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康永梅
【机构】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学好数学不仅需要聪明的脑袋,而且更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是一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二要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三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四要培养认真,及时,独立,整洁地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五要严格要求,规范书写。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更是一门严谨的、逻辑性强的学科。学好数学不仅需要聪明的脑袋,而且更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同学们学习数学才会感到轻松、自信,才能领会数学的学习的过程美,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巨大乐趣。而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尤其重要。
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如下:
1、家庭因素。农村孩子的父母多半都是农民,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多数孩子的家长都选择外出务工,有的长年在城市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由于老人的溺爱,对管理的疏忽,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因此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相对较差。
2、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多数是忙于农活,只关心孩子的吃穿,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有一部分家长更是一天只知道喝酒、玩乐、打麻将,吵得孩子没办法在家写作业,甚至让孩子帮他去买酒买烟。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也没有辅导孩子的意识,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缺乏与学校教师教育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形成合力。
3、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弱,学生的生活也比较单一。多数学生缺乏进取心、责任心,自由散漫。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数学习惯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1、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2、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数学中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化,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回答问题后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更能增加他们学习的参与竞争意识,这样可使老师的启发性讲授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得到和谐的统一,促使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形成。③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保持长时间增长。
二、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深刻思考。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小、知识面窄、抽象能力弱的局限,思考数学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因此不仅培养勤思好问的习惯,还要引发学生养成深刻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这就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比较分析中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加以区别、掌握实质、灵活运用。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三、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
有不少的学生之所以把题做错,就是因为读题不认真、加字减字造成的。所以,教师要加强读题指导,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重读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例如“请你在得数比100大的算式后大√”这题时,教师可以采用首先请一位学生读题,并让大家说说这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在学生讨论后指导学生把“得数”和“比100大”这几个字圈起来,在学生理解题意以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方法进行指导,最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正确的完成。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慢慢的在培养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认真,及时,独立,整洁地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今后的劳动态度,生活态度毛豆有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使儿童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
小学生入学后,从教写数字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如数“0”的书写,可根据儿童的特点编成儿歌,指导儿童书写:“0字像鸡蛋,圆圆一个圈,上面开始写,从左往右弯,拐弯弯得圆,写出才好看。”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如小数点的写法及其书写位置,分数的书写顺序都是十分重要的。
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书写,也要注意规范,美观,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如加减乘除法的横竖式的书写顺序要一致,这里要提出的是,除法竖式的书写,很多人写的是不够规范的。其正确的书写顺序应该是:被除数——半括号(相当于除号)——除数——上面的横线(相当于等号)。四则混合运算的等式,更要注意整齐,美观,清楚。如
35+720÷80×5
=35+9×5
=35+45
=80
在脱式计算时,等号提前一格(写算式时就要空一格)对齐书写,等于号的长度应是其宽度的2倍,占一个格,要求学生每步脱式计算,刚开始学时,都要用直尺划线,直到养成书写整洁的习惯。正是这些细节之处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独立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作业的坏习惯。现在很多老师喜欢把作业安排给家长辅导完成,有的还要求每天“签字画押”,对此,我的观点是很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短期看作业质量有提高,但是长期下去,还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性以及思维的惰性.
五、严格要求,规范书写
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就要从低年级抓起,包括学生的作业格式、书写规范、自觉检查等习惯。要求学生以“提笔就是练字时”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了防止学生的粗心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计算时做到以下要求:(1)题目从书上抄下来后就要检查题目是否抄对。(2)从横式抄到竖式要再检查一遍。(3)竖式结果抄到横式还要检查。这样逐步检查减少了计算的错误率,比较有实效。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尤其在我们农村。但是如果我们能重视这个问题,瞅准时机,用正确的方法,有耐心,坚持长抓不懈,使学生形成好的习惯,转化为素质,一定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更是一门严谨的、逻辑性强的学科。学好数学不仅需要聪明的脑袋,而且更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同学们学习数学才会感到轻松、自信,才能领会数学的学习的过程美,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巨大乐趣。而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尤其重要。
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如下:
1、家庭因素。农村孩子的父母多半都是农民,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多数孩子的家长都选择外出务工,有的长年在城市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由于老人的溺爱,对管理的疏忽,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因此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相对较差。
2、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多数是忙于农活,只关心孩子的吃穿,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有一部分家长更是一天只知道喝酒、玩乐、打麻将,吵得孩子没办法在家写作业,甚至让孩子帮他去买酒买烟。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也没有辅导孩子的意识,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缺乏与学校教师教育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形成合力。
3、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弱,学生的生活也比较单一。多数学生缺乏进取心、责任心,自由散漫。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数学习惯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1、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2、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数学中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化,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回答问题后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更能增加他们学习的参与竞争意识,这样可使老师的启发性讲授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得到和谐的统一,促使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形成。③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保持长时间增长。
二、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深刻思考。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小、知识面窄、抽象能力弱的局限,思考数学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因此不仅培养勤思好问的习惯,还要引发学生养成深刻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这就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比较分析中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加以区别、掌握实质、灵活运用。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三、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
有不少的学生之所以把题做错,就是因为读题不认真、加字减字造成的。所以,教师要加强读题指导,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重读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例如“请你在得数比100大的算式后大√”这题时,教师可以采用首先请一位学生读题,并让大家说说这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在学生讨论后指导学生把“得数”和“比100大”这几个字圈起来,在学生理解题意以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方法进行指导,最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正确的完成。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慢慢的在培养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认真,及时,独立,整洁地完成数学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今后的劳动态度,生活态度毛豆有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使儿童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
小学生入学后,从教写数字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如数“0”的书写,可根据儿童的特点编成儿歌,指导儿童书写:“0字像鸡蛋,圆圆一个圈,上面开始写,从左往右弯,拐弯弯得圆,写出才好看。”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如小数点的写法及其书写位置,分数的书写顺序都是十分重要的。
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书写,也要注意规范,美观,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如加减乘除法的横竖式的书写顺序要一致,这里要提出的是,除法竖式的书写,很多人写的是不够规范的。其正确的书写顺序应该是:被除数——半括号(相当于除号)——除数——上面的横线(相当于等号)。四则混合运算的等式,更要注意整齐,美观,清楚。如
35+720÷80×5
=35+9×5
=35+45
=80
在脱式计算时,等号提前一格(写算式时就要空一格)对齐书写,等于号的长度应是其宽度的2倍,占一个格,要求学生每步脱式计算,刚开始学时,都要用直尺划线,直到养成书写整洁的习惯。正是这些细节之处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独立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作业的坏习惯。现在很多老师喜欢把作业安排给家长辅导完成,有的还要求每天“签字画押”,对此,我的观点是很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短期看作业质量有提高,但是长期下去,还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性以及思维的惰性.
五、严格要求,规范书写
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就要从低年级抓起,包括学生的作业格式、书写规范、自觉检查等习惯。要求学生以“提笔就是练字时”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了防止学生的粗心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计算时做到以下要求:(1)题目从书上抄下来后就要检查题目是否抄对。(2)从横式抄到竖式要再检查一遍。(3)竖式结果抄到横式还要检查。这样逐步检查减少了计算的错误率,比较有实效。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尤其在我们农村。但是如果我们能重视这个问题,瞅准时机,用正确的方法,有耐心,坚持长抓不懈,使学生形成好的习惯,转化为素质,一定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