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基于多维数据源的以工作过程为 导向的高职C语言课程改革研究

【作者】 陈 双 徐茂淑

【机构】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研究立足学生就业的企业分布状态,从实际岗位入手,多维度、多层次进行数据挖掘,并对数据源进行研讨、增删、论定、序化,推出切实可行的C语言教学方案,同时,对岗位的后续发展保持动态跟进,建立一个全新的、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动态教学资源库。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多维数据源;动态教学资源库;过程化考核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tate distribution in this study based on students' employment enterprises,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post, multi-dimensional, multi-level data mining, and data sources for research, additions, theory, ordering, the launch of the C language program, practical at the same time,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post holding dynamic follow-up,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of, based on dynamic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job process.
  Keywords: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Multidimensional data source;Dynamic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Process evaluation system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国外许多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涌入我国,以基于工作过程为代表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越来越为业界所接受。国内许多职业院校以这些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不断地对各类课程进行着教学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一门极具实践特色的基础而又重要的计算机语言课程,在软件专业的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其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越来越明显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与创造性、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以及后续学习的能力。为此,各大院校对该门课程都做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或多或少地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教学模式,向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或是基于项目的C语言教学方向发展。然而,通过深入调察、分析及研究后发现,这些改革与研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似乎并没有落实其理论成果,高职C语言教学还没有发生真正的、彻底的改变,具体体现为:
  1. 工作岗位的定位与选择还不够精准;
  2. 教学内容的提炼还不够典型;
  3. 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没有及时更新。
  这显然不能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因此,开发一套贴近市场发展与技术行情,以实际工作岗位为平台,进而串起整个软件生产相关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新方案已经成为一项利学、利教、利就业的大利工程,相应的,制定与教学方案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则是与该工程相形影的一部分,同时,籍此过程的研究与实施,必会与企业建立深入牢固的动态关联。
  二、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必须立足于企业岗位实际,而C语言的学习在软件技术领域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与份量,它不是对应于单一岗位的,或者说,它有时也不可能单独对应于某一岗位,它与岗位的对应关系是立体交叉式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实现也不仅和C语言的学习有关,与其后继课程同样有很重要的关系,这也反映出C语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必不可少的根基地位,同时,这个特殊性也为本研究指明了最根本的方向,那就是面向企业,深入、多维度地进行数据挖掘,这是教改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也是一系列课程改革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依据。
  1.多维数据挖掘
  本研究拟设计三份调研表,第一份面向企业,主要采集大量的岗位需求;第二份面向在校学生,主要采集学习需求,比如对该课程学习收获的期许、学习方法的好恶、就业岗位的选择倾向,以及其他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期许等。第三份面向毕业生,主要采集学习内容与工作应用的偏差。本阶段旨在获取多维立体的数据资源,既充份采集岗位需求信息,又兼顾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分布,同时,这两方面数据又都被来自于毕业生的数据所映照关联,折射出个人需求与现实的偏差。
  鉴于篇幅,此处仅就面向企业的岗位需求调研进行概略性说明,不排除实际调研过程因地域经济结构的不同而产生偏差。通过对浪潮集团山东通用软件公司、普联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初步调研,确定相关工作岗位包括:程序设计员、软件测试员、数据库管理员、软件维护人员等,具备程序设计能力是胜任这些岗位的必要条件。为了尽可能培养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软件人才,同时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继C语言学习之余,其后续课程一般陆续包括:《Java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Java Web应用开发》、《软件工程》,这些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密切相关、环环相扣,其内容涵括了职业岗位需求中的程序设计能力、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Web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及软件产品测试能力,可见,《C语言程序设计》是相关软件岗位的基石,其讲述C语言的程序结构、语法规则和各种数据类型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编程基础,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使用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具备编程、测试、调试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需的知识储备,并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多维度调研的核心出发点即是为高职C语言的课程改革提供最切近实际的数据支撑。
  2.整理数据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采集,建立岗位需求数据库,同时邀请企业项目经理等人选参与对数据的讨论与修改,最终优化、序化,直到提炼成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施教单元。另外,此过程必须同时参照毕业生调研表反馈信息,因为他们是本课程近在眼前的社会实践实例,通过他们校内、企业的差别体验,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岗位需求数据库的合理性及是否最优性,充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设计施教单元
  针对序化成功的施教单元,通过对在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梳理,兼以考虑实施场所,最终确定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4.讨论并优化施教单元
  该过程直接关系到最终形成教学新模式,除任课老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外,拟邀请业绩突出的在岗毕业生参加,共同完成此环节。
  三、课程改革目标
  1.形成全新的课程标准
  务必立足于面向企业的岗位需求调研数据和面向本岗毕业生的学习内容与工作应用偏差情况的调研数据,同时辅以对在校学生学习需求的调研数据,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全方位采集、整理、提炼与序化,设计出相应的全新的课程标准。
  2.真正出台一套利学利教的动态教学资源库
  所谓“动态”,是指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本课程与传统教材的关联程度,而是将课程关联目标纽向社会行情和企业岗位,通过全新而多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随时更新所见、所学。所谓教学资源库,是指基于工作过程的实教单元完成后,除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法外,各类企业项目组、各大计算机论坛,甚至是网络学习群组、微博等,都可以成为教学主辅资源。
  鉴于篇幅,此处仅就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略作说明,不排除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地域经济形态差异而有所偏差。通过深入、多维的数据调研、兼以参考学生的学情调研,基本采取“N个项目、增量开发、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会导入几个典型工作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贯穿C语言基本语法、函数、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类型、数组、指针、结构体、文件等知识点。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选定的经典项目为教学载体,通过学习情境的构建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解构、重构,并将本课程知识、软件工程基础知识、数据结构基本知识融入到项目开发过程中。
  3.实训条件的改进和完善
  通过本次课改,会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各种顶岗专题、调研专题的启动与改革,开创与优化全新的教学场所,并带动实训条件的改进和完善。
  以上是本课程的可见目标,或者说是硬性目标,其软性目标则是学生的学习风貌与学习成绩。本课改将全力通过硬性目标的构建最终达成软性目标的提升,期待无论是学生的学习风气、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还是最终所获得的知识能力、技能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等,都将发生显著改观与提升。
  四、课改后的教学方法简述
  1.教学方法
  根据课改预想完成后的实施场所与实施办法的不同,暂时包括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式教学、理论教学、网络教学、岗位实习、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分组比赛、游戏式教学等。比如角色扮演,在进行企业项目开发调研后,可以进行一场学习总结,分别由学生担任“客户”、“项目经理”与“程序员”等角色,由客户提出自己的需求,由“项目经理”负责接洽协商,连同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师共同展开模拟开发情境讨论等。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与教学方法密不可分的,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一体的,比如讨论式教学,这是最宜于课程开篇的教学方式,以课程简介为目标,师生共同面对一个课程导入的过程,于此过程中认识课程定位,了解简单术语,过程直观,讨论随机,可注意调动学生发问、互辩等。而有的教学方法除了应用于某施教单元外,还可以依托学习群组或论坛微博等手段,同时展开游戏竞赛式教学方法,比如针对企业项目组调研,即可同时借助QQ群进行出题抢擂主的游戏,得擂主者继续出题,不定时延续,应该会激发学生的调研思路,有章法有目的的进行调研,收获应远大于传统课程中相应知识点的灌输。
  五、课改后的考核方法简述
  本研究成果实施后,致力于形成过程化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实施时间可以间隔一到两个施教单元,以增强其灵活性。具体考核办法包括:提交企业调研报告、提交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发言互评、实践成果展评、企业评价、论题答辩等。各环节均采取百分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难易成度,按合理的比例合成总成绩。
  六、结束语
  本研究的整体思路酝酿成熟以后形成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案设计研究”,该课题已于2013年6月经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为省级重点课题。截至目前,课题正处于多维数据挖掘的第一阶段,目前正在陆续回收调研表,同时,校企座谈的二度数据挖掘正在展开。另外,我院基于工作过程的C语言课程改革也已于2014年1月启动,并获资金支持。相信基于多维数据挖掘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这一研究成果落地开花以后,将对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类课题的教学改革提供很好的模仿范例,并可将本课题的研究过程、经验进行推广,从而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沈银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C语言教学改革尝试.《职业》.2010年15期
  2.阮越广.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单片机C语言教学设计.《大学教育》.2012年03期
  3.姜新;陈明科;高职C语言课程上机实践教学浅谈.《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9期 
  4.常村红;娄银霞.C语言教学改革初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余丽红;徐存东;林春景.基于CDIO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6.孙连坤;叶华;曲爽.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主页-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简介.2011年10月上传
  作者简介:陈双,女,生于1975年,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