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学体育教学中推广太极拳运动的教学感悟
【作者】 王 莹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在生活、健身、修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太极拳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强身健体,还可以使其修身养性形成完善的人格,因此在中学阶段推广太极拳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体育 太极拳教学 实践
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能够使人们更加的身强体壮,心态常青春活力。目前,在中学体育中,也推广到了太极拳这项运动,这是非常值得推荐和肯定的,因为太极拳具备了很高的体育价值。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性格不稳定、容易急躁的心态,太极拳恰好能让他们修身养性,形成较为全面的人格,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太极拳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中学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太极拳的教学,谈谈改进太极拳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效果,使太极拳教学达到预期的期望。
一、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我们学好或者做好某一件事的重要原因,只有感兴趣了,我们才会主动花精力去学习,去了解,学太极拳也是这样。中学生活跃好动,喜欢快节奏的动作,初接触太极拳时,普遍兴趣不高,并戏称之为“摸鱼”。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管教动作,忽视了培养学生兴趣,今天课教完,学生明天就全部“还”给你了,费了很大气力,收效甚微。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太极拳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内心对于中国武术的探究兴趣,指导其养成终身进行太极拳运动的好习惯。比如在学习“白鹤亮翅”这个动作时,我通过故事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当背景音乐响起时,我在微风中进行了演示动作,展示出太极运动的风韵,即,“白鹤亮翅”就像“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一样形神兼有,让学生想象成一只翩翩起舞、展翅高飞的白鹤,利用技巧的神韵快速地吸引了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介绍了我国古代“向物取形”的理念,在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能拓宽其课外知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动作名称的记忆。在情境教学中,我通过演示、故事化地讲解,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加深他们对太极拳动作的理解程度。
二、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
太极拳运动要点较多,单纯地依靠教师进行示范,加之学生内心较为急躁,在学习中很难沉下心完全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要领,因此,教师应当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太极拳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水平能够达到“形神皆似”的地步。在授课时,不能单靠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周全地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悬挂动作图和多媒体演示教学录像等手段,使他们的印象更加直观,从而让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的。如,“左右野马分鬓”动作有个双手体前“抱球”的动作,这时,单靠教师的提示声音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示范时,我将篮球抱于体前,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意识到动作的核心技巧;如“白鹤亮翅”等内容,通过促进他们发挥想象,使其加深理解动作要领。此外,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依据动作的不同来选取合理的方式,注重在教学中示范的位置,再根据班级的课堂反馈来掌握课程教授的进度,并予以相应的改进,从而提升动作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三、修身养性,渗透太极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太极文化也已经深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太极的气息调节、心理修炼是一种心灵的内在沉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休息或上课之余为学生穿插讲授一些太极文化,帮助他们领悟太极文化的精华,让他们在锻炼身体之余能够修身养性并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不管在这种通悟中有无思想之获,都会产生一种很有层次、很有品位的精神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太极运动所带来的,它显示出太极与众不同的文化范。学习太极是领悟人生、享受生活,让自己的心沉浸在一种境界之中,简单而空灵。太极拳是阴阳学说,同时还结合了人体的运行知识,从而成为了刚柔相济的健身和防卫的拳种,我在授课时为学生就重点讲授阴阳变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处处从矛盾对立到统一思想,让他们体会到太极的内涵极其丰富,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从而明确太极拳的奥秘。我还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来放松自己的心态。通过正确的太极拳练习,调节身体的相关机能、平衡人身的阴阳之气,补充人的后天不足,使学生的精力充沛,帮助他们把身体从僵滞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放松身体的各个肢节,养成乐观的性格,从而达到浑然一体的运动效果。通过太极拳运动,学生不仅能够强健自己的体魄,还能够修养自己的性格,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格。
四、组织比赛,促进太极拳练习
课堂上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加强学生对太极拳的勤快练习,可以组织班级比赛,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10个人。教师可以录下整套太极拳给学生,让他们回去练习的时候,有遗忘的地方或者是动作不够规范的地方,可以通过录像多次练习。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组织相关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练习太极拳的热情,也对太极拳在中学学生的推广起到推动的效果。
五、创办太极拳推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感悟太极拳的奥秘
太极拳套路和太极拳推手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盘架子为拳之体,推手为拳之用。所以,学生学会了打太极拳还要学会推手,才算是体用兼备。太极推手,既能增强学者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健身和防身的目的,其乐无穷。练习推手,首先要练好太极推手的基本八法,即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等八手功夫,也是八种劲别。拥、挤、肘、靠为进攻手;捋、按、采、捌为化解手。捋破拥,按破挤,采破肘,捌破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创办兴趣小组着重将太极推手八手功夫的各种练习方法、劲源心法及奥妙诀窍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训练,体会感悟,为太极拳学习打好坚实的推手基础功夫。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感悟太极拳的奥妙。
总之,中学体育教师应当顺应新课改的精神,积极开展太极拳教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较为健康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太极拳论》-王宗越
[2] 林旭.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科学养生 观的剖析[J] .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
[3] 徐本力.初探传统养生对中国竞技体 育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32~35.
关键词:中学体育 太极拳教学 实践
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能够使人们更加的身强体壮,心态常青春活力。目前,在中学体育中,也推广到了太极拳这项运动,这是非常值得推荐和肯定的,因为太极拳具备了很高的体育价值。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性格不稳定、容易急躁的心态,太极拳恰好能让他们修身养性,形成较为全面的人格,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太极拳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中学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太极拳的教学,谈谈改进太极拳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效果,使太极拳教学达到预期的期望。
一、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我们学好或者做好某一件事的重要原因,只有感兴趣了,我们才会主动花精力去学习,去了解,学太极拳也是这样。中学生活跃好动,喜欢快节奏的动作,初接触太极拳时,普遍兴趣不高,并戏称之为“摸鱼”。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管教动作,忽视了培养学生兴趣,今天课教完,学生明天就全部“还”给你了,费了很大气力,收效甚微。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太极拳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内心对于中国武术的探究兴趣,指导其养成终身进行太极拳运动的好习惯。比如在学习“白鹤亮翅”这个动作时,我通过故事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当背景音乐响起时,我在微风中进行了演示动作,展示出太极运动的风韵,即,“白鹤亮翅”就像“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一样形神兼有,让学生想象成一只翩翩起舞、展翅高飞的白鹤,利用技巧的神韵快速地吸引了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介绍了我国古代“向物取形”的理念,在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能拓宽其课外知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动作名称的记忆。在情境教学中,我通过演示、故事化地讲解,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加深他们对太极拳动作的理解程度。
二、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
太极拳运动要点较多,单纯地依靠教师进行示范,加之学生内心较为急躁,在学习中很难沉下心完全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要领,因此,教师应当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太极拳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水平能够达到“形神皆似”的地步。在授课时,不能单靠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周全地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悬挂动作图和多媒体演示教学录像等手段,使他们的印象更加直观,从而让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的。如,“左右野马分鬓”动作有个双手体前“抱球”的动作,这时,单靠教师的提示声音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示范时,我将篮球抱于体前,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意识到动作的核心技巧;如“白鹤亮翅”等内容,通过促进他们发挥想象,使其加深理解动作要领。此外,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依据动作的不同来选取合理的方式,注重在教学中示范的位置,再根据班级的课堂反馈来掌握课程教授的进度,并予以相应的改进,从而提升动作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三、修身养性,渗透太极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太极文化也已经深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太极的气息调节、心理修炼是一种心灵的内在沉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休息或上课之余为学生穿插讲授一些太极文化,帮助他们领悟太极文化的精华,让他们在锻炼身体之余能够修身养性并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不管在这种通悟中有无思想之获,都会产生一种很有层次、很有品位的精神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太极运动所带来的,它显示出太极与众不同的文化范。学习太极是领悟人生、享受生活,让自己的心沉浸在一种境界之中,简单而空灵。太极拳是阴阳学说,同时还结合了人体的运行知识,从而成为了刚柔相济的健身和防卫的拳种,我在授课时为学生就重点讲授阴阳变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处处从矛盾对立到统一思想,让他们体会到太极的内涵极其丰富,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从而明确太极拳的奥秘。我还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来放松自己的心态。通过正确的太极拳练习,调节身体的相关机能、平衡人身的阴阳之气,补充人的后天不足,使学生的精力充沛,帮助他们把身体从僵滞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放松身体的各个肢节,养成乐观的性格,从而达到浑然一体的运动效果。通过太极拳运动,学生不仅能够强健自己的体魄,还能够修养自己的性格,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格。
四、组织比赛,促进太极拳练习
课堂上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加强学生对太极拳的勤快练习,可以组织班级比赛,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10个人。教师可以录下整套太极拳给学生,让他们回去练习的时候,有遗忘的地方或者是动作不够规范的地方,可以通过录像多次练习。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组织相关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练习太极拳的热情,也对太极拳在中学学生的推广起到推动的效果。
五、创办太极拳推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感悟太极拳的奥秘
太极拳套路和太极拳推手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盘架子为拳之体,推手为拳之用。所以,学生学会了打太极拳还要学会推手,才算是体用兼备。太极推手,既能增强学者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健身和防身的目的,其乐无穷。练习推手,首先要练好太极推手的基本八法,即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等八手功夫,也是八种劲别。拥、挤、肘、靠为进攻手;捋、按、采、捌为化解手。捋破拥,按破挤,采破肘,捌破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创办兴趣小组着重将太极推手八手功夫的各种练习方法、劲源心法及奥妙诀窍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训练,体会感悟,为太极拳学习打好坚实的推手基础功夫。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感悟太极拳的奥妙。
总之,中学体育教师应当顺应新课改的精神,积极开展太极拳教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较为健康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太极拳论》-王宗越
[2] 林旭.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科学养生 观的剖析[J] .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
[3] 徐本力.初探传统养生对中国竞技体 育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