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 谢晋兵
【机构】 汶川县银杏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通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渗透德育教育的先决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组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竞赛和规则讲解中进行德育渗透”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 德育渗透 民族地区 农村学校
体育与德育关系非常紧密,相辅相成,是学校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组织意识、遵纪友爱、机智诚实、锐意进取等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怎样才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渗透德育教育的先决优势:
小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喜欢追求新奇的事情,所以,体育课成为小学生比较喜爱的课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浓厚兴趣,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对于提高学生思想品质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游戏实施德育渗透;可以在学生参与活动的的行为表现中觉察出学生的性格特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克服困难,或是引导纠正改正错误,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错误得到纠正,能力得到提升,思想品质得到提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小学体育教材分理论部分的内容有着鲜明的思想性。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结合起来。科学训练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启发学生在烈日下、阴雨中、大雪天等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适应自然环境的各种状况,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老师在雨天室内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利用这天赐良机,通过体育故事把这些德育渗透贯穿在其中。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生动的展示、形象的解说,结合学生的思想、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引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向往。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年我国运动员取得的辉煌成就:第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在1956年打破了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第一个乒乓球锦标赛世界冠军:容国团在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夺得;在第十四届釜山亚运比赛中,中国体育代表团打破十三项世界记录雄居金牌榜首;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激发学生热情爱国之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注重体育运动的技术培养。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与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如:如武术操、掷实心球、跳远等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运球、投篮,传递排球等篮球和排球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集体配合,自觉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练习800米和1500米跑步可以磨炼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在组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体育课组织工作重点。体育教学中必须规范学生行为,设立合理可行的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形成尊重师长、律己守规的习惯。教师可以与学生约定利用姿态手势,随时给与学生以提醒。如上课列队的时候,发现有学生不专心,在队列中讲话,老师就用手指在嘴唇边竖立,学生立刻明白老师在提示不要讲话。这样及提醒了学生,也没有点名批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起到了很好的制止效果,教育了周边的同学。
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通过整队、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强化纪律观念;通过发挥体育课代表的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在体育课的整个组织教法中,教师必须精心协调、严密组织,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的作风和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五、在体育竞赛和规则讲解中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小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组织竞赛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比赛前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敢、机智、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性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有利于良好班风形成。例如:组织全校迎面接力比赛,班级先要动员、选拔。比赛中,队员需要紧密配合,班级其他同学要组织啦啦队助威喝彩。竞赛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为班级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竞赛中,获得名次,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赛事结束后,老师组织有序退场,清理赛场,返还器材,这样,对学生进行了进行守纪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
竞赛规则是体育竞赛活动中学生必须遵守的准则,是保证竞赛顺利进行的法规。在体育竞赛中,赛前进行规则意识教育,使竞赛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赛前规则的讲解和落实,向学生渗透组织纪律、比赛作风和安全教育。比赛开始对学生参赛学生提出本次竞赛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对竞赛肯定、讲评总结,让学生通过竞赛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身心教育的关键时期,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等优秀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运动中学习,在运动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佳.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 2013(4).
[2]田善河.浅谈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6,06:193-194
[3]王锡峰,王丽华.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158
关键词:小学体育 德育渗透 民族地区 农村学校
体育与德育关系非常紧密,相辅相成,是学校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组织意识、遵纪友爱、机智诚实、锐意进取等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怎样才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渗透德育教育的先决优势:
小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喜欢追求新奇的事情,所以,体育课成为小学生比较喜爱的课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浓厚兴趣,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对于提高学生思想品质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游戏实施德育渗透;可以在学生参与活动的的行为表现中觉察出学生的性格特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克服困难,或是引导纠正改正错误,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错误得到纠正,能力得到提升,思想品质得到提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小学体育教材分理论部分的内容有着鲜明的思想性。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结合起来。科学训练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启发学生在烈日下、阴雨中、大雪天等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适应自然环境的各种状况,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老师在雨天室内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利用这天赐良机,通过体育故事把这些德育渗透贯穿在其中。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生动的展示、形象的解说,结合学生的思想、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引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向往。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历年我国运动员取得的辉煌成就:第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在1956年打破了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第一个乒乓球锦标赛世界冠军:容国团在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夺得;在第十四届釜山亚运比赛中,中国体育代表团打破十三项世界记录雄居金牌榜首;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激发学生热情爱国之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注重体育运动的技术培养。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与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如:如武术操、掷实心球、跳远等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运球、投篮,传递排球等篮球和排球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集体配合,自觉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练习800米和1500米跑步可以磨炼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在组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体育课组织工作重点。体育教学中必须规范学生行为,设立合理可行的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形成尊重师长、律己守规的习惯。教师可以与学生约定利用姿态手势,随时给与学生以提醒。如上课列队的时候,发现有学生不专心,在队列中讲话,老师就用手指在嘴唇边竖立,学生立刻明白老师在提示不要讲话。这样及提醒了学生,也没有点名批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起到了很好的制止效果,教育了周边的同学。
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通过整队、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强化纪律观念;通过发挥体育课代表的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在体育课的整个组织教法中,教师必须精心协调、严密组织,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的作风和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五、在体育竞赛和规则讲解中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小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组织竞赛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比赛前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敢、机智、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性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有利于良好班风形成。例如:组织全校迎面接力比赛,班级先要动员、选拔。比赛中,队员需要紧密配合,班级其他同学要组织啦啦队助威喝彩。竞赛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为班级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竞赛中,获得名次,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赛事结束后,老师组织有序退场,清理赛场,返还器材,这样,对学生进行了进行守纪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
竞赛规则是体育竞赛活动中学生必须遵守的准则,是保证竞赛顺利进行的法规。在体育竞赛中,赛前进行规则意识教育,使竞赛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赛前规则的讲解和落实,向学生渗透组织纪律、比赛作风和安全教育。比赛开始对学生参赛学生提出本次竞赛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对竞赛肯定、讲评总结,让学生通过竞赛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身心教育的关键时期,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等优秀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运动中学习,在运动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佳.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 2013(4).
[2]田善河.浅谈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6,06:193-194
[3]王锡峰,王丽华.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