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之探索

【作者】 多 嘎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江泽民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又强调“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农村初级中学的德育工作是众多教育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最为薄弱的一环,做好农村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可有效降低辍学率,从而有效降低社会犯罪率,因此笔者从实际出发,结合理论来谈谈如何做好农村初中德育工作。
  关键词:农村 初中生 德育工作
  就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段教育而言,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最为困难的。首先,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上涉世不深,认识问题不够深刻、全面,从而造成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其二,由于初中生心理成熟不尽相同,形成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其三,由于初中生心理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理的成熟为基础的,形成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其四,由于初中生阶段属于青春期和心理未成熟期,对事物的认识经常出现反复,形成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反复性。
  纵观现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与城市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农村在信息获取上相对少,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但另一方面又由于初中生天生共有的特点,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利用一切能用的渠道去获取信息,盲目的无选择的学习,加之父母大多外出打工,长期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中,这种种都使得他们思想变得复杂。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效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标,下面就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对当代农村初中生思想状况的再认识
  当代农村初中生思想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有难度,这是由几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首先是大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和过去相比,现在的社会环境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很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开放带来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对目前尚不富裕的中国人,特别是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是这些农村初中生的年龄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由于他们接触面窄,心理成熟期要较之城市学生晚。当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时,主观地认为社会对自己不理解,积极性受挫,美好愿望不能实现,个性得不到发展,从而表现对社会、对成人的怀疑,内心痛苦、焦虑,甚至走向极端,表现出农村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对自我的封闭性;对事物的质疑性;对社会的叛逆性。近年来,学生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不让做的事他们偏做,不让看的书他们偏要看。再加上网络的诱惑,青少年吸毒的、抢劫的、盗窃的、自杀的等等越来越多,问题少年呈上升趋势
  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在很多人的思想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被看成是一种说教,在很多地方,政治思想教育也往往仅仅留于形式,照本宣科。所以,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很多人就立刻把它和“枯燥”二字联系起来,这使得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难度。
  二、对农村初中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日常做法
  德育工作也是一门艺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针对中学生思想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做农村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做好几个结合。
  (一).教育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我们主张在对农村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中应做到德育渗透在先,教育引导在前,使教育引导与纪律约束有机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批语教育与表扬鼓励相结合。对学生的教育,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从热爱学生、帮助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批语教育与表扬鼓励相结合。我们提议,在表扬鼓励我们的学生时,请不要吝啬我们的辞藻。
  总之,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广大教师适应新的形势,采取恰当的方法,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取得成效,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德育教育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程,恳请广大有识之士不畏艰难不断探索不断思考。
  参考文献:
  1. 吴坚.增强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7年Z1期
  2.汪生东.新时期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初探[J]学知报, 201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