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一日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作者】 张学柏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宝都街道北关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少年若天成,习惯如自然”。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的习惯将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坏习惯的形成将祸害孩子终生。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多年的幼教工作,我认为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渗透到幼儿在园内的各项活动中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用游戏或集体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从幼儿抓起。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利用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师应当对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进行分析和完善,做好每个教学活动的教学计划,在活动中努力营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氛围,并通过上课、反思以及相关活动等模式有规划地进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接收情况进行引导方法的改善,可以借助童谣、儿歌、小故事等方式,将正确的行为养成方式融入其中,逐步培养幼儿的良好理念和情感。如“加油干”这个音乐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它可以启发幼儿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然后通过师幼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在艺术活动“加油干”中,让幼儿将自己平时劳动中的动作进行创编,并融入音乐中,进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利用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行为,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因此,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和积累经验。例如:在游戏“红绿灯”中,通过儿歌“大马路,宽又宽,红灯停,绿灯行”,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游戏可以使他们在角色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正确的行为概念。
  三、利用午间环节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午间是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时机,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午间的就餐、午睡、起床等环节,教师可以渗透卫生教育、健康教育、礼仪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等诸多方面。利用这个时间段,对幼儿进行持之以恒、连续不断的教育影响,使之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餐前洗手环节,可以带幼儿一边洗手一边读洗手儿歌:“卷起两个小袖口,轻轻拧开水龙头,我把小手伸出来,洗洗我的一双手。洗手心,洗手背,再搓一搓手指头,两手一起冲冲水,肥皂泡泡不见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教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吃饭环节,背诵古诗《悯农》,教育幼儿不浪费粮食,帮助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教师在餐前对幼儿进行一些进餐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午睡时,教育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床铺,这些都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四、利用一日活动中的表扬、鼓励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教师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地抚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比如,班里有的幼儿行为习惯不太好,有的在家是小霸王,不尊敬老人,有的早上不洗脸就来幼儿园,有的玩完玩具不摆放整齐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织了一个“我是文明小公民”的活动,由本班幼儿推选,说出他的优点,然后举手表决,超过本班幼儿人数的一半就当选,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既不会让没有当选的幼儿感到不如别人而垂头丧气,同时又教育了他,使他改掉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五、利用榜样激励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在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为习惯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模仿他人的现象,尤其对教师的言行更为信服。教师如不注意自己的行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话就别指望孩子会讲公共卫生,如果教师打骂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别打骂小朋友,孩子身边的成人自私就不会有宽厚仁爱的孩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因此,教师应当首先规范自身言行,进一步用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幼儿,使幼儿长期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得到氛围的熏陶,而且幼儿对来自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及时肯定他们的良好行为,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获得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愿每位教师都能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大事来抓。愿我们的孩子都能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能健康快乐阳光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