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作者】 郑 莉
【机构】 四川省汶川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管理学生的教育艺术,班主任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下面,谈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一、严格管理,相约在先,有章可循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对班集体的最大尊重应该是对其最严格的管理和要求,不能因为新课改理念中体现尊重学生,就不敢教育约束学生,甚至是放纵、纵容学生,任其肆意妄为。
我在班集体成立之初,就多方面、多角度地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制订出有实际效用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班规”,在制订时,首先召开民主会议,认真听取班干部与家长代表的合理化建议,最终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细则》,详细地从学习、纪律和卫生三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该遵守的要求,严格地按照《细则》规定遵照执行。如有违犯,立即做扣分处理;有优良表现者,及时加分鼓励;每周班会公布一次上周分数,表扬先进,激励争先;批评落后,以儆效尤;每月合计一次分数,总分最高的前八名即为当月先进。这八位同学的先进事迹,将张贴于班级板报位置,供其他人学习、参观、模仿,学生的表现都载入《学生成长档案》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情况,这样,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促进了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习惯的养成。
二、关爱有方,宽严适度,疏导及时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其核心,又被称为“师魂”。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要做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体现在他对每一个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上,教师的每个动作,包括手势、表情、眼神对学生都是无声的示范和教育;一个慈祥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引发学生情感的荡漾。有人比喻师爱胜过母爱,的确,师爱比母爱更伟大,更崇高,班主任不但要用博大、深厚又无私的爱去关怀每一个学生,还要用爱的力量去感化学生,指引、带领学生走上正确之路、成功之路和成才之路。例如:暑假开学报道的时候,我发现w学生变化较大,他阳光、好动和同学很容易打成一片,课余时间我有意识的去听他们在讨论些什么,发现他下课都在和同学吹嘘自己“消消乐”玩得怎样炉火纯青,通过了多少关……通过我和家长的沟通,家长似乎对这些全然不知,但是家长表示假期他们每天都按时回家,监督学生做作业。我又和w同学沟通,从学生和家长两方面的了解,我认为w同学假期肯定是沉迷于网络游戏,w同学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入学以后不管是班级内务还是劳动方面都不冲在最前面,但是在学习上就非常糟糕,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我开始找他谈话,我们的第一次谈话很融洽,我跟他聊起“消消乐”来,他说话都很好流畅,如数家珍一般,通过几次谈话他对我的抵触心理减弱了很多,了解了他的问题症结;然后,与家长联系、交换意见了解情况,知道了原因,家长管理方面:一是由于家长原因,对学生的监管不力,学生上网成瘾,家长通过断网断电限制出行等方式强制戒网,遭到学生抵触;另一方面则是家长对于学生过于溺爱,对于学生的一些无理请求一让再让,甚至无原则的放任自流。于是,我对症下药,要求w写一份周末学习生活娱乐计划,他按照我的要求写了,大致包括作业、家务、上网、运动;我也提出指导意见,最后达成共识。我要求w拿着这份协议找他父母签字一式三份分别保管,经过他几周的试行,w同学的上网行为得到规范,家长满意了。渐渐的w同学养成了习惯,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再也不用家长提醒了,远离网吧,一些行为习惯在学校、家庭的教育下逐步转变过来了。
三、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绝不松弛
目前,学校安全教育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班级建立起预警机制,发现有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及时排除。每天每节课做好学生的查点工作,如发现有学生空缺,一定要及时上报班主任,查明原因,做好记载,及时与学校和家长取得联系,确保不能发生安全事故。
工作中,安全工作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处理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爆炸性和严重性的特点,往往事出偶然、出人意料,常伴有恶劣后果及不良影响,对全班学生的心理震动较大,造成的影响极坏。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时而正确地分析判断、迅速而合理地解决处理,只会更激化矛盾,使全班学生受到错误的舆论导向,产生更广、更大和更深层次的不良效应;只有细心考察,随时关注班级动向,若发现不正常的苗头后,要马上顺藤摸瓜,查找原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提早发现、切中要害,才能把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遏制在摇篮中”。
四、家校结合,方法多样,齐抓共管
学校教育只有全员动员、上下齐心、家校配合、社会关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合力,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我们采取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由任课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以班级为单位的班主任与家长紧密结合的管理制度;建立班级管理微信群和家长联系电话录,及时联系,交流意见,配合实施,确定每学期一次或两次的家长会制度,以增强家长和任课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为班级教育服务。这样,班主任与各科任课教师协调一致,就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学校、在社会的表现情况,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任课教师一改以往上完课就走,不闻不问学生纪律和表现的情况,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学生家长也通过电话、微信、QQ群、到校咨询等多种途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此举,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家长们为班级管理出注意、想办法、提意见,对于班级的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同时,在齐抓共管中,教育质量得以提升。
总之,班主任工作得法,学校教育就成效显著,在新的形势下,班主任工作要不断摸索创新,不断前进,不断适应教育的变化,把工作做的更好,人民满意,学校放心,学生健康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一、严格管理,相约在先,有章可循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对班集体的最大尊重应该是对其最严格的管理和要求,不能因为新课改理念中体现尊重学生,就不敢教育约束学生,甚至是放纵、纵容学生,任其肆意妄为。
我在班集体成立之初,就多方面、多角度地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制订出有实际效用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班规”,在制订时,首先召开民主会议,认真听取班干部与家长代表的合理化建议,最终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细则》,详细地从学习、纪律和卫生三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该遵守的要求,严格地按照《细则》规定遵照执行。如有违犯,立即做扣分处理;有优良表现者,及时加分鼓励;每周班会公布一次上周分数,表扬先进,激励争先;批评落后,以儆效尤;每月合计一次分数,总分最高的前八名即为当月先进。这八位同学的先进事迹,将张贴于班级板报位置,供其他人学习、参观、模仿,学生的表现都载入《学生成长档案》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情况,这样,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促进了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习惯的养成。
二、关爱有方,宽严适度,疏导及时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其核心,又被称为“师魂”。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要做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体现在他对每一个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上,教师的每个动作,包括手势、表情、眼神对学生都是无声的示范和教育;一个慈祥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引发学生情感的荡漾。有人比喻师爱胜过母爱,的确,师爱比母爱更伟大,更崇高,班主任不但要用博大、深厚又无私的爱去关怀每一个学生,还要用爱的力量去感化学生,指引、带领学生走上正确之路、成功之路和成才之路。例如:暑假开学报道的时候,我发现w学生变化较大,他阳光、好动和同学很容易打成一片,课余时间我有意识的去听他们在讨论些什么,发现他下课都在和同学吹嘘自己“消消乐”玩得怎样炉火纯青,通过了多少关……通过我和家长的沟通,家长似乎对这些全然不知,但是家长表示假期他们每天都按时回家,监督学生做作业。我又和w同学沟通,从学生和家长两方面的了解,我认为w同学假期肯定是沉迷于网络游戏,w同学是一个很勤快的人,入学以后不管是班级内务还是劳动方面都不冲在最前面,但是在学习上就非常糟糕,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我开始找他谈话,我们的第一次谈话很融洽,我跟他聊起“消消乐”来,他说话都很好流畅,如数家珍一般,通过几次谈话他对我的抵触心理减弱了很多,了解了他的问题症结;然后,与家长联系、交换意见了解情况,知道了原因,家长管理方面:一是由于家长原因,对学生的监管不力,学生上网成瘾,家长通过断网断电限制出行等方式强制戒网,遭到学生抵触;另一方面则是家长对于学生过于溺爱,对于学生的一些无理请求一让再让,甚至无原则的放任自流。于是,我对症下药,要求w写一份周末学习生活娱乐计划,他按照我的要求写了,大致包括作业、家务、上网、运动;我也提出指导意见,最后达成共识。我要求w拿着这份协议找他父母签字一式三份分别保管,经过他几周的试行,w同学的上网行为得到规范,家长满意了。渐渐的w同学养成了习惯,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再也不用家长提醒了,远离网吧,一些行为习惯在学校、家庭的教育下逐步转变过来了。
三、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绝不松弛
目前,学校安全教育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班级建立起预警机制,发现有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及时排除。每天每节课做好学生的查点工作,如发现有学生空缺,一定要及时上报班主任,查明原因,做好记载,及时与学校和家长取得联系,确保不能发生安全事故。
工作中,安全工作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处理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爆炸性和严重性的特点,往往事出偶然、出人意料,常伴有恶劣后果及不良影响,对全班学生的心理震动较大,造成的影响极坏。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时而正确地分析判断、迅速而合理地解决处理,只会更激化矛盾,使全班学生受到错误的舆论导向,产生更广、更大和更深层次的不良效应;只有细心考察,随时关注班级动向,若发现不正常的苗头后,要马上顺藤摸瓜,查找原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提早发现、切中要害,才能把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遏制在摇篮中”。
四、家校结合,方法多样,齐抓共管
学校教育只有全员动员、上下齐心、家校配合、社会关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合力,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我们采取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由任课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以班级为单位的班主任与家长紧密结合的管理制度;建立班级管理微信群和家长联系电话录,及时联系,交流意见,配合实施,确定每学期一次或两次的家长会制度,以增强家长和任课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为班级教育服务。这样,班主任与各科任课教师协调一致,就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学校、在社会的表现情况,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任课教师一改以往上完课就走,不闻不问学生纪律和表现的情况,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学生家长也通过电话、微信、QQ群、到校咨询等多种途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此举,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家长们为班级管理出注意、想办法、提意见,对于班级的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同时,在齐抓共管中,教育质量得以提升。
总之,班主任工作得法,学校教育就成效显著,在新的形势下,班主任工作要不断摸索创新,不断前进,不断适应教育的变化,把工作做的更好,人民满意,学校放心,学生健康成长,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