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注重学法指导 促进初中语文高效学习

【作者】 王李玲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新课程的明确要求,更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主动发展的需要。埃劳加﹒富尔说过:“学习方法是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知识。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对此,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是指导学生掌握预习、课堂学习和及时复习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主要历经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及时复习三个环节。然而,不少同学却往往忽视了预习这一首要环节,致使其他环节相继被动;反之,有的同学通过预习,扫除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在课堂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下面就预习的要领作以简析。
  作为课前预习,主要解决四个问题: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知识,并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找出新教材的重点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预习笔记和演练部分习题。而要实现课前预习的优质高效,可采用如下做法。
  1.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其基本内容,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以在课本上勾画出重点、难点,标出疑难问题。
  2.认真思考。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核心内容。若有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也可适当的做点批注。
  3.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可适当地做些自选习题,来检查预习效果,巩固、深化知识体系。若有可能,还可进行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必要的操作活动,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4.认真做好预习笔记。做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必须特别注重。可着重记录内容的重点、知识结构或提纲摘要,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与出处以及心得体会。这些要从实际出发,根据难易程度灵活处理。
  二、指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方法
  课堂学习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阵地。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习质量的水平,而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就要指导学生掌握课堂高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听讲、交流和记录课堂笔记的方法。
  1.指导学生学会听讲
  (1)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 
  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将获取知识的主要希望寄予课堂,力求通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来减轻课下的负担,有这样的意识,上课才能做到全神贯注而不至于走神。
  (2)要理清教师的讲课思路
  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步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听课水平,在课堂上不能只满足于对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还要把老师讲课时所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搞清楚,力求学到思考问题的点金术,从而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3)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上课时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走在老师的前头。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就应主动去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解答的对比,若对了,经老师一讲,就记得更扎实,且又增强了自信;若不对,再听老师讲解,自己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实践证明超前思考,比较听课,是提高课堂听讲效率的好方法。
  2.指导学生学会交流
  (1)掌握与老师交流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相彰的过程。学生听课时应注意:一要聚精会神,目光紧随老师,通过目光的交流,老师很容易从你的眼神中“读”出你在听课中的困惑,以及你对问题的直接理解程度。二是在听课时要勇于提出问题。听课时遇到不太明白的问题是很正常的,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提问。当然,发问要讲究方法,应该是十分迫切需要解决而又不会对课堂教学造成大的冲击的问题。
  (2)学会和同学进行交流合作
  交流时要力求做到简明扼要。讨论时,交流的内容应是与探究问题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取知识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的策略……从而实现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并有所发现的目的。交流的方式更是灵活多样,可以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也可通过暗示、神情、肢体动作等进行交流。
  3、做好课堂笔记
  (1)记录内容要突出重点。
  做笔记时,要着重记录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记下老师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以便课后复习和做作业。同时还要记下自己在听讲过程中,对问题独到的见解、或有创意的问题解决方案等。
  (2)笔记要尽量完整而简练
  以提纲式的笔记为最好,重点、难点、一点要记全,但不必照抄老师的原话。记录最好能用关键词概括老师讲授的内容,这样可迫使自己集中精力,边听边积极思考,抓住重点,既省时、又省力,还能提高听课效率。当然,对老师所讲的有关基本概念、法则、公式等关键问题,记录则要准确无误;对于尚未完全理解的问题,最好也简要记录下来并加上标记或批注,以便课后复习时予以解决
  三、指导学生掌握及时复习的方法
  及时复习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预习和上课的继续,不仅可以强化识记,防止遗忘、加深理解、熟练技能,还可诊断、弥补知识上的缺漏,使知识系统化,同时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这也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对我们的启迪。及时复习的最有效途径是进行尝试回忆、阅读教科书和整理课堂笔记。
  1.进行尝试回忆。
  把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回忆,如果能独立回忆出讲课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并随以笔录、把知识线索、层次和要点大体写得出来,就证明听课效果良好;没记住的内容,正是自己复习的重点,就应查找原因,仔细阅读教材、整理笔记,及时解决课堂学习中遗留下来的问题。
  2.阅读教科书
  教科书内容系统、精练、严谨,是教与学的凭据,是其它参考书无法代替的。阅读教科书,不求遍数而求质量,力求做到精力集中,思维活跃,不仅要领会字面学问,还要从字里行间深刻领会文字的含义。阅读时,可把重要内容或容易忽略的要点,简单明确地勾画或概括,在书页的空白处记录自己通过思维,生发出来的思考结论。
  3.整理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学生进行尝试回忆、阅读教材的线索和纲目,反之,又要通过阅读教材来整理课堂学习笔记,使其达到知识深化、简化、系统化。其主要做法是补、正、添。即:补上该记而没记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更正课堂纪录不太准确、用词不当、深度不够的地方;添上个人学习的新的、简洁、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