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

【作者】 朱来云

【机构】 甘肃省渭源县蒲川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 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对策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我们选“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一主题,采用实地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对我校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为留守儿童和社会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他们看到社会温暖的一面,给他们一个倾吐自己内心的机会。
  调查内容与分析
  我们对学校的部分留守儿童作了问卷调查,叙述如下:(一)生活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普遍比较贫困,他们平时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特殊的家境,留守儿童学会了艰苦朴素,自立自强。问题1:“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有68%的留守儿童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7%住校,5%和其他人住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务工,无法照顾孩子,只有将孩子托付给他们的祖父母或学校,以减轻负担。我们发现平时留守儿童的父母与他们电话联系时,也非常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给他们讲为人处事的道理,教他们做人,偶尔提到在外打工的辛苦,以鞭策他们努力学习。问题2:你认为最开心的地方是?调查的情况看,有71.43%的孩子认为家是最开心的地方,28%的孩子认为学校是最开心的地方。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最渴望得到的仍然是父爱和母爱,经济的困窘使他们很难与父母相见,但却割舍不了他们血脉相连的亲情。(二)学习方面:父母及监护人在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受限,造成孩子的学习无人监督;其次,他们正处于心智成熟期,自控能力差;再加上农村教育水平低下,造成了孩子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绩平平。(三)性格方面:由于父母长期外出,他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指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监护人监督与引导不力,也极易造成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问题4: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而被老师或家长批评,你会怎么做?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的76%,有点气愤但只在心里想的18%,无所谓听完就算的0%,当面顶撞对着干的5%。此题告诉我们大多数留守儿童还是非常听话的,他们能够在犯错误后及时改正。(四)期望方面:大部分都希望自己早日挣钱,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大多数留守儿童很早就担负起家庭重担,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及他人,过早的自立及较强的自理能力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五)监护人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得出,大部分监护人是老人和农民。
  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全面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调查所反应出来的情况,我们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
  一、就留守儿童的父母而言1、多考虑孩子,能不外出就不外出,尽量做到以孩子为先;2、多回家照顾自己的孩子,与他们沟通;3、父母都必须外出打工时,将孩子接到打工地点的学校学习,以方便照顾与教育;4、只需要一方打工时,由于母亲心细、耐心、教育方式更恰当,一般留母亲在家照顾孩子;5、回家后应多到学校及邻居等处了解孩子的各方面状况,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以弥补缺失的父爱母爱;6、无法回家时,常打电话关心孩子,保持每周两次以上,定期电话联系监护人和老师,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鼓励孩子认真学习,照顾自己的生活,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等,而不是一味地打骂孩子。7、要委托好监护人,尽可能避免监护人漠视、放任、冷淡和粗暴等情况的出现。
  二、就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除父母以外)来说1、多参加留守儿童学校特别成立的“家长学校”所开办的各项学习与活动,接受普法教育,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为更好的教育留守儿童奠定基础。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每天坚持与他们的谈话交流中做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工作,随时了解心理、道德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坏习惯。3、履行监护义务,增强自身防范意识,保护留守儿童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使他们尽量远离不法分子的侵害。4、主动与学校、他们的父母保持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三、学校要承担教育留守儿童的主要任务,具体措施有:1、实行“多帮一”的制度。即班主任,团员,志愿者,同学等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全方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2、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寄宿制管理模式,解决没有监护人的留守儿童的吃住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建立留守儿童的管理档案,统一并规范管理留守儿童的基本资料;设置爱心电话及邮箱,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定期给留守学生学习用品,图书等物资援助。3、建立心理咨询制度及心理咨询辅导站。4、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采用办黑板报,发宣传单,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录像带等多种形式引导留守儿童养成文明习惯。5、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而不只是注重留守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到自律的转变。6、充分利用春节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机会,召开家长会,并就有关留守儿童的具体问题做深入探讨,同时为家长们授课,授给他们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等。7、设立心理咨询专用教室及“悄悄话”信箱,聘请心理咨询师。鼓励他们多与心理咨询师面对面交流沟通或是写信沟通,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给他们一个倾诉内心郁闷的平台。
  四、多措并举,落实“三查四有五定期”: “三查”:即查镇网吧、游戏厅内有无留守儿童,查校外住宿生有无留守儿童,查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有无留守儿童。“四有”:即有留守儿童花名簿、家庭住址、学校班级;有家长联系方式,有老师、所在村组干部的联系方式、地址,有在家监护人或亲友联系方式、地址。“五定期”:即定期和家长通信、通电话,定期了解在校表现,定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定期走访在家监护人、亲友和村组干部,定期到家中开展帮扶活动。
  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有赖于社会教育与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健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通力配合。我们希望所获得的信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给其他地方一些启示,引起更多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将不再孤单,他们会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课题号:GS【2014】GHB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