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作者】 魏 文 夏多海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南丰学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的生存和成长现状令人担忧。如影响留守儿童生活生存技能的养成,妨碍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的内化进程,导致留守儿童价值体系的扭曲,等等。为此,要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合作,但关键的是要结束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缺失 关注与思考
  家庭是孩子教育、成长和发展的第一基石,优良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子女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关怀,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和社会化进程离不开正常的家庭生活环境。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从事小学教育三十几年,尤其是近几年来,我越来越感到农村家庭教育模式存在严重的功能缺失现象,尤其是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更是产生不良影响,阻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给留守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频繁转移、反应迟缓、缺乏灵活性、学习不主动,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习惯差、上课随便说话、搞小动作,边写作业边玩,书写潦草;学习无计划,效率低,学习态度消极,学业成绩不理想。另外,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价值取向的扭曲,无限制的物质满足,行为规范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使孩子变得功利起来,表现出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另一严重后果表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缺乏起码的父爱母爱。他们普遍缺少情感教育和心理关怀,没有倾述和求助的对象,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引发多种心理疾病。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或是接触甚少,因此很多儿童表现得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有的行为甚至让人不可理喻。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据我校调查情况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5%,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占80%以上,学习困难成为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此外,迟到,缺课现象也比较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模式下,长期与父母分居,缺少父母的管教,自觉能力较差,得不到他人的督促与教导,只是被动地学习,最终导致留守儿童学习兴趣较低,甚至一些留守儿童放任自流,最终厌学、逃学。农村家庭教育在保证留守儿童接受相应义务教育的同时,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由于家庭功能的弱化,父母缺少和留守儿童在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忽视对孩子心理的教育和疏导,使他们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在内心缺乏亲情和信任,从而心理扭曲发展,并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较差。亲子教育有利于孩子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正是亲子教育不足的表现。
  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1、政府、社会各界努力,解决留守儿童的产生。
  (1)政府、工商、城建等部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农民工打工难的问题。政府加快发展经济,招商引资,促进开发与就业。如果农民工能够在本县城就业,那么农民工就能在一星期里或是没干活时回家与留守儿童交流、监管,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政府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异地入学的机会,解决留守儿童入学难的问题。政府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给予扶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使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转变为随父母的“随行儿童”,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就近入学。
  2、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
  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中,监护人对儿童的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监护人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要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精神需要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此外,还要教育监护人应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及身心状况给予必要的高度地关注和了解,并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另外,政府应加大宣传和管理力度,明确父母的抚养教育义务。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且范围大、影响广。尽管我国政府早已开始关注留守儿童,但效果还不明显。为了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平稳地度过社会转型期,社会和政府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从根本上解决产生问题的根源,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