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柳借春风绿盎然 教凭课改弄新潮——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

【作者】 彭万坤

【机构】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与新课改教学联系、与概念教学教学结合,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思想,是数学教师不懈的追求。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要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态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摆脱传统数学模式的束缚。
  一、新课标明确了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考试说明中规定“三基四能”,即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思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上“有章可循”,在方法上“熟能生巧”。
  2、过程与方法
  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数学结论的探索过程,才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从而逐步学会数学思想方法。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经过观察、试验、比较、猜想、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向学生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使数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3、情感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智力因素,是三位一体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社会态度,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评判能力。
  二、转变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求异和创新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师在引导学生思索的过程中,要适时借助原有的知识经验展开合理的联想,进行“生与熟”、“顺与逆”的转化,拓展新思路。训练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大胆地假设猜想。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设想越多,发现新关系与新解发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一图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要敢于“放开”,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标新立异”。然后进行集中思维,比较鉴别,选出最佳解法,优化思维。
  2、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是数学大厦的两大支柱。数学知识是思想方法的载体,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知识的灵魂,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就是在注重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渗透教学方法思想、方法、策略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创新需要知识,需要科学的思想方法,需要智力。“知识+科学方法+灵感=创造”。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没有知识的积累,就不会有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又反过来由促进知识的广度和尝试上的积累与内化。熟能生巧、巧能创新,灵感与创新都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既要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又要重视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为其日后能灵活运用和进行创新奠定基础。
  3、创设互动交流情景
  在互动交流的课堂上,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师生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中主动学习。
  4、在课堂上展示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素质目标
  实践证明,学习没有目标就如同赛跑没有规定方向和具体距离目标一样,当然,目标要适度,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并且要能摘得到,从而也就有自信心和兴趣,而兴趣是创造思维的内在动力,培养兴趣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三、教师在新教改中的任务
  1、走出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应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他们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素质教育认为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愉快的事情,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自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自觉排除心里的压力,使他们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素质教育既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2、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正确与否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极大。一切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规律的教育思想,都对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促进作用。
  四、设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是否成熟的一种方式。评价者从传统单一的教师改变为多元的参与者;形式上,可以是学分制、等级制;内容上,可以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操作,也可以是学生学习情感方面等。针对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孔子的“因材施教”和马斯诺的“层次需要理论”,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反作用于教学,推动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