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非智力因素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作者】 刘兴有

【机构】 四川省犍为县罗城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多年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健康发展,让学生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初中物理 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除了受到智力因素影响外,还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智力相差不大,此时非智力因素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非智力因素中,培养自信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激发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榜样示范是学好物理的条件,做好实验是学好物理的催化剂,锻炼能力是学好物理的保证。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一、培养自信 
  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开发,尤其是对学生自信的培养,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自信是人们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学生走向成才之路的重要一环。物理比较复杂,逻辑思维比较严谨,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及表现对教师课堂授课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只有让学生对于物理学习充满自信,让学生喜欢上物理,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创设让学生有表现思想和展示才华的情境,并满腔热情地赞扬其思想火花,纠正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例如,每堂课上预设让学生揭示学习的主要目标,应知应会的知识点;每课堂结束前留有时间让学生归纳出本课的重点,提出难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复习题,使他们各有所得,同时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认识自身努力的价值,相信自己的力量。
  二、激发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知识,只要有兴趣再难也可以学会;掌握一门技能,只要有兴趣自己就会钻研。对于学好初中物理这门课也不例外,学生要对物理感兴趣。一旦学生对初中物理产生了兴趣则等于获得学习物理成功的一半,即使学习中有困难也无所畏惧。由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勇于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实施愉快学习法;积极收集各种课外材料,帮助学生丰富充实知识;细心引导学生转换思维角色,联系自身生活实际领悟书本道理,从而逐步地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极大兴趣。尤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物理的学科特点,设计一些趣味实验、表演一些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求知解惑,感受探寻的乐趣。
  三、榜样示范
  调查学生后发现:学生是否喜欢一堂课,取决于是否喜欢这个老师。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教学活动中有声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教师的自身魅力,和教师的基本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赖和敬佩,使学生“信其道”;教师要用亲切和期待的眼神,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亲其师”。还要用热情洋溢的微笑和友善慈祥的面容,给学生传达最直观形象和真切的感受。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使用得体的身体语言,随时随地地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楷模,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行动导向,将教师的示范引领贯穿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四、做好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课堂中一定要做好实验。有条件做的实验必须要做,不能用看视频代替演示实验。初中学生比较好动,对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有浓厚兴趣。一方面因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亲自操或亲自设计小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实验能帮助学生验证已学知识或发现新问题。实验现象最直观地引起学生视觉冲击,刺激学生的感知,唤起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些力、热、电、光的现象,并动手操作简单的仪器,在学生眼前揭开一个崭新的世界。许多新奇的问题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转化为探求科学知识的持久兴趣和饱满热情,即由直接兴趣发展到间接兴趣。如:在讲液体压强形变时,我用玻璃瓶盛上红墨水,用体温计的竖直玻管和胶塞制成一个微小形变演示仪,当用力压玻璃瓶时,红墨水明显沿玻璃管上升,松开手后,又下降。学生对压力作用下固体发生微小变形不仅认可、且印象也更加深刻了。做好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各项能力,对提高物理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锻炼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传授远不及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下,占主导地位的是学生,老师、家长等注重的也是学生们的全面发展。物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自然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物理知识已经慢慢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有很多物理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物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的一科,所以,对于老师来说,尽可能的要与生活结合来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作为学习中的主体学生,更应该用心去思考,老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在老师的讲解之外,还可以通过别的方法去对某一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探讨,来解决问题,在这整个过程里,学生都是主要成员,他们能够在接收、探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更多,就比如,推理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等。
  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了整个师生教学的有效性,还关乎学生健康完整人格的形成。教师要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给教学带来更大的便利,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家兴.初中物理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3)
  【2】张锦州.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