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作者】 路金光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人都会因为兴趣而执着于某一样活动,并在最后取得或小或大的成功。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搞好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强化学生的动作技能,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教学氛围 成功喜悦 教学内容 组织者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非常肤浅,他们活泼好动,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注意力往往不集中,长时间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愿上体育课的念头,所以要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然而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周围良好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呢?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运动。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相反,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有隔阂,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不均衡,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扬民主,课堂上面带微笑,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并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教师既要做他们的家长,关心爱护他们,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帮助、尊重他们,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优生”、“学困生”要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和设法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正当要求。当学生练习失败时,要给予鼓励,当学生练习成功时要及时表扬,当学生焦虑不安时要给予安慰。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取得成绩时,他们就会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感兴趣。如果获得成功,他们就会喜欢上这一体育项目,特别是体育差生或者肥胖型的学生,他们因自己差而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占大多数,只要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与其他同学一样多,那么他们的积极性肯定会大大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如:在篮球教学比赛的教学中,有些同学怕自己打不好就不愿参加,总是推三阻四找各种理由拒绝上场,我就让他们做裁判,并对他们的裁判工作给予认可和赞同,在他们获得成功的同时再加以引导,使他们能对篮球本身的教学产生兴趣,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完成,并且能出色地完成。
三、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新课程标准提倡淡化技术教学,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但学生不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不具备基本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对体育课便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日后就不可能在体育学习、锻炼中挑战新的运动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要以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因此,教学内容选择要注意学生的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喜好,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可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等条件,确定一些教学内容范围,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生自己喜欢了就会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从而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发展个性,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四、培养小体育组织者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每次上体育课,我都有意培养一名小体育组织者,即由教师讲变为学生讲,由培养一个慢慢变成六个,由六个慢慢发展变成全班都是“小体育教师”。这样让整个体育课堂都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强了。
为了培养小学上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原来每节课由我来讲一条体育新闻的任务交给“小体育教师”,他向六个小组长征集体育新闻,小组长又向本组成员征集,层层落实并记录下来,期末由本班学生评出十条最佳体育新闻,并对收集入选者进行表彰。整队的时候,“小体育教师”要检查队员们的穿着。队员们必须按照体育课要求穿戴;而且要严格遵守体育课的队列要求:队伍整齐、报数宏亮、队列的精神面貌要好。如发现不遵守要求的队员,“小体育教师”要及时提醒并严格要求。这样,“小体育教师”在要求别人的同时更会注重自己的言行举动,更会对自己严格要求,既提高了自己的体育素质,又锻炼了自己的组织指挥能力。培养小体育组织者的方法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组织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乐而不疲,甚至不愿下课,并且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去练习;若不感兴趣的活动,就表现情绪不高等。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激发兴趣”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氛围 成功喜悦 教学内容 组织者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非常肤浅,他们活泼好动,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可塑性大。注意力往往不集中,长时间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愿上体育课的念头,所以要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然而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周围良好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呢?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运动。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相反,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有隔阂,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不均衡,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扬民主,课堂上面带微笑,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并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教师既要做他们的家长,关心爱护他们,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帮助、尊重他们,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优生”、“学困生”要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和设法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正当要求。当学生练习失败时,要给予鼓励,当学生练习成功时要及时表扬,当学生焦虑不安时要给予安慰。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取得成绩时,他们就会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感兴趣。如果获得成功,他们就会喜欢上这一体育项目,特别是体育差生或者肥胖型的学生,他们因自己差而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占大多数,只要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与其他同学一样多,那么他们的积极性肯定会大大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如:在篮球教学比赛的教学中,有些同学怕自己打不好就不愿参加,总是推三阻四找各种理由拒绝上场,我就让他们做裁判,并对他们的裁判工作给予认可和赞同,在他们获得成功的同时再加以引导,使他们能对篮球本身的教学产生兴趣,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完成,并且能出色地完成。
三、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新课程标准提倡淡化技术教学,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但学生不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不具备基本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对体育课便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日后就不可能在体育学习、锻炼中挑战新的运动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要以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因此,教学内容选择要注意学生的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喜好,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可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等条件,确定一些教学内容范围,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生自己喜欢了就会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从而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发展个性,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四、培养小体育组织者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每次上体育课,我都有意培养一名小体育组织者,即由教师讲变为学生讲,由培养一个慢慢变成六个,由六个慢慢发展变成全班都是“小体育教师”。这样让整个体育课堂都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强了。
为了培养小学上体育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原来每节课由我来讲一条体育新闻的任务交给“小体育教师”,他向六个小组长征集体育新闻,小组长又向本组成员征集,层层落实并记录下来,期末由本班学生评出十条最佳体育新闻,并对收集入选者进行表彰。整队的时候,“小体育教师”要检查队员们的穿着。队员们必须按照体育课要求穿戴;而且要严格遵守体育课的队列要求:队伍整齐、报数宏亮、队列的精神面貌要好。如发现不遵守要求的队员,“小体育教师”要及时提醒并严格要求。这样,“小体育教师”在要求别人的同时更会注重自己的言行举动,更会对自己严格要求,既提高了自己的体育素质,又锻炼了自己的组织指挥能力。培养小体育组织者的方法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组织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乐而不疲,甚至不愿下课,并且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去练习;若不感兴趣的活动,就表现情绪不高等。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激发兴趣”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