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有效的活动模式让学习卓见成效

【作者】 周黄明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象鼻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活动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必要手段。语文课的讨论式教学活动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优化小组合作学习使它变得更加有序、有效率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反复思考和实践,更有效地合作讨论模式随之产生了:准备好讨论的重点难点,精心准备讨论环节,提高课堂讨论效果,讨论及时评价,激励竞争,这样便让讨论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下。
  关键词:课堂 活动 讨论
  活动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必要手段。魏书生认为:“学生大脑智力活动差,并非没有智力活动,而是缺少具备一定指向能力的活动。”①语文课的讨论式教学活动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但这个被认为最有用的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显得低效和走过场了,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装饰。怎么优化这一环节,使它变得更加有序、有效率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反复思考和实践,更有效地合作讨论模式随之产生了,它让讨论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下。另外,从讨论重难点和小组合作氛围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使学生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学习。
  我们的课堂教学,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班级讲授制度,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课,学生有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到黑板上演示,仅局限于部分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早被人们所认识,其优点是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但却忽略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情况。学习的效率倘欲求其增加,我们除予以学生以个别自修的机会外,尚须予以共作的机会,使他们引起竞争的动机和共同讨论的习惯,而尤以后者为重要②。但在实践中却发现,它往往流于表象,有时学生看似讨论得热热闹闹,实际有的内容和课文没有多大关系,没有找准重点和突破本课的难点,有的沉默不语,参与度不高。因此有必要规范“小组合作讨论”的细则,提高其有效性,真正让讨论成为教学的有力的工具。通过这些年我的教学实践,我有一些体会及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准备好讨论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教材结构来说,重点指教材内容重点;就知识类型而言,重点指的是知识的中心点,它具有理论性、基础性、结构性、典型性四个特性。教学中教师要集中精力让学生明白教学重点的真正含义,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
  二、精心准备讨论环节
  合作学习小组由前后左右同学为单位组成。一般情况下,一个小组4至6人,在分组的过程中要注意男、女生以及性格的搭配,按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比例配编,尽量把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搭配在一个小组,这样不至于由于大家都比较内向,没有人愿意首先积极主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家都沉默不语影响整个小组合作讨论的氛围,无法提高效率。
  小组角色分为发言人、主持人和记录人。发言人,除组长外的其他小组成员,轮流发言;主持人,由组长(学习组长)或副组长(纪律组长)担任,职责是主持和最后进行组内补充和总结;记录人,由组长或副组长担任,职责是记录和向全班展示研讨成果,回答其他小组的质疑。
  讨论流程:发言人主动发言——小组成员点评——主持人邀请发言或点评——主持人总结补充——记录入向全班展示。
  研讨会主要规则:可以自主发言或由主持人邀请发言;发言人发言时需站立(站着说),发言要简明扼要;记录人记录,其他同学聆听发言(坐着听);有支持、反对或补充意见,等轮到发言时提出;主持人和记录人每课轮流担任。
  三、提高课堂讨论效果
  1、安排讨论小组要合理,要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防止同一类型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小组的情况,导致有的小组的讨论很难进行。
  2、设计讨论的问题设计一定得有针对性,能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分散难点,才能达到讨论的效果,不需要讨论的简单问题就不要去讨论。
  3、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发散性,启发性,能解决学生的困惑。设置的问题要有深度,适合学生多角度地去思维,也就是说要有值得探究的价值。没有不愿发展的师生,只因没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和激发足够的心理动力③,。
  4、讨论中让同组同学懂得去欣赏组员。
  课堂讨论应该有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别人嘲笑、被老师批评,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培养学生强烈的团队意识。我们教师的育人目标应关注学生学习中快乐了吗?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学生幸福的感觉都写在学生的脸上。应该结合本班的实际,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急于求成、一步到位。也不能以学校管理考核为指针。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他们是一件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我们要做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懂得去欣赏。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垢,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发现学生的长处为他们“贴标签”,让每一件“艺术品”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并且臻于完美。并用这样的想法感染所有学生,让同组同学懂得去欣赏组员。
  总的来说,只有我们的课堂模式运用得当,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有效。我们每备一节课,要动很多脑筋,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讨论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让学生学的轻松,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①龚春燕:《魏书生谈课堂教学》,第52页,漓江出版社,2010.12版。
  ②瞿葆奎:《教育心理》,福建教育出版社,第170页,2010.07版。
  ③唐功谦:《学法教法指导与心理资源开发》,第251页,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02版。
  ④英A.V.kelly,吕敏霞译,《课程理论与实践》,第139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⑤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华夏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