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赵学芳

【机构】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历史是高中教学科目中的重点科目,学习历史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首先对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原则展开分析,并总结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中的应用方法与要点,以便为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中的应用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的养成。探究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法,其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本文就针对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一、高中历史课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法,其在历史课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新课标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在高中历史课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为靶点,设计探究方向和探究内容,并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分析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对历史的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新课标对高中历史学习的新要求。 
  2. 自主性原则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高中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历史课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历史文化的奥秘,因而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运用时,教师要把握好自主性原则。即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通过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知识和能力,从而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 
  3. 多样性原则 
  受生活环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每个人对历史事件解读的角度不同。在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课堂中,教师不能抑制学生的个性思维,反而应该鼓励学生针对同一历史事件阐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于高中历史课,教师要把握多样性原则,鼓励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我分析,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利用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高中历史课中探究式教学应用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一般包含“质疑——探究——释疑反思”三个阶段,因此在高中历史课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就要把握好探究式教学流程的几点要求: 
  1. 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因此,在高中探究式历史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运用好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工具,为学生提供新颖的问题情境。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将历史事件还原;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历史事件发生时更完整的社会特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探究式教学的精华所在,只有成功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思考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好历史知识点,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2. 多渠道搜集材料,探究分析问题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通过教师的辅导,使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探索发现、掌握认识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根据问题对历史事件展开探究和分析,但探究过程一定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在探究程序开始前或探究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参考资料,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只有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有一定了解,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提高探究教学的开展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探究小组,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质量,让学生在合作、思考和讨论中提升综合能力,完成探究任务,提高学习质量。 
  3、鼓励学生多种形式表述历史问题
  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还有的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历史。学生们在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口演话剧、讲故事、撰写小论文、绘画,等等,都是他们施展特长的渠道。在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程评价,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解决问题,探究反思 
  通过让学生反思探究式学习的过程、结论和方法,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思维规律,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其创新。探究反思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探究成果,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因此在探究反思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的探究成果为中心,针对教学内容合理优化,夯实学生的探究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中的应用,能够实现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在历史课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一定要把握好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合理地设计探究内容,并引导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探究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满足新课标对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 钦.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大观周刊,2012(28). 
  [2] 孙群山.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