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十年学游客 万幸清北人——解码英语高分

【作者】 刘萍萍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昌乐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绕不过去的话题,从事了十几年的优生优培工作,我坚信一点:尖子生不但可以发现,而且可以培养。尖子生的出现,既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尖子生即使天生是块美玉,也同样需要教育者的精益求精和精雕细琢才能成器”,现将尖子生的培养策略总结如下。
  一、强化尖子生的目标定位,培养他们大的备考格局。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的这句名言寓意了目标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伟大的人生是从树立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开始的。我们要让尖子生始终把清北的目标刻在心上,它是一个清晰的、看得见的美好图景,它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一种鞭策。有时候欲望真的比方法更重要,所以,务必让高三的每个尖子生树立“北大元培,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伟大目标定位。
  二、潜心研究高考试题,精准备考。
  我们经常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作为高三英语教师,如果想对2019年的英语高考方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最好的方法就是静下心来,仔细研究英语考试大纲和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从而对高考的考试范围、题型、试题难度和命制特点有清楚的了解。把握住教学的方向,才能指导学生科学备考。
  2018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总体呈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体现“突出语篇,强调运用,重在交流”的命题导向。“稳”主要体现在语言知识考查基本不变,且注重情境考查,以及考点梯度排布均匀等方面。“变”主要体现在2018年考题对词汇的要求有所提升,且题目设置难度稍稍加大,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句子结构复杂以及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有所提高等方面。
  三、搞好课程体系化建设,一轮、二轮、三轮复习梯度推进。
  (一)一轮复习
  1. 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为备考依据,以校本教材为载体,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和人文素养。
  2. 复习内容:
  (1)词汇复习目标:能够将课标词汇音、形、意熟记于心,掌握其重要用法,并能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能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句型,并能正确、灵活运用;能够辨析易混词、短语、句型并且能够正确使用。
  (2)语法复习目标:掌握重点语法的基本概念及用法;熟练掌握并能够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各项语法功能。
  (3)能力目标:重视基础知识的正确、灵活运用;重视并坚持听力、阅读、写作训练,为二轮复习做好充分准备。
  (4)素养目标:纠正习惯,形成规范。
  (二)二轮复习
  1. 指导思想:通过专题复习,使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学科素养得到充分发展,实现高考所要求的各项微技能的实质性突破。
  2. 复习内容:
  (1)听力专项:精心选择听力素材,采用专题训练的形式,加强错点重听,精听和泛听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2)阅读专项:查摆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精研课本,能力迁移,且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阅读素材,精讲多练,讲求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写作专项:让学生勤于背诵,背以致用,在“背诵”和“应用”之间为学生打通一条绿色通道。且写作话题务必丰富,学练一体,内容书写,同时推进。
  (三)三轮复习
  1. 指导思想:提升尖子生思维能力、构建网络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熟练规范解题能力。
  2. 复习内容:
  (1)三轮复习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八次拉练,提高尖子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熟练规范解题能力。
  (2)临近高考,采用“以试卷训练为切入,以错题为线索,以考点为核心,以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心理上的薄弱点为真正目的,而后专题训练、专项突破,提高能力,夯实基础,强化自信”的复习模式。
  (3)调整尖子生的心理状态,面对高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绩观和成长观,杜绝学生急功的备考思想。
  四、注重对尖子生规范的培养。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规范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差距,更多在于规范,规范不仅仅在于书写,还体现在方方面面,规范就是竞争力,规范成就梦想。
  经过三轮的高考复习,尖子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不会相差太多,可考出来的成绩却千差万别,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规范的践行程度,一张规范的试卷往往能使得分点暴露无遗,而潦草的试卷却把关键步骤藏的朦朦胧胧,而这种朦胧美恰恰是要不得的。
  譬若高三全年描字帖练字,练习规范书写,只是为了写一个工整漂亮的卷面;譬若数学的“每日一题”,只是为了理一个严谨规范的过程;譬若记录的非知识性失分,一整本的错误积累可能会挽救尖子生的文综;譬若连草稿纸都写得如同卷面,最终可能成就了尖子生考场上的滴水不漏。
  五、尖子生培养的七大教训。
  1.忽略基础,过于浮躁:盲目拔高、过分刷题、片面强调复习效率和短期内追求总分大幅提高易使尖子生心浮气躁,追求短线行为,其实这些都是青蛙点水,流于表面。复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2. 缺乏量化、清晰、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我要考XXX名牌大学”只不过是一种笼统的、泛化的、模糊的高考目标。高三总复习中,更需要一个恒久、量化、清晰、明确、具体的高考目标牵引尖子生的自我潜意识去努力。
  3.主线复习进度未能紧跟老师的复习战略:在高三总复习中,完全撇开老师的复习安排独立搞自己的复习计划是最容易多走弯路步入歧路的短视行为。再三告诫尖子生:自己的复习小计划一定要服从老师的大计划,千万不要甩开老师的复习计划另搞自己的一套。
  4.眼高手低,不愿意亲自动手进行各科复习内容的自我整理、自我归纳和自我梳理,很多尖子生总以参考资料上面已系统化整理好的复习内容为借口,不愿意动手做扎实、细致、繁重的复习内容整理工作。
  5.未能及时做好复习信息的反馈汇总:复习中的错题、疑问、重点、疏漏等反馈错源信息都是很宝贵的增分点。务必教育尖子生针对错源信息进行自我补救式的强化复习。
  6.忽视各学科复习中的增分规律:例如书写、答题踩分点、答题格式答题规范与审题技巧等。
  7.过于看重成绩,对尖子生心理关注不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试图短时间内快速培养尖子生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尖子生的培养是一个智慧与汗水、痛苦与喜悦交织在一起的长期过程,每一个培养尖子生的老师必须抱着认真负责且乐观务实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