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中学汉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 魏丽娟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上海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情感教育在汉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始终坚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汉语文课堂教学中,才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情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环节的构造。
关键词:汉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作用 技巧
汉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它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感情熏陶的功能。《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汉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新课标的这一定位决定了汉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是汉语文教学中课堂活跃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在汉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情感为主线进行汉语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文以载道,情为心声。一篇好的课文,必定洋溢着感人的激情。散文以其美妙的语言和无限的情思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记叙文以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思绪,即使是议论体裁的文章,也会蕴涵着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对真理的一往深情。把这些情感挖掘出来,才能使汉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而不再是一篇篇枯燥的文字。教师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才能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动力,从而提高汉语文教学的效果。
其次,情感教育可以从课文中发掘深刻的人文精神,让学生融入其中,一起去感受祖国的河山、人格的力量、亲情的重要。真正熏陶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他们的价值观。陶冶他们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好的人生。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有位教育家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而情感因素在汉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汉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认为首先汉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而汉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情感教育要求汉语文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古人云: 亲其师而信其道。充分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爱等积极情感必然能激发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喜爱等积极的态度,愿意同老师接近的交往倾向。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也快乐起来,让学生感到与老师的交往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从而乐于与老师交往,喜欢听老师的课。才能更好地提高汉语文教学效果。
汉语文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课堂外,永远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汉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他们入境。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近作者、走进课文。
二、情感教育要求汉语文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语言。
首先,汉语文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汉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知识渊博是情感富有的源头,一个知识贫乏,不善说话的汉语文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无形中,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汉语文教学。
其次,汉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化多样的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汉语文教师要善于说话,并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声望。善于结合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丰富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欢笑,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容易接受。
总而言之,在汉语文教学中建立教育的“情感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一位饱含真情的汉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在充满爱和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陶行知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了爱,才有耐心,有爱才能有关心,也正是有了这些爱,汉语文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在教学中成功渗透情感教育,才能提高每一节汉语文课的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20)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关键词:汉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作用 技巧
汉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它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感情熏陶的功能。《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汉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新课标的这一定位决定了汉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是汉语文教学中课堂活跃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在汉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情感为主线进行汉语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文以载道,情为心声。一篇好的课文,必定洋溢着感人的激情。散文以其美妙的语言和无限的情思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记叙文以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思绪,即使是议论体裁的文章,也会蕴涵着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对真理的一往深情。把这些情感挖掘出来,才能使汉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而不再是一篇篇枯燥的文字。教师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才能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动力,从而提高汉语文教学的效果。
其次,情感教育可以从课文中发掘深刻的人文精神,让学生融入其中,一起去感受祖国的河山、人格的力量、亲情的重要。真正熏陶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他们的价值观。陶冶他们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好的人生。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有位教育家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而情感因素在汉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汉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认为首先汉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而汉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情感教育要求汉语文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古人云: 亲其师而信其道。充分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爱等积极情感必然能激发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喜爱等积极的态度,愿意同老师接近的交往倾向。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也快乐起来,让学生感到与老师的交往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从而乐于与老师交往,喜欢听老师的课。才能更好地提高汉语文教学效果。
汉语文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课堂外,永远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汉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他们入境。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近作者、走进课文。
二、情感教育要求汉语文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语言。
首先,汉语文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汉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知识渊博是情感富有的源头,一个知识贫乏,不善说话的汉语文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无形中,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汉语文教学。
其次,汉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化多样的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汉语文教师要善于说话,并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声望。善于结合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丰富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欢笑,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容易接受。
总而言之,在汉语文教学中建立教育的“情感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一位饱含真情的汉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在充满爱和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陶行知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了爱,才有耐心,有爱才能有关心,也正是有了这些爱,汉语文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在教学中成功渗透情感教育,才能提高每一节汉语文课的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20)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