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班级民主化管理

【作者】 张之禧

【机构】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班级民主化管理是一种符合现代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水平的管理模式,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要求相适应的,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理、自立、自治、自强的能力。本文主要简述了我在班级民主化管理中的几点做法。
  关键字:班级、民主管理、做法
  一个班级,如果只有管理者的积极性,只靠管理者单枪匹马的“管理”,没有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民主就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商量,不是专制和独裁。“没有民主,就没有创新;没有民主的教育,就没有民主的未来”。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班级各种大事都交给学生自已去商讨,去决定,尽量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怎样实现班级管理民主化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具体谈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坚持自我管理
  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的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全体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1、建立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老师不必事事躬亲,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心细胆大、学生支持拥护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
  2、执行“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制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机会。我校各班都采取值周班长制。每5人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周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民主推选一人任值周班长,其余4人分工负责,一天一汇报,一周一总结,并评选出一周内表现突出的同学。这种形式为每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既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二、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依“法”治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良性运转的基本保证。为避免班级组织陷于瘫痪状态或是出现“专制式”的管理,应制定代表全体班级成员利益的,体现其意志的规章制度,使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增强自制力,能够管理好自己。“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 
  因此我在刚接手新班级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让学生明确班规的意义,要做好动员工作。在为什么要制定,它应具备怎样的功能等方面应讲清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主要通过学生周记《假如我是班主任》,征集“金点子”,然后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最后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起来效果还不错,班规制定的程序应确保其内容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制度一经生效就必须坚决地执行,施行中应有完善的检查监督机制,应采取学生干部监督、值日班长监督、全体学生监督与班主任监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检查监督,要及时对班集体成员执行制度的情况作总结并及时评价处理,根据其遵守班规的情况对学生个体进行素质量化考评,奖惩分明,对所有成员都应一视同仁。制度实施后经检验不合格的经一定程序要予以废止或修正,从而收到管理的实效。
  三、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例如:我在班内开展评比激励机制,专门设置了评比栏,主要粘贴上周班级各项工作中取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小组并且将照片贴在学习园地中的“风采展示”栏中。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使同学们树立了努力学习。
  四、树立典型,全员激励
  一个班级学生很多,班主任不可能每天都管住每一个学生,要提高管理效果,树立典型是关键。首先要树立正面典型,以班级中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学生作为典型。进行积极的指导,指出他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要求他在各方(下转第22页)(上接第51页)面都起模范带头作用。我班学生朱XX同学家境比较特殊母亲自出生后由病去世被父遗弃,一直由外公抚养至今。然而该生学习刻苦,经常帮助同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因而在上学期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我安排了她与她外公的发言,在家长和同学们当中起到了强烈的反响,从此在她的带动下本班学生学习劲头足了。期未考试后,我班好几门功课的平均分在全年级排名最高,在全年级前100名学生人数上我班居首。其次要树立思想暂时落后的转变典型。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肯定和指出他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并以正面典型激励他,启发他,使之点滴进步,这样就可以以一带十,点面结合。曹XX是一名让任何教师头痛的学生,课堂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然而在某堂课上我提出问题后发现他望着我,我指名后一开始他不愿说,我鼓励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令人惊喜的是他完全正确。通过几次单独谈话与课堂鼓励。他逐渐的完成作业,而且在课堂上也能积极思考。在他的影响下我发现过去不愿学习的好几个同学开始学习了。
  五、区别对待,更好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班级工作中既要教育集体,又要通过集体活动、优良的风气、正确的舆论教育个人。只有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达到教育目的。这里的个别教育,特指对两头“冒尖”的学生即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育。在个别教育中,目前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对于优秀生有的班主任易忽视;二是对后进生有的班主任往往因畏难而放弃,忽视和放弃都是不对的。因为优秀生难以面面优,后进生未必处处差。正确的做法是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六、精心设计每一堂班会
  班会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甚至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因此,班主任要精心准备,设计主题鲜明、形式多应、内容丰富的班会课,过程可以让班干部自己组织,内容要有针对性。我班开展的“如何上好自习课”的主题班会,由学习委员主持,负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同学结合自己平时的做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达成以下几条共识1、自习课讨论问题避免声音过大,影响其他同学;2、独立完成作业,避免抄袭;3、课代表统一收缴作业,其他同学禁止乱跑座位。从此以后,本班的自习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这样做比起简单粗暴训斥和责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任何学生只要给他们机会,他就会发光;只要给他信心,他的潜力就会不断开掘出来;只要给他责任,他能严格要求自己并影响别人。开校以来,由于我们实行了班级民主化的管理,营造了一个使学生施展才华的良好氛围,从而充分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由于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理、自治、自立、自强的能力;由于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班班干部,保证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