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发展 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梧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作者】 张凌贞 王 宇
【机构】 广西梧州职业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各地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但是“集而不团”的瓶颈制约着职教集团的纵深发展。以梧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现状,分析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模式 瓶颈 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就业教育,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职教工作必须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模式创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发展之路。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教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的重要创新,是推动职教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职教集团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和一些企业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教集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职教集团约700个,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校、90%以上的高职校。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典型模式和运行机制①。
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体制创新、政府驱动”的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模式、“助力行业、引领产业”的湖南现代物流职教集团模式、“园团合一、服务企业”的重庆工商职教集团模式、“借船出海、境外办学”的江苏商贸职教集团模式、“校企一体、三链融合”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模式、“集群对接、全程合作”的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模式、“中高贯通、完善体系”的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模式、“城乡联合、以城带乡”的河南信息职教集团模式等。
二、职教集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教集团的作用在于应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及分散办学带来的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最终实现集团内成员间资源共享。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集团化办学已具备较大规模,形成了许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类型与模式,但职教集团“集而不团”现象也较为普遍,成为制约职教集团发展的最大障碍。究其原因在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一项涉及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参与集团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千差万别。现阶段“集而不团”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
1.顶层设计不完善。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性文件,缺乏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职教集团的地位、运作权限和业务范围,对各行为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缺乏明确的定义。
2.主体职责不到位。目前,政府缺乏对职教集团的统筹、协调、监督和经费支持,行业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不强,集团院校服务功能定位仍主要局限于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为行业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科技开发等服务意识还不够强、能力相对较弱。
3.工作经费缺保障。目前,职教集团建设与运行的工作经费,大多来源于牵头院校的年度预算,经费来源单一,不仅影响了牵头院校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集团成员院校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一大批集团化办学合作基地的建设与常态化运行,需要较大额度经费的持续投入,但国家层面还没有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各级地方政府缺少扶持集团化办学的相关制度。集团化办学经费来源渠道不通,影响了其合作组织的成长。
4.内部管理待健全。目前,部分集团除理事会或董事会及秘书处等常规机构外,上层未设立发挥政府及相应产业部门主导职能的联合指导组织,下层未设立具体承担合作协商与实施工作的内部组织。不少集团运行制度不完善,大多数集团未建立完整的内部考核体系。
5.长效机制未形成。合作共赢是集团化办学持久生命力所在,目前,多数职教集团内部还没有形成共赢机制,已成为集团化办学的严重障碍。职教集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未得到有组织的示范推广,社会各界对集团化办学存在的疑虑未得到有效消除,也制约了全国范围内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推进。
三、梧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瓶颈
梧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道路始于2010年。为了加速梧州职业教育发展,梧州市政府于2010年筹措资金1.8亿元收购原民办梧州职业学院并在此基础上,后续投入建设资金6.76亿元,以“坚持政府主导、建立统筹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职教体系、提高整体效益”为指导思想,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成立市职教中心,整合市区10所市区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一职中、二职中、卫生学校、财经学校、机电技工校、市技工校、轻工技工校、建筑技工校、农机校、长洲职校等)的办学资源。
2013年上半年我院(中心)先后牵头联络有关单位、企业、行业等,成立了“梧州市机械职业教育集团”和“梧州市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在机械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的座谈会上,梧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黄振饶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教育发展,市机械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为促进校企合作、加强职业人才培养打造了良好平台。
随着发展的深入,梧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也遭遇到了瓶颈。除了前文所述“通病”之外,还遇到了以下突出的问题。
一是政府的统筹力度有待加强。
从全国以及全区的经济环境来看,梧州属于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梧州地方政府在职教集团化发展的统筹力度方面还有欠缺,亟待加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在政策层面要求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地方政府是重要推手。然而目前梧州市政府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制度保障、机构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工作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主导统筹作用发挥地仍不充分。
二是集团内行业、企业成员参与度、积极性不高。
由于梧州职业教育集团由梧州职业学院(梧州市职教中心)牵头,在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遇到了企业参与广泛性不足以及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首先,参与进来的企业数量有限,并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发挥规模效益。参与进来的企业大多单纯追逐经济利益,不愿花费精力支持职业教育。即使参与,也是敷衍应付.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动力,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陷入“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局面。
并且梧州很多新引进的企业或产业例如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就是从无到有在近两年迅猛发展起来的,然而由于梧州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整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导致新引进的企业在参与职教集团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社会对职教的认同度亟需提高。
由于受到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重学轻术”的思想影响,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始终不高,在梧州职业教育发展同样面临这样的窘境。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认同,学生成绩较差的,甚至是被普通高中、普通大学淘汰的学生才进入中职、高职院校学习的观点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梧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对策
(一)自治区层面应切实加强宏观指导
建议自治区尽快出台广西职业教育集团化组建、发展指导意见。对区内职教集团的组建原则、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强化对集团化办学的宏观指导。围绕全区经济发展战略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政府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政策保障和管理监督作用,优先选择、培育重点区域、领域、产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创新体制,为集团化办学构建了长效机制。自治区政府在安排区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时,向集团化办学成效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适当倾斜,以项目推动加快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
(二)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统筹协调作用
1.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相关制度、政策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文件,规范集团化办学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明确集团化办学的认定、评价标准,对集团化办学的组织体系提出要求,对行业企业限定准入标准,对职教集团的办学绩效进行考核;建议教育部出台办法,对集团化办学的权限、管理运行机制等予以规定。
2.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
地方政府应把集团化办学纳入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的重要议程,根据需要建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骨干行业都要建立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加强对集团化办学的指导与协调。参与制定职教集团运行章程,约束集团各方参与办学的行为。政府可以对于地方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加入集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企企合作”。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经费投入、招生政策等优惠杠杆,引导地方职业院校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3.加大对集团化办学的经费支持力度
以政府投入为基础、吸引多方面投入支持集团化办学。建议财政支持经费按照经常性经费和专项经费两种方式予以拨付,经常性经费由职教集团按照需求编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成为职教集团日常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专项经费由职教集团按照建设项目编制年度专项经费预算。经常性经费,重点用于兼职教师聘用、教师企业实践岗位购置、学生顶岗实习岗位购置、学生实习管理、集团日常运行管理等;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共享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团共享产学研中心建设项目、集团人才队伍建设项目、专业建设项目、公益性培训等社会服务项目、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项目等。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今后十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②。由政府主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职业院校等各方共同参与,逐步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和偏见,进一步优化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人才观,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和扶贫开发的突出贡献,大力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风尚,营造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职业院校应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1.调整专业设置,服务经济产业发展
当前梧州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致力打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梧州加快承接并引进了东部的先进产业和企业的脚步,加快部署雁行阵势布局“334”产业工程。梧州职业学院(梧州市职业教育中心)要认清形势,与企业、园区主动对接,发挥职业教育办学灵活的特点,围绕职业教育办学服务当地经济的宗旨,加快专业调整的步伐,培育、打造一批适合梧州经济需要的专业,重点培育、打造电子信息类、商贸物流类等专业群,服务经济产业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3.密切联系,深化校企合作
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四)企业(行业)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
政府积极主导,采取制定相关鼓励政策、经费支持等有效措施引导企业(行业)应逐步改变在校企合作中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同时企业(行业)应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企业(行业)应当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章制度,实现校企协同管理;按照弹性和灵活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支撑工学交替的开展;有效实施“双证书”制度。
五、 结束语
集团化办学完善了职业教育中观组织框架,创新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多元主体、特别是行业企业的参与,使教学链、产业链和利益链形成有效连接,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也是梧州职业教育发展今后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眼界,树立“大职教”的观念,不断突破瓶颈,将梧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导向深入,取得时效,真正走出一条梧州职教集团化发展道路,为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①《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改革"过河"摸到的"石头" 》,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17日
②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职教协调发展——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视频工作会议召开[EB/0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l一05—17)[2012一04—29].http:,/www.moe.edu.cn/public6les/business/html一6les/moe/moe 1485/201 105/1 19737.htlIll.)
参考文献:
[1] 刘风云,高建宁.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战略选择 [J].中国成人教育,2007(04):91.
[2] 匡 瑛,石伟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研究 [J].教育发展研究,2008(Z1):38-43.
[3] 卢索高.职教集团化办学机制研究 [J].教育发展研究2008(Z3).
[4] 钟艳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2):102-105.
[5] 龙德教.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职教集团发展 [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4):3-15.
[6] 庄曼丽,段素菊. 国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机制探析 [J].职教论坛,2011(31):84-86
[7] 王 超. 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J].现代企业教育,2010(11):5-6
[8] 吴庆国,姚本先. 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5:39-41
[9]胡立君.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2)
[10] 王 贞,陆其春. 校企融合型交通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管理观察,2011(2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A类课题(资助经费重点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织运行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A0016。
关键词: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模式 瓶颈 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就业教育,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职教工作必须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模式创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发展之路。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教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的重要创新,是推动职教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职教集团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和一些企业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教集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职教集团约700个,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校、90%以上的高职校。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典型模式和运行机制①。
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体制创新、政府驱动”的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模式、“助力行业、引领产业”的湖南现代物流职教集团模式、“园团合一、服务企业”的重庆工商职教集团模式、“借船出海、境外办学”的江苏商贸职教集团模式、“校企一体、三链融合”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模式、“集群对接、全程合作”的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模式、“中高贯通、完善体系”的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模式、“城乡联合、以城带乡”的河南信息职教集团模式等。
二、职教集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教集团的作用在于应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及分散办学带来的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最终实现集团内成员间资源共享。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集团化办学已具备较大规模,形成了许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类型与模式,但职教集团“集而不团”现象也较为普遍,成为制约职教集团发展的最大障碍。究其原因在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一项涉及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参与集团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千差万别。现阶段“集而不团”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
1.顶层设计不完善。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性文件,缺乏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职教集团的地位、运作权限和业务范围,对各行为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缺乏明确的定义。
2.主体职责不到位。目前,政府缺乏对职教集团的统筹、协调、监督和经费支持,行业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不强,集团院校服务功能定位仍主要局限于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为行业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科技开发等服务意识还不够强、能力相对较弱。
3.工作经费缺保障。目前,职教集团建设与运行的工作经费,大多来源于牵头院校的年度预算,经费来源单一,不仅影响了牵头院校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集团成员院校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一大批集团化办学合作基地的建设与常态化运行,需要较大额度经费的持续投入,但国家层面还没有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各级地方政府缺少扶持集团化办学的相关制度。集团化办学经费来源渠道不通,影响了其合作组织的成长。
4.内部管理待健全。目前,部分集团除理事会或董事会及秘书处等常规机构外,上层未设立发挥政府及相应产业部门主导职能的联合指导组织,下层未设立具体承担合作协商与实施工作的内部组织。不少集团运行制度不完善,大多数集团未建立完整的内部考核体系。
5.长效机制未形成。合作共赢是集团化办学持久生命力所在,目前,多数职教集团内部还没有形成共赢机制,已成为集团化办学的严重障碍。职教集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未得到有组织的示范推广,社会各界对集团化办学存在的疑虑未得到有效消除,也制约了全国范围内集团化办学的整体推进。
三、梧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瓶颈
梧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道路始于2010年。为了加速梧州职业教育发展,梧州市政府于2010年筹措资金1.8亿元收购原民办梧州职业学院并在此基础上,后续投入建设资金6.76亿元,以“坚持政府主导、建立统筹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职教体系、提高整体效益”为指导思想,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成立市职教中心,整合市区10所市区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一职中、二职中、卫生学校、财经学校、机电技工校、市技工校、轻工技工校、建筑技工校、农机校、长洲职校等)的办学资源。
2013年上半年我院(中心)先后牵头联络有关单位、企业、行业等,成立了“梧州市机械职业教育集团”和“梧州市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在机械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的座谈会上,梧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黄振饶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教育发展,市机械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为促进校企合作、加强职业人才培养打造了良好平台。
随着发展的深入,梧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也遭遇到了瓶颈。除了前文所述“通病”之外,还遇到了以下突出的问题。
一是政府的统筹力度有待加强。
从全国以及全区的经济环境来看,梧州属于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梧州地方政府在职教集团化发展的统筹力度方面还有欠缺,亟待加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在政策层面要求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地方政府是重要推手。然而目前梧州市政府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制度保障、机构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工作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主导统筹作用发挥地仍不充分。
二是集团内行业、企业成员参与度、积极性不高。
由于梧州职业教育集团由梧州职业学院(梧州市职教中心)牵头,在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遇到了企业参与广泛性不足以及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首先,参与进来的企业数量有限,并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发挥规模效益。参与进来的企业大多单纯追逐经济利益,不愿花费精力支持职业教育。即使参与,也是敷衍应付.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动力,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陷入“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局面。
并且梧州很多新引进的企业或产业例如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就是从无到有在近两年迅猛发展起来的,然而由于梧州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整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导致新引进的企业在参与职教集团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社会对职教的认同度亟需提高。
由于受到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重学轻术”的思想影响,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始终不高,在梧州职业教育发展同样面临这样的窘境。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认同,学生成绩较差的,甚至是被普通高中、普通大学淘汰的学生才进入中职、高职院校学习的观点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梧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对策
(一)自治区层面应切实加强宏观指导
建议自治区尽快出台广西职业教育集团化组建、发展指导意见。对区内职教集团的组建原则、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强化对集团化办学的宏观指导。围绕全区经济发展战略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政府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政策保障和管理监督作用,优先选择、培育重点区域、领域、产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创新体制,为集团化办学构建了长效机制。自治区政府在安排区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时,向集团化办学成效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适当倾斜,以项目推动加快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
(二)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统筹协调作用
1.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相关制度、政策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文件,规范集团化办学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明确集团化办学的认定、评价标准,对集团化办学的组织体系提出要求,对行业企业限定准入标准,对职教集团的办学绩效进行考核;建议教育部出台办法,对集团化办学的权限、管理运行机制等予以规定。
2.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
地方政府应把集团化办学纳入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的重要议程,根据需要建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骨干行业都要建立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加强对集团化办学的指导与协调。参与制定职教集团运行章程,约束集团各方参与办学的行为。政府可以对于地方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加入集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企企合作”。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经费投入、招生政策等优惠杠杆,引导地方职业院校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3.加大对集团化办学的经费支持力度
以政府投入为基础、吸引多方面投入支持集团化办学。建议财政支持经费按照经常性经费和专项经费两种方式予以拨付,经常性经费由职教集团按照需求编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成为职教集团日常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专项经费由职教集团按照建设项目编制年度专项经费预算。经常性经费,重点用于兼职教师聘用、教师企业实践岗位购置、学生顶岗实习岗位购置、学生实习管理、集团日常运行管理等;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共享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团共享产学研中心建设项目、集团人才队伍建设项目、专业建设项目、公益性培训等社会服务项目、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项目等。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今后十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②。由政府主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职业院校等各方共同参与,逐步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和偏见,进一步优化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人才观,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和扶贫开发的突出贡献,大力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风尚,营造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职业院校应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1.调整专业设置,服务经济产业发展
当前梧州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致力打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梧州加快承接并引进了东部的先进产业和企业的脚步,加快部署雁行阵势布局“334”产业工程。梧州职业学院(梧州市职业教育中心)要认清形势,与企业、园区主动对接,发挥职业教育办学灵活的特点,围绕职业教育办学服务当地经济的宗旨,加快专业调整的步伐,培育、打造一批适合梧州经济需要的专业,重点培育、打造电子信息类、商贸物流类等专业群,服务经济产业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3.密切联系,深化校企合作
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四)企业(行业)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
政府积极主导,采取制定相关鼓励政策、经费支持等有效措施引导企业(行业)应逐步改变在校企合作中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同时企业(行业)应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企业(行业)应当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章制度,实现校企协同管理;按照弹性和灵活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支撑工学交替的开展;有效实施“双证书”制度。
五、 结束语
集团化办学完善了职业教育中观组织框架,创新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多元主体、特别是行业企业的参与,使教学链、产业链和利益链形成有效连接,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也是梧州职业教育发展今后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眼界,树立“大职教”的观念,不断突破瓶颈,将梧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导向深入,取得时效,真正走出一条梧州职教集团化发展道路,为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①《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改革"过河"摸到的"石头" 》,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17日
②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职教协调发展——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视频工作会议召开[EB/0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l一05—17)[2012一04—29].http:,/www.moe.edu.cn/public6les/business/html一6les/moe/moe 1485/201 105/1 19737.htlIll.)
参考文献:
[1] 刘风云,高建宁.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战略选择 [J].中国成人教育,2007(04):91.
[2] 匡 瑛,石伟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研究 [J].教育发展研究,2008(Z1):38-43.
[3] 卢索高.职教集团化办学机制研究 [J].教育发展研究2008(Z3).
[4] 钟艳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2):102-105.
[5] 龙德教.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职教集团发展 [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4):3-15.
[6] 庄曼丽,段素菊. 国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力机制探析 [J].职教论坛,2011(31):84-86
[7] 王 超. 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J].现代企业教育,2010(11):5-6
[8] 吴庆国,姚本先. 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5:39-41
[9]胡立君.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2)
[10] 王 贞,陆其春. 校企融合型交通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管理观察,2011(2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A类课题(资助经费重点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织运行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A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