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议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作者】 严洪飞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二合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功能。它能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意境和优美的语言,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分析能力,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
一、运用多媒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提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探索的源泉。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调动一切因素参与到学习中来。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可以图文声像等综合手段来传递教学信息,展现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由滚动的文字、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动态的画面所组成的教学情境,可以向学生展现深邃的意境。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使学生在头脑中浮现文本所描写的情境,获得形象直观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强烈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以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属于语文知识层面教学,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例如教《听潮》时,上课伊始,切入大海涨潮的一段录像,那波澜壮阔的画面和呼啸而至的潮汐声,能让没有见过大海的同学耳目为之一新。
三、运用多媒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四、运用多媒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而多媒体的辅助,让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而可以延伸到社会、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真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实现语文教学“小课本,大课堂”的目标。
例如执教《向沙漠进军》一课之后,针对学生对土地沙化的现实忧虑,让学生围绕“防沙”、“治沙”的探究专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上网或从课外书上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写出活动后的感想、设想、报告等,在全班进行交流,既增加了知识,又增添了环保意识,还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交流表述等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用上语文。
五、运用多媒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容量。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六、运用多媒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注重人文关怀。
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很多教师曲解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只是把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教学课件只是大篇幅的文字,一上课就照着?满堂念?。学生在下面顾得上抄,顾不上听,更别提思考问题。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大量的思想教育,教师要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巧妙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课,教学目标旨在增强学生对香港过去和现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设计教学课件,在文字中穿插清政府落后无能的画面,配以解说,使得学生清晰地认识香港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原因,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落在自己肩上的重任,圆满地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教学目标。
总之,语文教学应在充分分析语文学科自身特征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手段才是明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或迷信所谓的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因为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
一、运用多媒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提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探索的源泉。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调动一切因素参与到学习中来。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可以图文声像等综合手段来传递教学信息,展现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由滚动的文字、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动态的画面所组成的教学情境,可以向学生展现深邃的意境。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使学生在头脑中浮现文本所描写的情境,获得形象直观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强烈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以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属于语文知识层面教学,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例如教《听潮》时,上课伊始,切入大海涨潮的一段录像,那波澜壮阔的画面和呼啸而至的潮汐声,能让没有见过大海的同学耳目为之一新。
三、运用多媒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四、运用多媒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而多媒体的辅助,让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而可以延伸到社会、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真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实现语文教学“小课本,大课堂”的目标。
例如执教《向沙漠进军》一课之后,针对学生对土地沙化的现实忧虑,让学生围绕“防沙”、“治沙”的探究专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上网或从课外书上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写出活动后的感想、设想、报告等,在全班进行交流,既增加了知识,又增添了环保意识,还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交流表述等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用上语文。
五、运用多媒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容量。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六、运用多媒体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注重人文关怀。
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很多教师曲解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只是把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教学课件只是大篇幅的文字,一上课就照着?满堂念?。学生在下面顾得上抄,顾不上听,更别提思考问题。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大量的思想教育,教师要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巧妙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课,教学目标旨在增强学生对香港过去和现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设计教学课件,在文字中穿插清政府落后无能的画面,配以解说,使得学生清晰地认识香港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原因,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落在自己肩上的重任,圆满地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教学目标。
总之,语文教学应在充分分析语文学科自身特征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手段才是明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或迷信所谓的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因为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