4、学生自己集体制定班规 ,自己确定约束机制。
5、配合学校、年级对班级的考核,加强班级管理。
我们学校、年级每月、每周对各个班级进行了严格地考核和综合评比。并对每个月的优秀班级颁发“流动红旗”进行鼓励。为此,我与同学们商量后,定出要争夺“流动红旗”的目标。要求大家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从各方面为班级做贡献,争夺“流动红旗”,使班级保持了良好状态和发展势头。
6、推行“学习互助”带动全班快速形成互相帮助、互相砥砺、比学赶超的浓郁的学风等。
7、开展课外阅读。
勿庸置疑,现在,时间紧,学习任务繁重,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已然不切实际,针对本班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的实际,开办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我班订有《中学生学习报》(高考理综导航和高考语数外导航)《科技文摘》等报刊杂志,供学生阅读,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从中总结学习方法
8、评选“班级之星”
为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构建一种最优的和谐、健康的班级环境,每周评选班级之星,张榜公布。学校各项评优,一律从班级之星中产生。
9、激励优秀,形成正确归因
就我班每次良好的月考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具体数据激励全班同学,以“我们冲锋的勇士”
“本学期昂扬前进的勇士”
“我们来自外地顽强奋斗的勇士”
“我们后期加入的勇士”
“我们发展的良好势头”等具体板块得出一个普通而重要的结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以上是本人一年多来的几点真实的体会,尽管也曾得到过学生和家长的一定肯定,但我想,偏颇和肤浅在所难免。在素质教育的猎猎雄风中,“班级文化”和“人文精神” 越来越成为班级管理理念中不的热点。今后,我愿踩着前辈的足迹,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作更多更有益的探索!
怎样构建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让班级文化之光引领学生奋然前行,本文根据自己的尝试从如两下个方面探讨在这个问题上的心得和体会。
一、班级分析
现三中高2010级14班是基于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而集原平行班中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组成的一个我们戏称“普快”的在全年居第四层次的教学班级。
显然这样的班级和这样班级的学生存在先天的优势和缺陷。
先天的优势
1、每个学生都不乏上进心,都有成功的欲望。
2、班级学生层次相对单一,容易集中教育辅导。
3、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和城市的普通家庭,为人朴实、单纯、可塑性强。
4、我高2010级14班的任课老师的责任心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
先天的缺陷
1、基础差:入口成绩年级前500名内我高2010级14班仅有28名学生。
2、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靠、要的倾向明显
。
3、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差:“乱”字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随处可见。
4、缺乏信心:读初中时在竞争对手相对少而弱的情景下建立的自信,已经在竞争对手相对多而强的三中高一第一学期消磨殆尽。
5、缺乏毅力:面对困难总是畏惧退缩,面对挫折往往气馁。
6、绝大多数家长缺乏引导教育孩子的意识、能力、时间。
二、实践及心得
班级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学生在学校的活动主要在班级中进行。它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主要阵地。班集体建设的成败与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
新课标明确指出: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应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体学生。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给每个孩子关怀、尊重、理解、期待与赏识,就是创设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管理氛围。基于此,班级人文化管理应以充分挖掘人文化管理的功效为目的,开展系列班级文化创建活动。
让每一面墙都说话
一个班集体必须形成独有的、可继承性发展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则可以通过创设一定氛围来体现、物化。因此,只要我们重视班级布置,做到设计新颖,布局精巧,求气氛,讲韵味,就可以为班级管理创设良好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我的引导我高2010级14班成长过程中,我不断充实教室环境的内涵,让墙、门、窗、都发挥育人功能,让教室充满情趣,充满新意。期望学生在人文关怀下,学会求知,学会自律,学会做人。
在黑板的左边开辟出35厘米左右的 “每日一句”栏目。由值日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积累名言警句以励志。这些都是先贤哲人丰富人生经验的深刻总结,加以积累,在熏陶渐染中提高学生素养。
在黑板的右边开辟出35厘米左右的 “常规通告”栏目。由值日生和值日班委填写当天出勤情况、课表。
黑板正上方用隶体大字书写“自律、自觉、自立、自强”的班训。
班训下方张贴在各级活动中所获得的奖状等。
正对班训的是“为创建成功和谐班级而奋斗”的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奋斗目标正下方为我班的“名人堂”:全家福、历次月考和期末考试的状元的照片、单科第一的照片、优秀寝室成员的照片、成绩优胜同学和优秀干部照片。
“名人堂”旁是“榜上有名”栏目,用于书写每周评出的“自律之星”“文明住校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学习之星”名单。
“榜上有名”栏目旁是“常规记载栏”,记载每天纪律、生活、劳动、学习、体育考核情况。
教室左右墙壁上挂有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了解名人成长足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行,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指南,有助于他们学习、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的良好形成及高尚化。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就是为了给师生,当然首先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这种环境最重要的是以我校“修德、砺志、善知、力行,以人为本,创造成功”办学理念为核心形成的校园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长期受到熏陶,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他们的情感、态度甚至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最终会内化为他们自身的素质。
在人性的、文化的管理方式下,朝气蓬勃的学生正走向灿烂的明天。
让每一间寝室都干净
有人说“学生寝室是淫荡的制造所,罪恶的发源地”,也有人说“学生在教室是‘学生’,而在寝室就是‘畜生’”……这些话虽有夸大之嫌,但也不无道理。事实上许多学校的寝室就是这样,但三中的寝室,三中我高2010级14班的寝室不应该这样,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间寝室都干净。
我们的学生在我的要求指导下整理自己的床铺、写字台,打扫洗漱间、卫生间。桌面一尘不染还不是最高要求,要达到用电筒斜照桌面连一点抹布毛都没有。这样寝室整洁了。
我们的班委干部不定期地对我班所在的寝室进行突击检查,以杜绝不良读物在寝室传读。这样让学生的枕边书变得纯粹。
让每一个人都融入集体
班级文化与学生个体文化之间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班级文化通过各种形态、途径、方式影响学生,达到学生认同,由班级客体文化内化为学生个体文化;另一方面每个学生个体作为班级文化场中的“景点”,也会影响班级文化的总体面貌。建立班级文化与学生个体文化之间的双向观照机制,就是要形成班级文化与学生个体文化之间的良性循环。
创建班级文化的主体是全班学生,心理学的角色效应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创建文化的主体时,才会从被动接受班级文化的影响转变为创建班级文化的参与者,最终成为班级文化的受益者。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在创建班级文化中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陶冶,自我净化和自我升华。我班班级文化的各种“点子”是学生的,创建班级文化的力气是学生的。
让每一个活动都建功
文化是一个具有整合性质的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文化内涵的多维性要求多种形式与之相适应。班级文化也不例外,它可以分为很多形式。班级文化的多样性一方面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各展所长的舞台。
为达到构建班级文化的目的,结合学校、年级每学期开展的各种系列文体教育活动,于细微处着眼,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实现知行统一,情智并进,通过文化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
1、开好主题班会课
我高2010级14班组班的第一堂班会课是《我们应怎样孝敬父母》。这堂班会课让学生明白“作为学生,作为子女他们不仅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家人负责”的道理。这堂班会课让学生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树立了“不让父母担心,要让父母安心;不让父母操心,要让父母省心;不让父母揪心,要让父母舒心”的目标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展示,鼓励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得意的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组织相对多的学生参与文艺汇演。我班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中以一个较大型的歌舞表演《爱的翅膀》获得一等奖。
3、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运会,特别是集体类的赛事,以增强集体凝聚力。
4、学生自己集体制定班规 ,自己确定约束机制。
5、配合学校、年级对班级的考核,加强班级管理。
我们学校、年级每月、每周对各个班级进行了严格地考核和综合评比。并对每个月的优秀班级颁发“流动红旗”进行鼓励。为此,我与同学们商量后,定出要争夺“流动红旗”的目标。要求大家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从各方面为班级做贡献,争夺“流动红旗”,使班级保持了良好状态和发展势头。
6、推行“学习互助”带动全班快速形成互相帮助、互相砥砺、比学赶超的浓郁的学风等。
7、开展课外阅读。
勿庸置疑,现在,时间紧,学习任务繁重,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已然不切实际,针对本班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的实际,开办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我班订有《中学生学习报》(高考理综导航和高考语数外导航)《科技文摘》等报刊杂志,供学生阅读,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从中总结学习方法
8、评选“班级之星”
为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构建一种最优的和谐、健康的班级环境,每周评选班级之星,张榜公布。学校各项评优,一律从班级之星中产生。
9、激励优秀,形成正确归因
就我班每次良好的月考和期末考试成绩的具体数据激励全班同学,以“我们冲锋的勇士”
“本学期昂扬前进的勇士”
“我们来自外地顽强奋斗的勇士”
“我们后期加入的勇士”
“我们发展的良好势头”等具体板块得出一个普通而重要的结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以上是本人一年多来的几点真实的体会,尽管也曾得到过学生和家长的一定肯定,但我想,偏颇和肤浅在所难免。在素质教育的猎猎雄风中,“班级文化”和“人文精神” 越来越成为班级管理理念中不的热点。今后,我愿踩着前辈的足迹,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作更多更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