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家访让我一劳永逸

【作者】 罗运来

【机构】 四川省宜宾县柏溪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目前,“家访”这个概念在教师、家长、学生的心中正在淡化、转型,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工作越来越忙,学生住得越来越分散,家长越来越注重隐私……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话联系、约家长来学校的“校访”等形式悄然而生,使得人情味儿很浓的家访变成了平平淡淡、公务性的“有事说事”等形式。
  即使现代通信再发达,电话、电脑及网络再普及,家访还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需要面对面、心对心地密切相连。学生的许多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是难以“一线牵”的,而教育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则需要借助家访直接获得,家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一、家访背景
  2016年9月我从一所农村初中公选到县城一所小学教书,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担任五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该班是全校公认的“头疼班”,纪律差、学习差都是全校出了名的,尤其是一些调皮学生的家长老实与老师抬杠,极不配合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又听说这个班的数学特差,数学老师都换了好几位,几个顽皮学生总是与老师作对,之前的几个数学老师都“收拾”不了这帮仔仔,所以他们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么恐怖的一个班,我该怎么办!选择放弃是不可能,必须硬着头皮上。幸好我是一个有自信的人,过去比较成功的工作履历告诉我,还是很有把握拯救这个班的。既然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班级,我就得采取非一般的招才能降伏它。
  二、家访过程
  其实我也没有采取什么奇招,就是家访而已。但我不是个别家访,而是全体家访即“普访”。现在这个班级不是在某个方面落后,而是全方位落后。况且已经是五年级了,留给学生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还是按照一般的家访思路,效果肯定甚微。于是我决定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普访”。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家访1-2人,周末两天家访8-10人。
  (一)家访准备
  1.备学生。从班主任那儿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包括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等。
  2.约家访时间。为节约家访时间,少走冤枉路,每天集中家访几个顺路的家庭。家访前一天晚上与家长约好家访时间,并明确家访时孩子和两个家长都必须在家,这样才能取得家访的最佳效果。
  3.家访资料。准备一个笔记本,作为家访记录之用。
  (二)家访现场
  1.寒暄问候。每到一个家庭,先寒暄问候一番,短暂闲聊一阵之后再正式进入家访主题。正式家访时,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围坐在饭桌或书桌前。
  2.正式家访流程。按记录本上事先准备好的格式依次了解和记录以下内容。
  (1)家访时间、地点和学生姓名(可事先记录好);
  (2)家长姓名和职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各具体负责什么事项,各起什么作用;
  (3)学生爱好、优缺点各是什么;
  (4)学生从一年级到现在成绩变化情况;
  (5)了解学生在学校表现情况;
  (6)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情况,比如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情况,是否爱在手机、电脑上玩游戏,是否爱看电视,是否就寝很晚等等;
  (7)老师给家长和学生提建议和要求;
  (8)老师与家长和学生达成一些共识和约定。
  三、家访中发现的问题
  (一)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我班有几个家庭是个体户,父母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生意上,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学习完全靠孩子自觉,成绩非常糟糕。
  (二)有的学生家庭环境较好,平时养成了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在家里有求必应,以至于被过度溺爱、放纵,养成了傲纵的心理。
  (三)家长只看重孩子学业成绩,忽视或放松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及思想品德、纪律的教育。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企图一劳永逸。
  (四)家长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言行不一,给孩子树立了一种反面典型,长此以往也会导致孩子言行不一。
  (五)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期望和要求较高。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只是给孩子提供“后勤保障”就可以了,所有的问题都由老师来解决。
  (六)少数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单一,简单租暴。和孩子缺少沟通交流,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较大,教育效果非常不好。
  (七)几个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都比较脆弱敏感,容易走“极端”。
  四、家访收获
  一个多月的家访很是辛苦,累并快乐着。但我深知,这次“普访”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要教育好学生,路还很长。通过这次“普访”,我收获了很多资源,不仅是家庭状况、学生情况,更重要的是达成的共识和信任,我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立一个长效互访机制。自那次家访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凡觉得有必要和家长沟通的事情,我一个便捷的电话就可以轻松搞定,而且效果很好,省时省力。我接手这个班一学期多了,班风班貌焕然一新,学生行为习惯转变很大,学习成绩上升明显,整个班级的变化用“华丽转身”来评价也不为过。同事都说我家长资源利用得好,的确如此,因为我深知家校合力的重大意义,其实很多老师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很多人怕家访麻烦嫌辛苦,而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践行者。我特别想对这些老师说,其实我并不辛苦,要说辛苦,可能你们比我更辛苦,因为我是一劳永逸。
  学校领导说我这次家访很智慧,很值得大家学习。其实,我仅仅做了一件老师应该做的事情。不过,还是特感谢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鼓励,因为你们的褒奖是我工作的动力。我坚信,不走寻常路线的我定会制造出更多惊喜,谱写更多教育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