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职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 陈寿兰
【机构】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而网络道德缺失问题特更加显著。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不规范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引导,同时结合课堂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络行为;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有害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着手,寻找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对策,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网络素质水平。
1、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存在的问题
1.1发表非法网络言论
数据显示,我国高职大学生每天的平均上网时间达到了8个小时,80%以上的学生上网都是为了聊天、购物和玩游戏,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阅历不深,对于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也相对较弱,不少学生都以为自己在网络上是隐匿的、无拘无束的,因此经常肆无忌惮的发表非法言论,例如人身攻击他人、诋毁他人名誉甚至发表对社会和国家有害的言论,近年来这种现象逐渐增多。网络环境本来就是混乱不堪的,不加节制的发表非法言论的行为导致环境逐渐恶化,长时间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高职院校学生逐渐变得冷漠、缺乏情感和责任感,对后续发展有不利影响。
1.2浏览有害信息
网络上的信息无穷无尽,有好的、有用的信息,也有对人思想有害的信息,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黄色信息,不少高职院校学生沉迷于视频聊天,经常浏览黄色网站,浏览、下载甚至发表黄色图片和视频等,近年来大学生自己建设黄色网站并以此牟利的案件屡见不鲜,资料显示,48.5%的男生和14.3的女生都接触过黄色网站。
1.3不尊重著作权的网络抄袭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为了应付作业,有的是为了尽快完成论文,他们想方设法弄虚作假,在网上下载论文等资料抄袭,有的则是聘请专业的“枪手”代写,剽窃他人作品。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甚至为了盈利,抄袭、复制别人的作品,有的则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稍作修改就发表,严重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
1.4破坏网络安全的行为
有的高职院校学生盲目崇拜黑客这种违法行为,学习并利用黑客技术编写程序,侵入他人网站或者盗取网络货币等,严重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也影响了他人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甚至编写计算机病毒并故意传播,以此攻击他人计算机系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影响了互联网安全性。
2、高职院校学生缺乏网络道德的原因
2.1网络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
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缺乏网络道德的主要原因。网络的隐蔽性让大学生的行为难以被管控,各种不健康信息充斥在网络中,影响了大学生健康的道德观念。网络上还存在大量的不良网络行为,给大学生提供了不良示范,例如黑客行为、诽谤行为等,大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遵纪守法,但是在网络上则很少自觉自我约束,法律规范和传统道德被置之不顾,导致了网络行为失范,违法行为也并不少见。
2.2高职院校学生不够成熟
高职院校学生尚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的阶段,在这个特殊阶段,他们不能很好的分辨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刺激,从而做出一些不合理的举动。高职院校学生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他们想要展现自己,在生活、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下,他们选择逃避,在网络上宣泄压力。进入大学之后,学生有了更加充足的时间,上网条件便利,缤纷多彩的网络让大学生难以控制自己,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更是整日沉迷于网络,甚至有学生因为网络行为犯罪。
2.3社会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
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将一些有害信息散步到我国,论坛、聊天软件等充斥着各种不良言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侵袭着大学生,有的大学生意志不够鉴定,对有害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影响,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的现象也更加严重。
3、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
3.1加强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要让校园网络成为引领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网站,构建系统的网络教育平台,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观念。校园网用户要做到实名注册,有害信息有关的域名应该加入到校园网黑名单中,也可以使用过滤软件,这样才能净化网络环境。建设心理健康、求职就业、继续教育等高职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引领高校网络文明新风。加强社团的引导作用,成立如科学技术协会、计算机协会等,订立社团活动规范,以此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构建优质的网络环境。
3.2网络道德教育和课堂教育的结合
在很多西方高校中,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我国高职院校也可以借鉴西方高校,将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或者在课堂教育中融入网络道德教育。例如在计算机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计算机技术的时候,就可以穿插一些计算机网络行为安全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同时,养成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将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是被网络支配。教育学生要不做黑客、不发布垃圾信息、不传播有害信息等。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及时疏导大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形成的网络上瘾、网络孤僻症等心理问题,宣传健康的网络行为知识。采用更加平和的教育手段,例如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关于网络道德教育的文章、小故事,也可以建立微信群,师生定期交流等。
结束语
综上,互联网在不断发展,网络道德建设也亟待加强,加强高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营造优质的网络环境,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严玮.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特点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8.
[2]王传芳.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109.
[3]朱海同.高职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1,(10):87.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络行为;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有害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着手,寻找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对策,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网络素质水平。
1、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存在的问题
1.1发表非法网络言论
数据显示,我国高职大学生每天的平均上网时间达到了8个小时,80%以上的学生上网都是为了聊天、购物和玩游戏,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阅历不深,对于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也相对较弱,不少学生都以为自己在网络上是隐匿的、无拘无束的,因此经常肆无忌惮的发表非法言论,例如人身攻击他人、诋毁他人名誉甚至发表对社会和国家有害的言论,近年来这种现象逐渐增多。网络环境本来就是混乱不堪的,不加节制的发表非法言论的行为导致环境逐渐恶化,长时间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高职院校学生逐渐变得冷漠、缺乏情感和责任感,对后续发展有不利影响。
1.2浏览有害信息
网络上的信息无穷无尽,有好的、有用的信息,也有对人思想有害的信息,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黄色信息,不少高职院校学生沉迷于视频聊天,经常浏览黄色网站,浏览、下载甚至发表黄色图片和视频等,近年来大学生自己建设黄色网站并以此牟利的案件屡见不鲜,资料显示,48.5%的男生和14.3的女生都接触过黄色网站。
1.3不尊重著作权的网络抄袭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为了应付作业,有的是为了尽快完成论文,他们想方设法弄虚作假,在网上下载论文等资料抄袭,有的则是聘请专业的“枪手”代写,剽窃他人作品。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甚至为了盈利,抄袭、复制别人的作品,有的则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稍作修改就发表,严重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
1.4破坏网络安全的行为
有的高职院校学生盲目崇拜黑客这种违法行为,学习并利用黑客技术编写程序,侵入他人网站或者盗取网络货币等,严重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也影响了他人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甚至编写计算机病毒并故意传播,以此攻击他人计算机系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影响了互联网安全性。
2、高职院校学生缺乏网络道德的原因
2.1网络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
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缺乏网络道德的主要原因。网络的隐蔽性让大学生的行为难以被管控,各种不健康信息充斥在网络中,影响了大学生健康的道德观念。网络上还存在大量的不良网络行为,给大学生提供了不良示范,例如黑客行为、诽谤行为等,大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遵纪守法,但是在网络上则很少自觉自我约束,法律规范和传统道德被置之不顾,导致了网络行为失范,违法行为也并不少见。
2.2高职院校学生不够成熟
高职院校学生尚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的阶段,在这个特殊阶段,他们不能很好的分辨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刺激,从而做出一些不合理的举动。高职院校学生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他们想要展现自己,在生活、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下,他们选择逃避,在网络上宣泄压力。进入大学之后,学生有了更加充足的时间,上网条件便利,缤纷多彩的网络让大学生难以控制自己,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更是整日沉迷于网络,甚至有学生因为网络行为犯罪。
2.3社会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
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将一些有害信息散步到我国,论坛、聊天软件等充斥着各种不良言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侵袭着大学生,有的大学生意志不够鉴定,对有害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影响,网络行为道德缺失的现象也更加严重。
3、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
3.1加强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要让校园网络成为引领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网站,构建系统的网络教育平台,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观念。校园网用户要做到实名注册,有害信息有关的域名应该加入到校园网黑名单中,也可以使用过滤软件,这样才能净化网络环境。建设心理健康、求职就业、继续教育等高职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引领高校网络文明新风。加强社团的引导作用,成立如科学技术协会、计算机协会等,订立社团活动规范,以此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构建优质的网络环境。
3.2网络道德教育和课堂教育的结合
在很多西方高校中,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我国高职院校也可以借鉴西方高校,将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或者在课堂教育中融入网络道德教育。例如在计算机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计算机技术的时候,就可以穿插一些计算机网络行为安全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同时,养成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将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是被网络支配。教育学生要不做黑客、不发布垃圾信息、不传播有害信息等。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及时疏导大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形成的网络上瘾、网络孤僻症等心理问题,宣传健康的网络行为知识。采用更加平和的教育手段,例如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关于网络道德教育的文章、小故事,也可以建立微信群,师生定期交流等。
结束语
综上,互联网在不断发展,网络道德建设也亟待加强,加强高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营造优质的网络环境,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严玮.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特点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8.
[2]王传芳.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109.
[3]朱海同.高职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1,(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