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探究

【作者】 刘青原

【机构】 神木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教学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课标”对语文教育的阐述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应重视开展实践活动教学。
  实践活动教学从学生在校学习而言,有助于真正有效地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从长远看,对学生今后工作学习都有莫大好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形成大语文观念,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的课文与基本知识,应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将语文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实行的原则
  (一)以教材为指导
  教材是专家学者在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专业性和指导性都强。新课标背景下的粤教版语文必修新教材每册都有活动单元和表达交流的安排,这些安排在扣紧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尽量让语文走进实践。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落实这些活动,学生就能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和能力。
  (二)全体参与和自主合作相结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往往通过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形式,有机地把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充分展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优势。不论何项活动,班级全体同学一律参加。在某一具体实践活动中,学生个体既可以自主独立完成任务,也可以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这需要教师针对特定的问题和任务,把独自研究和合作探究二者结合起来,科学合理的去引导和分工。
  (三)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差异,活动内容多样
  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学应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在设计和安排实践活动时,务必要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注意两者的紧密结合,内容多样,体现层次性,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而不是消极应付,不讲实效,敷衍了事。
  (四)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
  高中三年,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实践活动教学主题,可以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同时要注意实践活动教学应该贯穿整个高中阶段,不能时断时续。
  三、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技能的必由之路,它培养合作精神,发现创造才能,提高综合素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
  (一)灵活运用教材,充分利用课堂课堂是教学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利用。要灵活运用教材,使用讲授、讨论、质疑、探究、记者采访、改写短剧表演等多种形式教学,重在针对材料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既落实基础知识,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灵活。
  (二)结合新教材的活动单元和表达交流设计开展专题实践活动
  借助单元活动指引和点击链接,以基础阅读文章为活动借鉴参考内容,分课内外不同层次多种形式活动。如“认识自我”单元,通过基础阅读篇目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自我的意志力情况,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及对青春的感悟。通过学生课外设计个性化的调查问卷,了解父母亲朋眼中的“我”的形象;也可以结合点击链接的《演讲艺术介绍》的知识短文,写有关认识自我的演讲稿,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代表在班上演讲;
  结合“传记单元”,写个人的传记,全班集成册子纪念。再如“关注社会”单元,可以观看全国大专辩论赛的经典赛况,了解辩论赛的赛程和规则,组织辩论会和全班分小组对共同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各写一篇议论文,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等。“体验情感”单元可以搞主题班会的形式,如“献给母亲的爱”或“我让父母感动”等,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或小组交流讨论他们对“友情”的感受和看法。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将活动单元的部分内容设计成研究性课题,供有兴趣的同学自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进一步深入探究。
  (三)善用“语文化”的生活情境
  生活中,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教师应引导学生善用“语文化”的生活情境。家庭生活中如请柬、留言条、亲情书信、生活日记等,学校生活中如办墙报,成立文学社,出校刊,建立校园广播站(电视台),举行读书比赛,成立演讲、朗诵协会等,社会活动中如参观访问、游历探险、街谈巷议等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从而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高语文素养。
  (四)让学生学会评价
  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以来,评价由教师为主体到由学生自己、同学间,小组间和老师的多主体评价的转化。
  综上所述,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基于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因此,学习内容方面要有大语文观念,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关涉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各个领域;教学的方法也不是通过单项的听说读写或情景模拟来实现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家庭、校园和社会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包括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自主评价及小组合作、独立钻研等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