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 魏 清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课的教学至关重要,只有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才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快乐学习,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去提升自己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能够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对语文的热情总是没有对数理化的高,每次考试,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平平,总是徘徊在及格线上,没有提高的迹象。
有这样一句话: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按理说,语文的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足以让其成为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出现以上现象,不得不让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深思:如何改变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融洽接轨;如何提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振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注重平日积累,做好做活前期备课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要的就是提升备课质量。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有一份高质量的讲义,提升自己的备课质量。那么如何提高一个老师的备课的质量,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人们的智慧呢,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的精神乐园呢?笔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查阅资料,借用“古人的智慧”增长学生的见识
何为语文教育,民国时期,我们其实不叫语文,叫“国文”,显而易见,我们的语文教育在那个时候受到怎样的重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用知识装备自己的头脑,只有提高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素养才可能给学生开启一片美丽的高质量的语文的天空,才可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才有可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
2、用心传授,让“自由之风”驰骋在课堂上
古人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在当时有多受人们的尊重。现在的老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质量,在课下备课的阶段就应该想到怎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除了自己渊博的知识外,孔子说“因材施教”再适合不过。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用刻板的规矩把孩子们都塑造成一个模式。
所以,如何在课堂上教好学生,不是课堂上的工作,而是课下的工作,一个好的老师只有知道如何教好学生,才可能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给对古人的大智慧满怀敬意,用心研读,还可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老师的备课阶段,还应该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有一个好的设计和规划,不仅仅是对课堂上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广泛的进行阅读,激发自己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见识,提升文化素养。
语文课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映射出中国古人的伟大与不平凡,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最精华的浓缩。所以,要想提升语文的课堂质量,备课质量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探究学习方法,用好用活课内素材
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融人自我观点、张扬有益个性,细品慢品佳作,品出学生独有的境界。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只有当学生参与其中并认同目标时,老师才能通过启发、说明等手段将之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鸣其次要设计好的策略,共同配合。因此,为了保证学生们参与的时效性,教者要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顺应学生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
注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也都用“你真棒”“你真行”“你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悟性最高的一个”等表扬性语言。即使回答错误,也会告诉他“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思考正确的”等激励性语言。多激励学生不要把面对问题当成困难,而应看作挑战,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地充满信心的去克服它、战胜它。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最通俗但又宝贵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决不能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想办法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参与性”,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体悟。比如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可以让学生先自行读词画出一幅“别离图”,然后再投影《古诗词鉴赏辞典》(商务版)中“执手相看”图,让同学们将己之图与之比较,作进一步领会词意,最后再用多媒体展示“别离”的具体情景。从而达到让学生内心有所启发,灵魂有所震撼,情操得以净化的目的。
三、加强交流互动,留好留活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课后训练用以巩固课堂知识,并且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延续。作为老师,我们自然应该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在给学生布置、批改课后作业时务必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证作业的内容、形式多元化,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
其次,要把握控制好作业的难度。
再次,作业的完成时间应该因“生”而异,体现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最后,进一步改善作业的检查方式及评判标准。
语文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语文课的教学至关重要,只有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才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快乐学习,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去提升自己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升教学质量,自然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语文课堂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才是授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能够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对语文的热情总是没有对数理化的高,每次考试,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平平,总是徘徊在及格线上,没有提高的迹象。
有这样一句话: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按理说,语文的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足以让其成为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出现以上现象,不得不让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深思:如何改变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融洽接轨;如何提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振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注重平日积累,做好做活前期备课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要的就是提升备课质量。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有一份高质量的讲义,提升自己的备课质量。那么如何提高一个老师的备课的质量,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人们的智慧呢,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的精神乐园呢?笔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查阅资料,借用“古人的智慧”增长学生的见识
何为语文教育,民国时期,我们其实不叫语文,叫“国文”,显而易见,我们的语文教育在那个时候受到怎样的重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用知识装备自己的头脑,只有提高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素养才可能给学生开启一片美丽的高质量的语文的天空,才可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才有可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
2、用心传授,让“自由之风”驰骋在课堂上
古人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教师在当时有多受人们的尊重。现在的老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质量,在课下备课的阶段就应该想到怎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除了自己渊博的知识外,孔子说“因材施教”再适合不过。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用刻板的规矩把孩子们都塑造成一个模式。
所以,如何在课堂上教好学生,不是课堂上的工作,而是课下的工作,一个好的老师只有知道如何教好学生,才可能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给对古人的大智慧满怀敬意,用心研读,还可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老师的备课阶段,还应该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有一个好的设计和规划,不仅仅是对课堂上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广泛的进行阅读,激发自己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见识,提升文化素养。
语文课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映射出中国古人的伟大与不平凡,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最精华的浓缩。所以,要想提升语文的课堂质量,备课质量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探究学习方法,用好用活课内素材
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融人自我观点、张扬有益个性,细品慢品佳作,品出学生独有的境界。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只有当学生参与其中并认同目标时,老师才能通过启发、说明等手段将之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鸣其次要设计好的策略,共同配合。因此,为了保证学生们参与的时效性,教者要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顺应学生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
注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也都用“你真棒”“你真行”“你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悟性最高的一个”等表扬性语言。即使回答错误,也会告诉他“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思考正确的”等激励性语言。多激励学生不要把面对问题当成困难,而应看作挑战,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地充满信心的去克服它、战胜它。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最通俗但又宝贵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决不能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想办法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参与性”,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体悟。比如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可以让学生先自行读词画出一幅“别离图”,然后再投影《古诗词鉴赏辞典》(商务版)中“执手相看”图,让同学们将己之图与之比较,作进一步领会词意,最后再用多媒体展示“别离”的具体情景。从而达到让学生内心有所启发,灵魂有所震撼,情操得以净化的目的。
三、加强交流互动,留好留活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课后训练用以巩固课堂知识,并且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延续。作为老师,我们自然应该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在给学生布置、批改课后作业时务必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证作业的内容、形式多元化,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
其次,要把握控制好作业的难度。
再次,作业的完成时间应该因“生”而异,体现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最后,进一步改善作业的检查方式及评判标准。
语文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语文课的教学至关重要,只有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才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快乐学习,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去提升自己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升教学质量,自然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语文课堂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才是授者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